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与云大相遇】文化名人系列(文史哲领域)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与云大相遇】文化名人系列(文史哲领域)

引言


       走过九十载岁月,那些曾经与云大相遇、驻足的身影,让我们怀念、敬仰,让我们久久难以忘记那些闪耀的星光。以下是曾在云大求学、执教过的闪耀的“星光”。(以整理先后为序,资料搜集与网络)。



  顾颉刚
  顾颉刚先生(1893-1980年),原名诵坤,字铭坚,我国著名的历史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历史地理学家。
  1938年10月,顾颉刚先生至昆明,任云南大学教授(1938-1939),讲“经学史”、“中国上古史”课,以语体文编《中国上古史讲义》,在此期间他感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的严重性,曾创办《边疆》周刊,组织边疆学会等。
  姜亮夫
  姜亮夫(1902-1995),云南省昭通人,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晚号成均老人。中国当代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曾师从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学术大师。
  1941年~1946年和1948年~1949年曾两次受聘于云南大学,任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曾与文史系主任方国瑜先生通力合作,组建了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对西南文化的发掘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应樑
  江应樑(1909-1988),1909年出生于昆明,著名人类学家。著有《西南边疆民族论丛》、《摆夷的文化生活》、《傣族史》等。
  1948年起,任云南大学教授,先后教授文化人类学、傣族史、彝族史、彝族社会、暹罗史、中国民族史、民族史等专业课程。江先生历任云南大学教授、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学会第一届主席团成员,为云南大学培育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中青年教师,对中国的民族研究,尤其是西南民族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刘文典
  刘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原名文聪,字叔雅,曾为陈独秀、刘师培等人所赏识,是当代我国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
  1938年刘文典先生辗转南下抵达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3年,被聘到云南大学任教,后一直担任文史系教授,曾在先后讲授“杜诗研究”、“温李诗”、“文选学”、“文赋研究”、“历代韵文选”以及顾炎武、夏完淳评介等课程,不幸于1958年7月15日病逝于昆明。

  徐嘉瑞
  徐嘉瑞(1895-1977),云南昆明人,字梦麟,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史学家、诗人、民间文艺学家。
  1938年,徐嘉瑞任云南大学讲师,1939年任教授兼文史系的主任。1948年6月,徐嘉瑞再次回到云南大学,继续担任文史系主任。在云大任教期间,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研究云南民间戏曲花灯的学术著作《云南农村戏曲史》。此外,曾于1945年完成一部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力作《大理古代文化史》。直至今日,他的学术著作对云南还有着深远的影响

  杨堃
  杨堃(1901-1997),河北大名人,字象乾,中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教育学家。
  1948—1978年担任云南大学教授,曾任社会学系主任、历史系民族史研究室主任,曾率先在云南大学开设民族学调查方法的课程,在云南大学工作的31年时间里,杨堃为云南大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的教学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方国瑜
  方国瑜(1903-1983),字瑞臣,纳西族,云南丽江人,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民族学家,被西方学者尊称为“纳西历史语言之父”。
  1936年后到云南大学任教,兼任文史系主任、西南文化研究室主任、文法学院院长,在云南大学任教达47年,是西南民族史的开拓者,云南地方史的奠基人,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主要著作有:《纳西象形文字谱》等。

  楚图南
  楚图南(1899——1994),原名楚方鹏,云南文山人,老一辈中国人,革命家、文学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1938-1946年期间云南大学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文史系主任,1942年又兼任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研究员,曾讲授“文学概论”、“史记”、“文选及习作”等课程。与他一起在云大文史系任教的还有胡小石、姜亮夫、费孝通、徐嘉瑞、方国瑜、刘尧民等一批知名学者,对云南大学影响深远。

  刘尧民
  刘尧民(1898——1968),字治雍,云南会泽人,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于1937年、1941年、1951年先后在云大任教,讲授“词史”、“曲史”、“词选及习作”、“曲选及习作”、“温李诗”等课程,在对鲁迅、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的研究上有较高的造诣。著有《词与音乐》、《孔子哲学》等

  李为衡
  李为衡(1915—1996),字公度,云南普洱县人,曾担任过云南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云南大学教育工会副主席和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云大支部委员等职。
  1945年8月起,在云南大学的任教40余年,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主讲过“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近代重要史籍介绍”、“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总论”等课程,为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钱穆
  钱穆(1895 -1990),字宾四,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
  1946年,钱穆先生受邀抵昆来云大任教(1946-1948),,在云南大学期间主要讲授“中国文化史”, 加上原已留昆的刘文典、罗庸等先生,使昆明的学术空气为之一振。

