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20课堂刘红芳小组

回复 17# 的帖子

(⊙o⊙)…是李治益吗?

TOP

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述,最早见于《列子·汤问》,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TOP

回复 26# 的帖子

就是跟高山流水的关系程度

TOP

古琴台景观节点设计

古琴台是知音文化的物质载体,而文化内涵则需要通过古琴台旅游景观才能具体展现。俞伯牙与钟子期因琴相遇相知,而楚人尚乐好舞。钟子期从琴声中能把握高山流水的意境,都与琴相关,琴是知音最原始的载体。知音文化在千百年传承中,既继承发扬了楚地乐舞的文化元素,又走出了听琴的音乐圈,但是知音文化原本与古琴台珠联璧合,息息相关。古琴台的景观设计里理应加入古琴元素。“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一古老的故事见证着我们人类最原始、最纯洁的情感,重情作为是知音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阐释着我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我们对重情这一美德的传承。知音文化核心内涵中还包括诚信与和谐。相约来年相聚却并不以朋友的去世而终结,表现着诚信的文化。乐山乐水而追求自由,享受自然因此志同道合成为莫逆之交体现着和谐的精神。因此,我们要以此为依托对古琴台进行旅游景观设计。
(1)知音广场设计
古琴台现有广场属于琴台正门和城市道路之间的外庭。其不仅有停车和旅游者集散之用,也为近距离观赏古琴台提供了空间。在其右侧有一表现“高山流水”故事的景墙设计,用以烘托知音文化的主题,并有饰壁的功用。现有的设计在烘托景区知音文化的内核方面还有所欠缺,作为标志性建筑的“高山流水”故事景墙不够突出。因此,古琴台广场设计需将文化主题、标志性建筑、绿化等元素一同考虑在内,展示知音文化的个性魅力,使得知音广场成为古琴台景区的形象窗口。要运用艺术手法将知音文化核心内涵表现出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重构,是旅游者再游览中就能感受到古琴台源远流长的知音文化。在标志性建筑上,原有的"高山流水”故事景墙予以保留,在另一侧再重新建筑一把七弦古琴雕塑,作为古琴台文化和精神的象征。绿化上,要注重周边环境和景区的生态环境的结合,多植当地树种,而非名贵树种,用以突出古琴台的古朴宁静。游客进入广场就能感受到知音文化的氛围。
(2)单体景观设计
单体旅游景观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古琴台知音文化的核心内核,将知音文化和古琴文化结合在一起。
第一,将古琴台内的蜡像馆改建为知音情义展示馆。知音情义展示馆在原址基础上升高为三层,以木料为主,雕梁画栋,敞轩飞檐,色彩上要大气沉静,再现楚文化古香古色的风貌,使之成为古琴台的主体建筑。大厅内四壁,饰以“高山流水”的故事浮雕,以深度展示知音文化的重情主题。二楼为古琴馆,以陈列古琴为主,除了不同时代的古琴、古 等丝弦乐器外,也可以展示古琴衍化的历史脉络。三楼可以为历代重情重义人物的影视厅,播放包括知音传说在内的重情故事。
第二,变“髙山流水”大厅为情谊国乐艺术展示殿堂,为日渐式微的古琴艺术保留一席之地。将厅内现存的旅游工艺品撤除,将其改建为国乐艺术演奏厅。在大厅中央设一精巧典雅的舞台,可供古琴以及小型国乐团体演出。同时,可排演“高山流水”小型话剧,将知音文化以剧目方式展现。舞台的对面及两侧,以木质结构建起半环状的看台,以供游客进入龄听精彩国乐演奏,欣赏话剧表演。
第三,将伯牙亭改为诚信亭,不仅用来纪念伯牙和子期,也用以提醒人们像古人学习,传承铭记诚实守信的文化精髓。
第四,以古琴台”印心石屋“为中心,打造以知音文化与古琴文化为主旨的书法碑廊。碑廊应打破现有的格局,重新规划,力求格调高远,与普通碑廊示以区别。入选诗词文赋必须经过专家蹄选,大家落墨,与现存的碑帖一起展示。
第五,为了让知音文化中所蕴含内涵受到更广泛的宣传和弘扬,在原来知音树的原址上扩建成一个和谐生态园,用以让游客亲自栽种知音树和其他苗木。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使广大游客亲身体会到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同时也寓教于乐。
(3)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是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和咨询,票务服务以及游客集散的场所,在布局和设计上可以广场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主体建筑以古琴为形象,以木质建筑为主题,将古琴台的文化和风格展示无虞。

TOP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TOP

古琴台是中国古琴艺术唯一的象征性建筑物,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古琴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世界古今乐坛上仅存的历史悠久且绵绵未断。至今仍然活跃的音乐珍品。但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又面临失传和消失的境地。在联合国和中国业已启动的抢救保护古琴艺术的工作中,古琴台能为它提供一种独特的见证,唤起人们对古琴文化的记忆。

TOP

回复 26# 的帖子

我觉得可以啊,除了旅游业的发展以外,还有古琴台对当今的意义以及人们对古琴台的看法

TOP

《高山流水》和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TOP

武汉琴台大剧院,是目前国内大型剧院中,唯一由中国人原创设计(广东珠江设计院在大剧院方案国际招标中胜出),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作者善于用夸张的造型和材质的的强烈对比,使建筑表现得质朴而粗犷,具有阳刚之气,既表现了古典文化之美,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琴键飞奔,水袖飞舞"的神韵和现代“高山流水觅知音” 的意境。

