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敬文沙龙直播贴~~~~(图见21楼、22楼)

第四、关于北京地方文化研究的几点看法。
北京是金元以来的首都,是首善之区,同样是地方。
1、研究北京文化要超越北京地方,要以宏阔的视野,华北、中国、东亚、乃至世界的位置进行适当的定位研究。北京历史文化丰富多样近现代又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从历史时间看,是中国历史都城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单元。北京城与传统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皇权思想,居民构成也是以宫廷政治与社会生活需要。
虽然改朝换代,但民众的生活文化却很少受影响,沉积在北京文化的土壤中。
2、对北京地方文化进行深度研究。深入北京内部,理清北京的文化肌理与脉络。首先是大量文献与档案资料。如熊梦祥《析津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是重要资料,以及外国人书写的。其次是政府档案,年鉴中的文化资料、当当代人的笔记与口述资料。
3、关于北京地方文化风土类型的研究。特殊的地形、地理条件。性格强悍、容易发怒由其生存环境决定。它和游牧文化是抗拒和连接并存,有很重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汉族文化一般内敛,讲究伦理,但北京地方的女性经常抛头露面,把男人抛在身后,做小买卖也是女性。与北京 地方民族地方文化有关系。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4-1-11 16:40 发表
能不能帮我提个问:地方文化这个范畴是如何提出来的,“地方”如何理解?哪里不是“地方”?地方和民间有啥关系?
好滴

TOP

萧放老师带来了临近天安门的一个会所的相关照片,但是遗憾的是不能展示······PPT各市问题···在这个会所每个月生活费只有300元,但是他们依然生活的很悠闲~距离北京天安门很近的地方却存在这样一个地方,他们的文化丰富了北京的文化。
北京的当代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有一个新的形式的改变,总的来说是北京文化重新整合,北京水很深~~~~
外来人可能是看到一个角度,北京的文化意义需要我们去发掘探讨。值得大家去调查,城市田野和乡村田野很不一样,刚才讲的地方文化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TOP

地方学顾名思义是对特定地域空间内的生态环境、经济方式,社会构成、文化传统等

那么地方的边界在哪里?北京是特定地方,那么这个地方边界在哪?是以谁的边界为标准?河北挨边的那些乡村、城镇算不算?记得西村《日常叙事的体裁研究》里说过,门头沟燕家台人把河北人成为“板子”,那这个是不是地方的边界?在一个北京地方,延庆和大兴肯定差异不小,那算是“亚地方”嘛?

TOP

评议人:赵世瑜老师

康丽老师:在你的大学的冠名少了师字有什么影响?
两个学科赵世瑜老师的社会史的卓越成就,赵世瑜老师对地方文化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是赵老师的一种精神
在被问到“如何评价钟敬文先生您的导师”时,赵老师回答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赵世瑜老师:回家真好!!!重新体验钟敬文先生的,15年转瞬即逝·····
本来没有差役,刘铁梁老师临时脱逃····现有户要来承担差役
让我来评议,萧放老师觉得他诚惶诚恐,实际上,是我诚惶诚恐,一般我是属于“毒舌”一类的,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慈祥了
之前,万建中教授把学问和研究的对象融通的更加圆润了,达到了非常高的例子,他和山曼老师有很多共性,包括颜色笑话,很多民俗文化,回来了,有了很多变化,完全是独当一面

拍马屁结束·······(笑声)

东四西四,东单西单,四个牌子····你要不注意,转瞬就改变了

东岳庙琳琅满目的东西,很多东西,这就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想到邻里的年轻人,距离的都是遥远的东西,甚至在讲完了之后,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清醒,给年轻人讲的东西都是遥不可及的,而不是身边的东西,现在小孩子放眼世界,自己的草根就没有了,过去的传统教育,当妈的教当下的故事,念叨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而距离比较遥远的是由学校的老师教的,现在基本上当妈的讲述已经很少了,这基本上是缺失了,现在大家只知道元的东西,不知道进的东西,这种缺陷就连民俗学者都不能做到,就算是民俗学者总对自己的家乡有种特殊的感情,萧放老师提到,甚至到了北京四年,到一个地方做四年田野的没有看见,就你上大学的时间,你走走,看看,有没有做过???生活的一个部分,你有没有呢??基本上没有,不能怪别人,只能扪心自问,怎么样来传承之前母亲所要做的,需要共同的努力。

