打印

【直播间】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第六组 学生专场

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

孟丹丹

(云南民族大学)

摘 要:本文是基于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第一卷到第三卷《窝果策尼果》为文本,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来探究哈尼族传统的生态意识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与限制。正如古歌中所说“先祖的古歌是棵挺拔的大树,它的荫福盖住四面八方”。哈尼古歌《窝果策尼果》是一部主要以哈尼族“哈巴”形式演唱,广泛流传于哈尼族群众中并具有重大影响的古歌典籍。它内容极其广博,几乎囊括了哈尼族的生产、生活、哲理、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等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容,它实际是哈尼族古歌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哈尼古歌;生态观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林继富老师总评:
      我们这组同学都能回应当代社会的重点话题,提出的问题很重要。类型学、生态观、民俗学的集体性、民俗与旅游等都是学科需要回应的热点与难点。年轻人不怕幼稚,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又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做民俗学?知识惠民。知识不是为了获得学位,必须有责任感,呼应民生。
      文章本身来说,程鹏面临如何写学术史的问题,学术史最让人头疼。他的标题有点问题,应为民俗学者对旅游研究,而非学科对旅游的研究。论文精细化,要认真。学术史研究,民俗学应该有时间限制,概念从何时发生,还有历史的源脉问题。述评里的文章不要仅仅是论文,还有大量著作要阅读。学生的通病,不去阅读好的著作。媒体找资料方便,但不能仅限于此。参考文献要穷尽。旅游民俗学与民俗旅游学。述评要有结论,要有总结,对未来的展望,寻找内在逻辑联系,标题与标题间不要随意。
      第二篇关于婚姻的问题,标题不清晰。类型学的分析是否过时?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没研究。没有大陆学者来编纂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没人愿意耗时间来做。1984-1990采集184万篇,但没有索引性的工具书。分类时不要有形容词、修饰词。类型的结构与传统要注意。类型里带有认同的意义。
     IT等新技术所产生的新阶层,社会结构变化带来民俗的变化。我们永远在建构固定的模式,并没有所谓的原生态。IT技术对笑话、人群有何影响。把握技术对民俗的影响。iT笑话与传统笑话,IT笑话是民间文学吗?
    望夫是个母题,东南亚特别多,谭达先的文章要看。版本之间的比较要更精细。传说和历史间的关系不能弄得一堆。任何民俗的发生都是由原因的。但是传说里不等于实实在在的历史。
      孟丹丹的题目要改成生态观念,文本怎么发生,谁在讲述,可能比较重要。哪个时代发生?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张多:是否关注当下就忽略了传统研究呢?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13:30—15:30 主持人:张志娟 总评人:陈泳超
发言人:
郝晓源 出版、刊物与学会:汤姆斯的民俗之路
(互评人:周瑜、朱卿)
李娟    傅山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以中华傅山园为例
(互评人:张彰、王鑫)
李晓宁 从“民俗学是感受之学”看“田野作业”和“民俗志”
(互评人:高健、林海聪)
乔永娥 云南省富宁县龙迈村高裤脚白彝木亭节调查报告
(互评人:张多、孟丹丹)
苏长鸿 生态抗争中的权力博弈及其话语变迁——基于云南省X县反坝事件的思考
(互评人:林海聪、张玥)

TOP

出版、刊物与学会:汤姆斯的学术之路
   郝晓源  (北京师范大学)
摘 要:威廉•约翰•汤姆斯(William John Thoms)是“民俗”(Folk-Lore)一词的发明者,是民俗专栏的首创者,在其晚年参与创办英国民俗学会并担任学会主管直至去世。英国也因此被看做是民俗学的故乡。梳理汤姆斯的出版、刊物和创建民俗学会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材料,呈现出汤姆斯在民俗学上的成就与不足,这对民俗未来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当然,对于学者的评价应该站在时代的背景下予以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民俗;刊物;学会;文本;田野

周瑜评议:作者在文献搜集上下了功夫,但是问题有二:1、“民俗”概念虽然超脱于“文学”,但并没有很好的呈现。2、是否应该考虑中国学者的评价?
陈泳超老师评议:研究生写论文的目标是什么?写论文要力图有所创新,在学界已有基础上有所推进。本文的史料价值看到了,但是没有评论。

TOP

傅山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以中华傅山园为例

李娟  (华中师范大学)

摘 要: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问题是学术界正在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傅山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研究它的传承特点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在傅山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官方、民众、学术界等各个层面的传承主体都有不同的传承侧重点。中华傅山园是2007年为了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而修建的一个综合性文化园,它在传承傅山文化方面形成了多层次相融合的传承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民众层面主要从傅山信仰的角度传承,而官方层面则从其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其学术贡献的角度传承。与此同时,中华傅山园中还有佛道教人士参与园内的活动。可以说,中华傅山园的诸多功能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它就像傅山文化的一个集散地,不仅着吸引各个传承主体,也使他们把傅山文化带到各地。傅山文化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内涵,实现了重组与提升,变得更加有生命力了。