TOP

古琴台是楚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储存着楚文化的历史信息。汉阳是钟子期的故乡。钟子期为楚人钟仪之族,楚国见于经传的两位司乐官和一位知音之士都以“钟”为姓,足见楚人尚乐尚“钟”的文化风俗。据汉代学者高诱考注,俞伯牙也是楚人。俞伯牙的古琴演奏艺术和钟子期的欣赏境界,与楚地音乐文化的兴盛,无疑有着深厚的关系。如果没有楚文化崇尚音乐的土壤,也就不可能有千余年来屡毁屡建的古琴台兴废历程。热爱音乐、热爱古琴台的楚地人民,终于执着而顽强地在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会之地,在《高山流水》古琴曲的诞生地,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知音”故事的纪念堂。

TOP

古琴台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纯粹的以音乐为主题的文物古迹,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古来仁义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间”。礼义之邦的中国人历来最重情谊,追求的是一种情操的陶冶。恩德相结,谓之知已;腹心相照,谓之知心;同气相求,谓之知音——这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相知的三种境界。一曲《高山流水》成了歌颂友谊、期盼相知相得最高境界的千古绝唱。这就是千百年来古琴台屡毁屡建、凭吊者络绎不断、《高山流水》之音不绝于世的真实原因。

TOP

古琴台,不仅在华人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全球范围也可算是声名显赫。据说在日本大分市、德国杜伊斯堡、韩国等地也仿建有古琴台,供本国人民观赏敬仰;而法国波尔多的“中国园”,“知音亭”周围象征友谊的知音树已蔚然成林。一个国家的一处古迹被其他多个国家仿制,这也是世界少见的现象,可见 “古琴台”魅力无穷,为世人所称颂。与寺庙、陵墓及外国的教堂、修道院或其他遗迹相比,古琴台直接体现了一种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是我国音乐史上的胜迹。

TOP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为主,层次分明。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借助龟山、月湖山水,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天成艺境。进古琴台大门, 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古琴台景区的主要景点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腊像馆”;有清朝道光皇帝为陶文毅而御笔亲的“印心石屋”;有近年用汉白玉雕刻的“伯牙抚琴”塑像;有道光年间的翰林诗兴大发时用竹叶蘸墨题的“ 竹叶书”;有1976年修建琴台时的遗物“琴台”方碑;有近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长廊。

TOP

知音文化的内涵拓展

“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在世世代代的流传中,“知音” 一词不断得到延伸和
扩张,其内存非常宽泛,已泛化为友情、亲情、爱情。知音文化既是音乐文化,更
是情感文化,知心重情和诚信是这一文化的灵魂。
知音文化,关键在一个“知”字,知音、知己、知心。有了知音的深情,就会
产生了人和人之间重情、互敬、互信的和谐人际关系。因此,弘扬知音文化,对构
建当代和谐社会注入了历史文化因子,这种因子本身也从历史走向现代,带着时代
烙印,走进了社会生活中。
第一,友情。俞伯牙和钟子期因琴结识,彼此知音,约定再会。伯牙和钟子期
离别后,常相挂怀。过了一年,伯牙如约来访子期,但子期已谢世。据说钟子期临
终前嘱附将坟圭建在汉水边马鞍山头,以与伯牙相守望,从而完成自己对伯牙的承
诺,从而使纯真的友谊与诚信相融为一体。在如今诚信和信任危机的年代,知音文
化所倡导的传统美德更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亲情。亲情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最重,带给我们温暖和欢愉。父母的关
爱、兄弟姐妹的陪伴都以亲情为基础。亲情让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维系着家庭的安
定,保证了社会和谐。推而广之,邻里情、鱼水情、乡里情都含有特殊的亲情因素,
以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三,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完美的爱人都是知心的,与高尚的情操、
充分的责任感以及相互的包容为线索紧紧相连。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私奔结合、
神奇的梁祝姻缘,到现今以真情缔结良缘,无不以知音文化因子相系。年轻人中,
寻求知音也更多是指爱情。以爱情为主题,知音文化也可以分化为时尚化的婚姻文
化。
第四,识人。《吕氏春秋》在叙述知音故事时,认为不仅弹琴需要知音,要有
听得懂琴声寓意的人,就是其他方面的人才的识别,也需要有高人的慧眼。即使社
会上有贤人、能人、但是没有人能去理解,去识别,不能以礼相待、贤人和高人又
怎能与你相知呢? “知音”就是知人、识人。知人才能善用。

TOP

古琴台是“知音”文化的象征,也是江城武汉亮丽的人文名片。本次“古琴台”邮票的发行,对于宣传武汉形象、提高武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旅游事业和经济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古琴和钢琴》邮票在中国和奥地利同时发行,也使“古琴台”成为继“黄鹤楼”之后,第二个登上外国邮票的江城景观。武汉市邮政局于1992年9月6日启用“琴台”钢质风景日戳一枚,可更换字钉,至今仍在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