TOP

上图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继续上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我挺讨厌用···"~学、~学",
萧老师的三个维度研究后,没有什么可以讲的,讲的非常全面,都对!
我建议,你将第一个放到最后一个去,这样的一个研究说到地方志的好处,但我们是要一个超越性的问题
经过质疑和讨论,讲到他们非常强调地方感,提到的格尔茨,本国的费孝通先生结构性共时性的问题,在学者当中得到很多重视的方面
我想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地方研究的重点在哪里???
首先一个无论是各种各样的资料,我们需要知道这种地方性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拿到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首先不是说就是去轻信这个东西符合了我们预设的东西,首先这个东西是那样的人制造出来的,回到中国的老本行“考据”,这种工作很多没有做,许多地方志经过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你只有对这些过程了解的清楚了,你才比较清楚的知道在什么地方用~~~~
我在很多大会上,忍不住要放炮!!!北京市,很多基本的工作没有做,61年万寿杂记,到现在这么多年了,其中有一段碑文,为什么神榜把他搞错了,一帮民间的人和皇族打官司的记录,很有价值的材料,非常常见的关于北京的资料,经过了半个世纪,我检索了很多引擎,没见过用这段材料,非常基本的工作没有做
口述等等要找出是很艰难的,但是,你要是做出来,这是必须的!!!

很关键的是,你想要寻找到地方文化的特质,要想认识这个,就要这个机制中进行!!!

在这种地方性文化研究当中,过去研究把民俗研究对象简称为民俗事象,聪明人是不会被这民俗事象限制的,都会发现他背后的具体的特定的人群的

如果要研究北京,我过去提出几个方面:长时段、族群
珠江三角洲的研究,在明代初年的历史以前的记录找不到,真正可以梳理清楚的历史

北京是一个非常连续不断的历史,研究北京最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族群,我们都是北京人,又同时不是北京人~~~你可以坐很小很小的大院,把所有的个案积累起来,就可以做出来一个很好的硕士论文,总而言之,在这个过程中,你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像这样的很大的思考是要贯穿到小的地方!!!

TOP

提问环节:
归有光替张多童鞋提问:地方和民间的关系
萧放老师答:空间确定的问题不是一个学理的问题
民间是一个层级的问题
地方要怎么去对应

归有光童鞋问:你认同万老师的趣味民俗学呢?
很好的话题,民俗学与大众的沟通是我们应该去实践的东西,趣味民俗学到底怎么界定,这样就没与味道,这是一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作为学理去研究就会很枯燥,我们在做这类事情的时候,尽量的根据对象有道理有思想,有思想才有深度

归有光童鞋问:怎么避免模式性个案?
萧放老师答:模式可以借鉴,但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个性,所以不会有模式这个问题

程德兴师姐问:地方学、社会学想象力等等激发了很多想象,让我想到叫魂的研究,但是地方微观研究强调历史,把地方文史资料,过分资料化?
萧放老师答:叫魂的这个角度是很有意思的,资料是一个基础,没有资料只是空想!!!

程德兴师姐问:超越地方的落脚到平行学,民俗学还是没有摆脱模式?
萧放老师答:类型和模式是很好的,民俗的特点就是要类型性,根据具体的材料,把他用好才是对的,不能为了理论而理论!!!看看顾颉刚。

代改珍师姐问:对于什刹海的研究。
萧放老师答:做什么角度?都逃不脱历史的研究。
赵世瑜老师答:你觉得你的问题意识呢?你做田野那些访谈,你体会出哪些问题,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们的问题从哪里来?符合我们预设的问题意识吗?

TOP

康丽老师:我们过于主观把中国的文化当成自为的存在,(后面没来得及记录····参见王铭铭老师相关著作)
敬文沙龙的走过了10周年,我们更想为了纪念钟先生这样一大批学者体现出来的所以以这种知识论辩
感谢聆听!

之后进行的是敬文沙龙走过的十周年回顾,刘宗迪老师的一段话令人感动!!!

刘宗迪老师提出了沙龙创办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都提出了之后的构想,比如说增加沙龙集会,比如各地高校举办敬文沙龙,这些建议都会经过大家讨论考虑!!!

最后,群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TOP

这么多惊叹号!
一只从小对虾过敏的虾哥

TOP

继续补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谢谢两位版主和管理员的直播,让等着直播的人也跟着敬文沙龙走了一遍。

TOP

回复 28# 的帖子

谢谢观看直播的老师和童鞋们!!!

TOP

回复 26# 的帖子

老师讲述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为之惊叹,受其教诲,佩服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