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一分会场——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理论与实践(6)

第一分会场——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理论与实践(6)

主持与评议人:施爱东、宣炳善

李静玮 从人性到神性:民间传说里的毛泽东
谢红萍 万荣笑话传承机制及其思考
白晓霞 对河湟地区“除王蟒”传说的话语分析
唐月霞 神话在当代语境下的重塑
雷天来 个人叙事与当代风水师身份建构——以赣南地区为例
彭伟文 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 ——黄飞鸿电影中民俗元素的民俗主义考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李静玮:从人性到神性——民间传说里的毛泽东

在众多开国领袖中,毛泽东于民间的影响力最为深远。毛逝世后,全国各地先后涌现出一批以其为崇拜对象的毛公庙,及立有毛泽东铜像的文化广场。由于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与领袖具天然的地缘关系,湖南地区对毛泽东的崇拜现象在民间普遍存在。究竟是民间信仰还是个人崇拜?
论文基于田野调查资料,对韶山冲一带毛泽东相关传说的演变过程做了梳理,结合文献与网络资料,在厘清众多情节之关联的基础之上,对毛泽东传说中主人公神圣性的塑造与渐进进行时间向度的分析与阐述。

施老师点评:建议发言重点讲结论,不要介绍过多进入田野和写作的过程。结论精彩,大家才会有兴趣了解后者。至于论文本身,写得很好,可惜题材敏感,发表比较困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谢红萍:万荣笑话传承机制及其思考

一、万荣挣
万荣笑话在山西晋南地区叫做“万荣挣”,“挣”又被写作“憎”、“诤”、“争”等,争论不一,为此当地用万荣二字的合写字来代替,在方言中读zèng。对于zèng的考证,学者王雪樵认为,zèng是“纵横”二字的合音,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遗风。

二、万荣笑话的传承机制
(一)万荣笑话的口头传承
(二)万荣笑话的现代传承

三、非物质文化语境下万荣笑话的传承
(一)官方经济资本的推动
(二)学者话语霸权的遮蔽
(三)民间艺人符号资本的获得

四、结论与讨论
立足主体间性的地方阐释
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自觉
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和谐发展
施老师点评:论文中例子和结论不够契合。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欠新颖,其与特殊个案的勾连不畅损害了作为文章的精彩程度。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白晓霞:对河湟地区“除王蟒”传说的话语分析

河湟地区的“除王蟒”传说以多样的叙事面貌和饱满的叙事细节而颇有特色,在基本相似的叙述结构中,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差别,即“除蟒英雄”的角色差别。流传在甘肃连城等地的传说认为是土司脱欢的妻子马太太斩杀了王蟒;流传在青海土族地区的传说认为是一个美貌智慧的土族女性(鲁氏太太、腊月花、阿依姐等)斩杀了王蟒;流传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传说认为是一个多情勇敢的东乡族女性(新媳妇)斩杀了王蟒。这样的多元叙事使得我们对“除王蟒”传说有了进行“话语”分析的可能性。“所谓‘话语’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话语分析是指对人们说(叙述)什么,如何说(叙述),以及所说的话(叙述)带来的社会后果的研究。”
对于主角的不同定位,恰恰表现出了民众对文化问题的不同话语方式和话语态度,女性主角人物的多元身份与不同指向使得传说具有了驳杂的叙事开口度,话语的意义因此而形成。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去梳理 “除王蟒”传说的多元文本,它表现出多重话语的复合状态。

一、政治话语和乡土话语的缝合
二、艺术话语和性别话语的契合
三、爱情话语和民俗话语的拼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唐月霞:神话在当代语境下的重塑

“神话”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一般用语中,神话表示所有荒诞无据的说法;在文学中,神话是表现诸神、半神以及英雄神奇故事的幻想
性叙事文学;在文化批判中,神话指一个社会共同体所公认(或者被强加)的关于自身历史和意义的宏大叙事或意识形态,如人们常说的政治神话和国家神话
等;在人类学和民俗学中,神话指一个族群中世代流传的关于世界、人类、自然万物、人文诸相等之来历和意义的传统叙事。这些关于“神话”的含义,在当
代的语境下,无论是文学或民俗学,都是一个值得被讨论的主题,且神话的定义也一再随着语境的变化而被人们重塑。

一、神话在电子媒介时代中的应用
(一)神话成为网络玄幻小说最大灵感来源
(二)神话为网络游戏提供素材
(三)神话被不断改编成动漫、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
二、神话在当代社会传承过程中的变异
(一)神话的商品化
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不断被应用于网络玄幻小说、网络游戏、影视作品中,卷入了文化产业开发的大潮中,自然也被直接或间接的商品化了。
(二)神话的异化
玄幻小说反传统:传统人物形象、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全部被推翻、打破。神话作为玄幻小说最重要的内容和灵感来源,也被这种反传统的价值观影响。
(三)神话的技术化
神话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加入游戏

TOP

雷天来:个人叙事与当代风水师身份建构——以赣南地区为例

一、风水师
多次深入赣南地区(赣州市区、兴国县三僚村、赣县白鹭村、安远县)进行田野调查,共访谈风水师 32 人。通过对风水师口头叙事文本的解析,发现在行业传统和长期执业经历指导下,风水师依据民众心理需求琢磨出并形成一套行业“叫卖”体系,依靠该体系,风水师获取民众信任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因为长期的职业习惯与需求,风水师较其他行业群体更擅于自我表达,特别是年龄较大或经历丰富的风水师,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会自觉依据“叫卖”体系,老练的将自身经历分解为发生于多场域的不同故事。在此过程中,风水师最乐意渲染、叙事情节最为饱满且占叙事比例较大的有三种故事类型:“传承的合法性”主题,“从业成功案例”主题和“斗法”主题。风水师们大多都依靠对这三类主题的叙事,逐步获取民众的信任,完成对自身身份的初步建构。
二、个人叙事:风水技艺传承的合法性
1,对传说人物的利用
2,祖传与拜师
三、个人叙事:斗法
四、“看风水”及其案例
五、结论
1,个人叙事于风水师身份建构意义所在
(1)生存策略
(2)利益驱使
2,对实际语境的掌握
对田野中“自然”语境的追求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彭伟文: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 ——黄飞鸿电影中民俗元素的民俗主义考察

一、百变黄飞鸿 广东老街坊
德高望重骂徒弟的拳师,拼爹的街头小混混,开医馆谈恋爱的爱国英雄
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市井拳师的黄飞鸿
二、香港银幕上的“广州人”
1950,、60年代的早期黄飞鸿电影
具象而精确的广州民俗描写
举例:航道设计,娥姐卖粉果
文化记忆的分享
三、广州街头的香港人
1980年前后的黄飞鸿电影
“广州”和“黄飞鸿”皆成为符号
香港文化形成,与广东的文化认同消失
武馆文化衰落
四、没有家乡的“中国人”
1990年代的徐克黄飞鸿为主
杜撰的“佛山”黄飞鸿
模糊了文化背景,创造新的传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这一场,由于施老师要去开会,赶飞机去啦,所以后半场由宣老师做主持人和点评人~

TOP

其实我好想听风水界新星爱东老师点评那篇风水师的论文,嘿嘿

TOP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一号)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xiangyang_ma@163.com
QQ:191979538

TOP

小马哥在火车上还有兴致来上网  精神头挺足啊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TOP

各位真是精神头十足十足的。

TOP

你们精神都挺足,看来只有我在火车上睡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