关键词:傅山文化;现代传承;中华傅山园;多层次相融合的传承体系

张多:本文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已经是论文,需要注意一下标题!
林海聪:注意PPT的展示和宣讲的重点。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从“民俗学是感受之学”看“田野作业”和“民俗志”
李晓宁 (北京师范大学)
摘 要:本文试在把“感受”看作民俗学的本质的基础上再看“田野作业”作为方法论和“民俗志”作为研究方式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三者具有学理上的内在一致性,对民俗学本质的重新认识必然要求研究范式的更新,对“田野作业”和“民俗志”的再认识势在必行。民俗学者对于三者的重新理解和在具体研究中践行,将有利于民俗学摆脱由来日久的学科危机,实现民俗学与民众对话和与其他学科对话的目标。
关键词:民俗学;刘铁梁;感受之学;田野作业;方法论;民俗志;研究方式

高健以自己的亲身田野经历提出对感受的思考,在参与中怎样或者是否能感受到当地民众的感受?
林海聪: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民俗学是感受之学?与其他学科有和区别?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会场全景

会场全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这些发言有纸质版或者电子版的全文嘛

这些发言有纸质版或者电子版的全文嘛

TOP

主持人与评议人

主持人与评议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云南省富宁县龙迈村高裤脚白彝木亭节调查报告
乔永娥 (云南大学)
摘 要:木亭节是龙迈村高裤脚白彝传统节日链中的重要一环。集中展现了铜鼓舞、木鼓舞、民族服饰、自然宗教祭祀祭祀等民俗文化,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文章对木亭节进行了细致的民俗志写作,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和保护高裤脚白彝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龙迈村;高裤脚白彝;木亭节;民俗志


张多:写作应该更多的按照调查报告的体例规范。
用语上有些不规范,要用全称。
第二部分应该突出节日的准备。
时间要精确到分钟。
要描述清楚舞步,最好有图片呈现。
感受的前提是描述清楚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生态抗争中的权力博弈及其话语变迁
——基于云南省X县反坝事件的思考

苏长鸿  (华东师范大学)
摘 要:以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为政绩需求的民族地方同时又面临着加大工商业发展的任务,这二者无疑是矛盾的,矛盾产生的巨大张力促使着民族社区从内部到外部、从官方到民间不断地自省与调适,这个调适过程其实就是文化发现的过程,也是公民意识与文化保育价值观生成的必然过程,而由国家赋予的文化权如何落地成为社区民众真正的权力语法,这将继续在新的“开发”征程中展现它的张力,而这一过程相对于社会共识的凝聚来说,微妙而更加复杂。
关键词:水库移民;社会记忆;文化实践;非物权

林海聪:对“很民俗的行为”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叙事和不同的文本没有呈现清楚。
如果太看重权利的博弈容易忽略其他方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陈泳超老师点评: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方法。调查报告要把对象准确全面细致的呈现出来,依靠调查的深度和表述的技巧。书评和论文要考虑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能力。写论文的时候要思考有什么创新点。 书评不能只述不评,要跟作者对话。要有问题,阐释问题,怎么理解?在学界相关领域可以发表一管之见。首先是个学者,而不是民俗学者。要转化成学术问题,放在学术史的脉络中。民俗靠文献是不够的,要依靠口头讲述。问题呈现大多是冰山一角,需要深挖。

田野调查技巧:话语采集分析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世道人心的体悟。
对一个细节的重视可能就忽视了其他细节
要有框架性的东西,里面填充好即可

在说明某些问题上是有效的就可以。
小问题问很多个人
运用善意的谎言
最好有小团队

压抑自己感性的东西,客观陌生化,自我陌生化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现代背景下地方节日的调查与研究
——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

吴莹 (广西师范学院)
摘 要:宾阳炮龙节是广西最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间节日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节日活动主要由民间文化艺术巡游、吃灯酒、舞炮龙等组成。炮龙节的历史渊源和活动内容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内涵,融合了民间信仰、社会关系和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同时,炮龙节还具有娱乐宣泄、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该节日是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产业化开发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地方节日;广西宾阳;炮龙节;文化内涵;社会功能

周之润:供品的排列有何内涵?没有阐释清楚
乔永娥:在社会功能上有更深入的挖掘,期待看到地方特色的东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探讨
谢周宏 衣晓龙
(浙江师范大学)
摘 要:民间组织,在传统社会中是作为民间各种形成稳定互动关系的人们共同体而存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民间组织依然能够延续其在传统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在角色的定位上,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组织既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也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而应该是联系二者的中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间组织,尤其是以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研究所为代表的个人工作室和以铜山斗牛场为代表的集体管理机构,便是作为一个中介出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之间。它们的存在有助于保存、展示、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亦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机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养合格的传承人。同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民间组织内部存在的一些可能影响传承人保护的问题也值得注意。
关键词:民间组织;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卿:传承人不是一种职业
题目太大,民间组织的范围很广
民间组织兼具传承与保护的功能,作为传承主体,受其不稳定性限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