  尚钺
  尚钺(1902—1982), 原名宗武,字健安,河南省罗山县人。著名历史学家。
  1942年,经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楚图南介绍,尚钺到云大讲“中国历代文献”、“中国通史”和“文学批评”等课程,在云南大学曾任教五年,讲课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为其后来主编《中国历史纲要》等著作奠定了基础。

  吴文藻
  吴文藻(1901—1985)江苏江阴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培养了费孝通、林耀华、李安宅等中国当今知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熊庆来校长之邀,吴文藻于1938年秋,携夫人冰心和子女抵达昆明,任云南大学教授(1938-1940),并于次年创建社会学系,任社会学系主任,由此着手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延揽了包括费孝通、李有义、史国衡、谷苞、田汝康、胡庆均、陶云逵等一批优秀青年学者。1940年,吴文藻先生创办了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后因昆明遭受日本飞机轰炸,研究室迁到呈贡魁星阁,故有“魁阁”之称。吴文藻先生与费孝通等人在“魁阁”组织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社会调查研究。

  张若名
  张若名(1902—1958),河北清苑县人。1948年,她和丈夫杨堃(著名民族学家)举家迁往昆明,应聘为云南大学教授。在中文系讲授《世界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等课程,同时在外语系讲授法语。1953年,在云大中文系创办了“文艺批评教研室”,并担任主任。

  吴晗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1937年,吴晗先生被熊庆来校长破格聘请作为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在1937-1940年年间在云大执教,任教时间虽短,但他在教学工作中把自己多年做学问的心得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学生,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大大促进了云南史学研究的发展,为云南大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吕叔湘
  吕叔湘(1904—1998),江苏丹阳人,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是近代汉语学科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1938年留学归国后,曾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1938—1940),和施蛰存住同屋。,在此期间发表了其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从此他走上了语言研究的道路。

  李广田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著名作家、教育家,“汉园三诗人”之一。
  1952年9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后,李广田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1952年),云南大学校长(1957-1959年)。此外﹐他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1959年,重新整理修订了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1962年,又整理了傣族叙事诗《线秀》和傣族民间传说《一滴蜜》。在任校长的几年里,云南大学完成了历史性的过度,建立了新的教学制度、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建设骨干和科技人才,学校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施蛰存
  施蛰存(1905—2003),名德普,中国现代派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
  1939年任教云南大学,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曾作散文《怀念云南大学》。

  袁嘉谷
  袁嘉谷(1872-1937),云南石屏县人,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903年“经济特科状元”,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1923年,袁嘉谷应聘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担任国文教授,执教15年,每周讲两节国文课,教室设在至公堂,培养了如李士厚、李乔、浦光宗、张希鲁等一批人才。其故居位于昆明市翠湖北路,于2002年成为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之一。

  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1938年11月起至1946年8月,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持云南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办的社会学研究室,在任教期间先后完成了《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玉村农业和商业》、《昆厂劳工》等一批调查报告。这一时期是对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他“学术生命、政治生命和家庭生活的新起点”。

  叶德均
  叶德均(1911—1956),江苏淮安人,著名学者。在民俗学,民间文学,古典戏曲,小说等方面给后人留下的珍贵著述,至今仍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1948 应时任云南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的徐嘉瑞先生邀请任中文系教授,讲授“中国戏曲史”,“中国通俗文学”等课程。教学之余,完成《明代南戏五大腔调及其支流》,《歌谣资料汇录》等一批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论文。

  田汝康
  田汝康(1916-2006),1916年生于云南昆明,著名人类学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抵达昆明,参加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合办的社会学研究工作站,从事社会学研究,此期间对《芒市边民的摆》(《摆夷的摆》,1946)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杨成志
  杨成志(1902——) ,字有竟,汉族。著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教授。
  1929年6月,在云南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演讲《从西南民族说到独立罗罗》,介绍彝族的衣饰、食物、居处、婚姻、礼节、制度、歌谣、历史、文字等,后〈1932年〉发表于广州考古学院考古学杂志第一卷。

  冯友兰
  冯友兰(1895-1990) ,河南省唐河县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中国哲学史学科主要奠基人。
  于1941年11月至1942年4月这段时间里执教于云南大学,给云大学子带来了颇为有益的启迪,为云大的学科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尤中
  尤中(1927—),云南省宣威人,著名历史学家,云南大学教授,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所长兼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志>副总纂等职。
  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开始讲授云南民族史,始终坚持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在对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有深刻了解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他先后写出了《云南民族史》、《中国西南民族史》等8部著作,近60年来一直致力于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著作等身,享誉海内外。

