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直播间】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第二组讨论

余悦老师发言:
研究茶俗的必要
中国茶俗的定 义及界定,参见《中国茶叶大辞典》
茶俗是茶俗,茶俗学是茶俗学。茶俗学关系最密切的是茶文化学、茶俗学。
茶俗走向表演、娱乐、开放、交流。

“我今天两点半就要去北京交流推广茶文化了”(花絮)


老师论文:

中国茶俗学要义
——一种理论构架的初步设计
余悦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任何学科的确立,必须首先明确其定义和内涵,明确其属性和学科定位,明确其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茶俗与茶俗学虽是一字之差,两者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于关于茶俗事项的表述,后者则是前者基础之上的学科称谓。前者是学科的基础,后者是事项的理论概括。

TOP

刘晓春老师发言:
摘要:在当代社会,手工,不仅是技术的一个种类,也是一种承载了复杂象征意义的符号。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广泛运用,一方面,手工技艺的人际传承链条断裂,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手工技艺逐渐失去其活态传承的生活空间,手工技艺的传承处于濒危状态,另一方面,日渐稀缺的手工技艺及其制品逐渐脱离其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其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趋于弱化,日益成为具有符号价值的商品和消费品,代表了拥有者的生活品味、风格及其所具有的权力,进而区分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手工技艺及其制品,在工业技术产品垄断日常生活领域的当代社会,成为具有历史感、本真性、唯一性之“灵晕”的当代图腾,日益为人们所膜拜。

TOP

刘晓峰老师发言:
老师讲日本小说《宇津保物语》
再讲中国古代镜听故事
……
为什么要在灶台做研究
老师因北斗七星引发思考
式盘:宇宙的模型



老师论文摘要:
镜听:声音背后的宇宙模式
——从《宇津保物语》的东亚底色谈起
    在繁复多元的人类文化中,声音与民俗的关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众多侧面。立足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这一立场考察声音与民俗的关系,我们可以在不同国家的文化发展史中看到很多性质相近的文化现象。更吸引研究者们的是,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经常蕴含着仅仅从属于东亚地区的文化特质。本文将从日本古代长篇小说《宇津保物语》中的音乐故事入手,在检讨东亚地区古代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于古代的“镜听”的基本原理做出了独自的解释。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二点。其一,本文对镜听之俗得以成立的依据做出了新的解释。本文认为镜听所依据的根本,一是由灶台、锅与勺组成的拟态式盘以及式盘所蕴含的宇宙模式,二是古代中国文化对于声音的神秘属性的独特理解。其二,建立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本文从中国古代古琴文化对海外发生影响的角度,对《宇津保物语》在东亚文学中的定位问题,做出全新的的评价。

[ 本帖最后由 九号风筝 于 2014-10-18 13:5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30# 的帖子

欢迎常来插楼,不然我发的很寂寞啊

TOP

王京老师发言:柳田国男1917年的中国之旅与其影响
摘要;柳田国男(1875-1962)在日本明治、大正、昭和的动荡年代中度过了88岁的人生,以贴近普通人生活的视点关注历史的变迁,为后世留下了以民俗学为中心的为数众多的学术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陆续出现了对近代的反省、对地域及普通人生活的重新评价、对学术的政治性的反思等思想潮流,这些潮流与对柳田的评价相结合,产生了几乎每10年一轮的“柳田热”,而柳田丰富的个人经历及卓越的学术成就,也为数量众多的“柳田研究”提供了素材。

[ 本帖最后由 九号风筝 于 2014-10-12 22:28 编辑 ]

TOP

龙晓添老师发言:《“历史”研究路径探讨》
将历史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

摘要:

民俗学的研究很多是从“历史”与现在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去探讨民俗知识的传统及其实践,并尝试由此去讨论礼俗生活。尽管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就非常重视历史,但其实“历史”是整个民俗学,乃至很多人文社会科学共享的一种研究方法或者说视角,所以有必要对“历史”这种研究方法和视角做一个整体的梳理。

