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流淌在嫩江流域的渔猎文化

流淌在嫩江流域的渔猎文化

流淌在嫩江流域的渔猎文化
渔猎文化研究将深化对东北历史文化的认知

郝欣 曾江



2013-06-06 09:49: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5日
  

  【核心提示】嫩江流域渔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从史前时代的后套木嘎、昂昂溪遗址到青铜时代的白金宝遗址等,再到辽金时期春捺钵的“头鱼宴”,直到当代的查干湖冬捕,各种形式的渔猎文化表现了这一区域渔猎文化的特殊性。

  走进昂昂溪遗址博物馆,细小压制石器材质独特,其形制和色彩引人注目,陶塑鱼鹰表现出这里的渔猎文化特性。“昂昂溪被誉为‘北方渔猎文明的摇篮’,1930年,中国考古学先驱梁思永先生在此进行了中国考古学史上较早的科学发掘,由此揭开了嫩江流域史前文化研究的序幕。”昂昂溪遗址博物馆馆长马利民告诉记者。

  昂昂溪位于嫩江中游左岸,是我国最早进行科学发掘的具有古代渔猎文化内涵的遗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嫩江两岸还有白金宝、汉书等重要遗址被发现。2011年至今,在嫩江右岸发掘的后套木嘎遗址,距今约8000年甚至更早,为学界对东北文化史的认知提供了新的依据,再次将中外学者的目光聚集在松嫩平原。

  嫩江大拐弯对东北渔猎文化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古代的东北地区游牧、农耕、渔猎三种文化并存,特别是渔猎文化自史前时代绵延至今,嫩江中游大拐弯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区域之一。

  嫩江作为黑龙江的二级支流,名气不如松花江、乌苏里江和辽河,但从考古工作来看,嫩江可以说是东北地区的一条文化大江。嫩江从大兴安岭进入松嫩平原后,在大安市附近形成近九十度的大拐弯,于三岔河附近流入松花江,这一河段水面宽阔,两岸分布着查干湖、月亮泡、新荒泡、连环湖等大小湖泊,以及扎龙、莫莫格、向海等著名湿地,是全国保存最好的河流湿地生态片区之一。这里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古代遗址,调查发现的遗址点星罗棋布。学术界在后套木嘎、昂昂溪、白金宝、汉书、辽春捺钵等遗址开展的工作,代表着东北地区考古研究的前沿。

  2011年以来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后套木嘎遗址是近年来嫩江流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后套木嘎遗址发掘领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王立新告诉记者,2013年度的工作将于7月展开,重点包括深入进行聚落研究等。

  目前,后套木嘎的有关发现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今年8月将在长春举行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实地考察后套木嘎、哈民忙哈遗址,研讨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为国而渔”体现渔猎文化重要性

  嫩江流域渔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从史前时代的后套木嘎、昂昂溪遗址到青铜时代的白金宝遗址等,再到辽金时期春捺钵的“头鱼宴”,直到当代的查干湖冬捕,各种形式的渔猎文化表现了这一区域渔猎文化的特殊性。

  随着科学发掘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已建立起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直到汉代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宾福、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伟等学者都曾对嫩江流域考古文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期。后套木嘎遗址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各个时期的遗存,迄今已至少发现了6个分期,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辽金时期。据王立新介绍,后套木嘎遗址对于构建和完善嫩江流域汉以前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开展区域内汉以前考古学文化的谱系、人群及环境的综合研究十分重要。

  嫩江流域辽金遗存也很丰富,是地域性辽金史研究的重点,而位于吉林省白城市的辽春捺钵遗址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白城市博物馆馆长宋德辉告诉记者,白城市地处嫩江右岸,拥有嫩江及湖沼湿地、科尔沁草原等不同的片区,历史文化遗存特别丰富,白城市博物馆馆藏在吉林省所有博物馆中位列前三,由此可见一斑。“捺钵”制度是辽代政治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为辽帝“行在”或“行宫”。据《辽史》记载,辽帝春猎的地点有嫩江及其支流洮儿河、月亮泡等地,辽帝春天至此凿冰取鱼、捕鹅打雁,举办“头鱼宴”等渔猎宴饮。更重要的是辽帝还在这里处理军国大事、接见使节、发布政令、会见部落首领等,不仅是“为鱼而渔”,更是“为国而渔”。

  记者查询吉林省文物局公布的2013年工作重点,其中在嫩江流域的就有三项,包括深化建设后套木嘎吉林省田野考古实践与遗址保护研究基地;启动辽金片区重点遗存城四家子古城保护利用;启动“春捺钵”遗址群保护展示园区建设。这些工作全面展示了辽金以渔猎文化为特色的草原文化,以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带动了吉林西部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

  嫩江流域研究具有探索性

  从昂昂溪到后套木嘎,嫩江流域考古研究工作一直具有探索精神。梁思永在昂昂溪的早期工作具有探索性,科学发掘意义重大,昂昂溪遗址博物馆就专门设有“梁思永先生与昂昂溪文化”展览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表示,这里是全国少数几处专门为考古学家建立的纪念馆。他告诉记者,考古所编辑整理了“昂昂溪考古报告集”,内容既包括梁思永先生的工作,还包括俄罗斯、日本学者的工作,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2年在昂昂溪所做的工作,预计2013年内出版。

  记者在5月相继实地考察了三江平原的赫哲族渔猎文化和松嫩平原的古代渔猎文化遗址,在嫩江边注意到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巧合”:1930年,凌纯声先生在松花江下游进行了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而梁思永先生在嫩江中游的昂昂溪进行了对古代渔猎文化遗址的科学发掘工作。如果说民族学研究的是当代文化变迁中的赫哲族渔猎文化,而考古学则试图发掘和研究古代渔猎文化的面貌,在现代西方学术体系框架下,民族学、考古学都属于人类学的范畴。如此重要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和考古学科学发掘都发生在1930年的黑龙江流域,这不但与当时东北政局和文化有关,也与早期俄罗斯、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田野工作对中国学术界的刺激有关。

  记者注意到,后套木嘎的考古工作从一开始就与一般考古发掘存在不同之处,学者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具有探索和实践的自觉意识,在田野实践、开放性、国际性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

  王立新介绍说,后套木嘎2011—2012年度工作尝试中法两国不同的发掘方法,中国学者采用传统探方发掘,法国巴黎第四大学的学者则采用平面发掘法,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国际比较经验。发掘队的史宝琳运用了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使用法国软件建立“吉林省田野考古数据库”,统一管理田野考古调查、发掘、整理期间的各类资料,实现了田野考古资料的电子化。吉林省文物局协调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后套木嘎成立了“吉林省田野考古实践与遗址保护研究基地”,该基地开放性很强,是面向全国的一个实践基地,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尝试。

  后套木嘎遗址发现于1957年,直到2011年正式发掘以来,学界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重要性才有了全新的认识。事实上,在东北地区这样的遗址还有很多,随着此类工作的展开,更多新的重要发现将不断深化人们对嫩江流域及东北历史文化的认知。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