  赵仲牧
  赵仲牧(1930~2007),云南腾冲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曾任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高校美学研究会理事、云南美学学会副会长等职。
  1949~1953年在云南大学文史系学习。1980年,赵仲牧调回母校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遵照仲牧先生遗愿,其全部藏书近2万册全部捐给云南大学图书馆成立 “仲牧书屋”。

  张文勋
  张文勋(1926—),白族,云南大理人。著名学者、作家、诗人、教授、文艺理论家。
  1948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师从刘文典、刘尧民诸位先生。历任云南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授,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曾担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终身名誉会长。

  林文勋
  林文勋(1966—),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云南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云南省史学会会长、云南省钱币学会副会长等。
  1982年9月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先后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1年7月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史和唐宋史、中国乡村社会史,曾提出“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商品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富民社会”以及“钱币之路”等学术观点与体系。

  李子贤
  李子贤(1939—),云南建水人,世界著名神话学家、民间文艺学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曾师从钟敬文、伊藤清司、张文勋教授等学界大师研修民间文艺学、神话学。
  196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云南大学任教,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主任、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云南大学图书馆馆长、云南大学中日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神话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等职。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直致力于西南少数民族神话、尤其是活形态神话的考察与研究,在我国神话学界较早地将活形态神话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运用到少数民族神话研究。

  傅光宇
  傅光宇(1934—2001),字雪生,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
  1979年9月起,在云南大学中文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任教,曾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人类学学会,中国民间歌谣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作出重要贡献。

  张福三
  张福三(1938—),云大中文系教授,民间文艺家,民俗学家,曾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195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1979年调回云大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神话学,民族文化学的研究和教学,尤其对于白族、彝族、纳西族、傣族的民间文学和民俗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秦家华
  秦家华(1938—),云南墨江县人,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曾任云南大学《思想战线》负责人等职。
  1959—1963在云南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长期任教,是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概论》撰稿者之一。与李子贤、杨知勇教授合编的《云南少数民族风俗志•婚俗志•生葬志•生产习俗志•生活志》是我国民俗志书写的一个典范,也是少数民族民俗学的民俗志研究的尝试,对少数民族民俗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尹绍亭
  尹绍亭(1947—)是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拓荒者之一,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主要创建人。
  在担任云南人类学博物馆馆长期间,依托6个民族文化生态村和云南大学的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他不仅创立了一个城乡结合、动静结合的“1+6”的人类学博物馆模式,还创建了三个人类学数据库:一是中国人类学家数据库,目前已经拍摄了宋蜀华等老一辈学者60多人的访谈,二是影视人类学数据库,迄今已经收集了1000多部中外人类学影片,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已经拍摄制作完毕记录60余部民间艺人及其技艺的专题片。

  于坚
  于坚(1954—)昆明人,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在云大期间以于坚为发起人、负责人成立了时间较早、延续时间较长的云南大学银杏文学社。

[ 本帖最后由 朱卿 于 2013-10-13 21:59 编辑 ]

TOP

《云南农村戏曲史》、《大理古代文化史》是徐嘉瑞所著,怎么拿到方国瑜名下来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方国瑜毕生致力于云南地方史料的发掘、搜集、整理、校录、辨析和评说;开创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和教学;开拓了中国西南历史地理的研究。人才培养和著述成果丰硕,被史学界誉为"云南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著名史学家徐中舒称之为"南中泰斗 滇史巨擘"。
主要论著

著作
《广韵声汇》
《广韵声读表》
《隋唐声韵考》
《慎子考》
《慎子疏政》
《论学存稿》
《滇西边区考察记》
《新纂云南通志》中之《疆域志》、《疆域考》、《疆域沿革考》、《疆域沿革图》、《宗教考》、《金石考》、《族姓考》
《云南民族史讲义》(共四编)
《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
《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一、二、三册)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上、下册)
《彝族史稿》
《汉晋民族史》
《滇史论丛》
《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
《云南金石文物题跋》
《纳西象形文字谱》
《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南部分》(与尤中等合作)
《云南民族史讲义》
《中国少数民族史讲义》(汉晋部分)
《云南史料丛刊》(主编,共十三卷)
《方国瑜文集》(共五卷)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2# 的帖子

十分抱歉,疏忽了,已经修改

TOP

田汝康
  田汝康(1916-2006),1916年生于云南昆明,著名的

应为著名的人类学家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云大还有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王筑生先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