[ 本帖最后由 九号风筝 于 2014-10-12 14:37 编辑 ]

TOP

王焰安老师发言《民俗学志》:民俗学出版史上弥足珍贵的期刊
摘要:
20世纪20—40年代,我国编辑出版了《歌谣》、《民俗周刊》、《民俗学集镌》等一批民俗学期刊,为民俗学材料的积累、民俗学学科的建设、期刊编辑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些期刊已有人从期刊的编辑出版情况和作用、特点等不同的层面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然而,堪称民俗学出版史上弥足珍贵的《民俗学志》却没有引起我国民俗学者和期刊编辑史学者的应有关注与重视,为此,稍作介绍。

TOP

王作栋老师发言

对《中国民俗志》县卷本记载百年民俗事象的思考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分卷》跋
王作栋
(湖北宜昌市文联)
摘 要:含13部县卷本、合计650万字的《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分卷》编纂完成,贯穿于这套体例完备的民俗专业志书编修、评审全过程的有8个字,即“唯物史观、民俗、志体”。此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的成果之一,为学术界研究近现代地域民俗流变的具体形态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坐标系。本文检视分卷成书过程,回顾编纂期间对难点疑点的思考与探究,以期对推进我国民俗志县卷本的编纂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国民俗志;县卷本;编纂;评审

TOP

吕书宝老师发言:古代文学文献与民俗

一、民俗形成的三元素
二、民俗存续的三种形态
三、民俗与“礼文化”的关系
四、关于民俗的价值评判(意义)
五、文学文献的民俗解读
老师主要讲第五个方面。从古代神话传说进行分析
民俗学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一种工具

TOP

自由发言阶段;
有老师对刘晓峰老师之前发言的灶台问题提问
……
刘晓峰老师说《宇津保物语》比源氏物语更了不起
相关问题参见刘老师论文全文

高丙中老师向王京老师提问
王老师再讲柳田国男。柳田在学术上有战略眼光,不是单纯的研究学理。
高老师再提问刘晓春老师:日常用品和工艺品讨论。

王京老师问刘晓峰:声音……更多……与方位有关……
刘老师再次解答,中国人从来都讲礼(理?),推荐看《管子》等……

[ 本帖最后由 九号风筝 于 2014-10-12 16:45 编辑 ]

TOP

周福岩老师点评:
林晓平的文章涉及到古代思想家……很有意义……可以更宽泛一点……
余悦先生谈茶给我们以启示,人对物的态度暗示了人对人的态度……
晓春老师的发言说明了很多问题,……民间文化迎合商业(如二人转)……
刘晓峰老师的想象力 非常厉害,给我们很多启发……
王京老师对柳田的研究的一些观点很吸引我们……
龙晓添老师谈论的话题很大,提一些建议,提到国外研究,过去与未来,时间与记忆……
王焰安老师的归纳很好,是很必要的……
王作栋老师对民俗志的解读,尤其民俗与古代文学文献的分析很有必要……

TOP

中场休息

TOP

第二组最后一场
主持人:吴效群      评议人:刘晓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郑土有老师发言:

我们要有危机感,我们民俗学……边缘化……如毕业生工作问题……
内部自娱自乐是不行 的,学科自身要学会强大
中国的立场问题,民俗学一些问题从国外引进,我们还是立足本身。两个方向:文化……关注当下
对民俗的定位反思
“五缘”民俗的研究实践,从中国“缘”的观念入手。探讨民俗的发生和发展。“缘”文化的实现需要呈现的。
……

TOP

吴晓东老师发言:《涿鹿之战原型考》
也可以当做关于盐的文章
老师展示山西郓城地图,讲述郓城盐池……
地方之争:郓城和逐鹿
有学者认为逐鹿之战和阪泉之战是同一场战争。
老师展示逐鹿之战人物语音变化图
池   赤   蚩  三字在上古时期的发音……
(老师说“之后大家可以吐槽哦”)
逐鹿之战与晒盐的对应……



吴效群老师简要点评

[ 本帖最后由 九号风筝 于 2014-10-18 13:5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