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直播】纪念大会(09:00—10:00)

纪念大会开幕
首先由叶涛老师介绍到场嘉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台上嘉宾席一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朝戈金先生致辞:

回顾民俗学会的历史:1978年,发布“七人倡议书”,得到高度重视,民俗学被列入学科建立计划。1983年成立民俗学会。学会成立之初,在钟敬文等老一辈大师领导下开展活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协会致力于召开各项研讨会,培养新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协会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完成传统节日与社会项目,期间召开传统节假日与,节日与社会生活公共性等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与此相关,五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讨论关于传统节日的利用问题。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第一次以国家发布文件方式,宣传传统节日。近百年来,传统节日被排除在国家时间谱系之外的历史结束。中国民俗学会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支持,最终促进了国家时间体系的完善。
非遗工作开展之后,积极促进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中国民俗学会组成课题小组,起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计划。
在国家层面,我会多名会员是国家非遗保护专家会委员,参与非遗保护法的讨论与审定工作,参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项目书工作。地方层面,众多会员直接参与非遗的保护、普查工作,成为各地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
同时,我会会员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的工作,也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在国内加以宣传。另一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方民俗学家也来自我们协会。2012年,我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咨询机构。
近年来,我们得到国际同行学者的肯定,已与美国、日本、芬兰建立了多层次的交流机制。已与美国民俗学会建立制度性交流平台。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成为两国重要交流渠道。与日本也已签订交流协议。
现在,学会的年刊已经创立。在民俗学会主站上,共发布文章8946条,访问量4530万人次,注册会员9953人,浏览人数达2.78亿人次。
一批批人才在研究领域、教学领域,遍地开花。形成数十个硕士点和博士点。为未来的学术力量奠定基础。
三十年耕耘,民俗学已从鲜为人知,发展到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是发展队伍、建立学科的三十年,更是做出贡献,建设成绩的三十年。现今学会有两千多名会员,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当前,立足学科本位,培养高水平人才,是民俗学会立足的基础。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文明进步,为民俗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现实,为民俗学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遇。
最后谨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对各位代表表示感谢和敬意。

TOP

朝戈金老师剪影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接着中国民俗学会 荣誉会长
刘魁立先生致辞:

30年对于一个人,是而立之年,但对于一个学科来说还太年轻。
这真是一个很强大的队伍。
那个年代,钟敬文先生等人都还在,自我怀疑过:也许我们这些年轻人未必能接过这面旗帜,达到他们的成就
想而今,队伍更壮大,步伐更坚实,局面更广阔。
我们应该珍惜眼下的局面。
几代学者提供了许多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说理论是灰色的,这话未必准确,它与我们社会生活相辅相成。
可以说我们是背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责任,既要向过去的人负责,又要为了我们未来的人。
应该是俯仰上下,无愧于心。各位,生日好!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中国民族学会会长郝时远先生致辞:
很高兴迎来民俗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同时我也以社科院同人的身份,对大家表示祝贺。通常三十年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三十而立。但传统的三十而立并不适于这样的场合,一般三十而立是成家立业,但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了。我想在几个方面都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它开创了非常引人注目,同时深入到中国社会最底层领域,来弘扬文化,保存资源。同时会员们以自身的努力,为民俗学贡献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和田野资料,并且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第三不仅是形成了人才聚集的环境,而且民俗研究已经和国际社会的文化多样性,我国的非遗保护,这些理念结合在一起,为我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个成熟的协会,有这样一个家族,是基本条件。

我们作为兄弟协会,有相当的合作,也有相当数量的成员彼此交叉。今后我们也是要更加努力的合作,共同推进国家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最近我在编写中华大百科全书中台湾原住民这一词条。贫苦原住民这一概念在清代已经消失了。后来清代民国所记载的原住民的习俗、所谓番俗,很多是平原上的原住民。查阅这些史料时我又想到,中国历史上无论修史编志,风俗的记录都是很重要的。这会成为我们上溯历史的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我们能系统的把中国古文献中,包括少数民族文献中的民俗的部分都能提炼出来,我想应该价值很高。因为民俗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基质,是一个民族的基质。我想这对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仍在延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好的保护,应该有很高的价值。我们的传统民俗,在不断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受到挑战,这是一个全球的课题。这一挑战在将来也将继续推陈出新。这也包括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是势不可挡的。一方面我们要保护,要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们在不停的流失。每一代都会有他的传说,会赋予它新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不断的流失,不断失去它原有的传统意义。这也正是民俗得以传承的原因。在历史民俗流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实民俗的形成。我们现代社会会不会形成新的民俗?“传统的发明”是社会学、人类学都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现在做的研究多是经年历世的古代材料,但我们也要把我们今天的民俗,留给未来的人们,给他们做历史的研究。比如说现代网络,“网俗”。就像人类学可以做最原始的海岛的研究,也可以进入到高能物理研究所,我们民俗学也是要在这两头开展。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叶涛老师出面解释:
美国民俗学会前任会长 比尔·艾伟先生因故未能及时来到现场。他的致辞将由朱刚代行。

并表示:
回顾民俗学会发展历程,老一辈学者为我们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了几年老一辈学者,下面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其中有钟敬文、罗致平、江绍原、马学良、罗永麟、娄子匡等先生真身或照片出镜,现场笑声掌声连连。

视频播放完毕,叶涛老师说: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以上民俗学家和无数难以一一记名的民俗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TOP

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此时正在外地学习,无法致辞。
现场播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女士的视频讲话。
她先是回忆了中国民俗学会的创建:倡议书联名上达国家社科院,提议建立民俗学及相关机构
钟敬文联合顾颉刚等致信国家社科院,此信得到胡乔木、于光远等高度重视。由于建立研究室尚不成熟,建议先建立研究会。将民俗学列入二十二的学科之中,并建议先成立地方性研究会,再成立全国性的。老一辈民俗学家深受鼓舞,迅速在全国掀起民俗学会建立的高潮。

“这个协会与那些追名逐利的不同,是真正的学术研究的协会。建议予以批准。”

社科院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对民俗学者提供支持、创办民俗学年刊等,还将其作为扶持学科,纳入学科建设中。
我相信,从国家未来考虑,民俗学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祝愿中国民俗学会前景更加辉煌。

TOP

叶涛老师表示此次盛会受到各方贺信,并当场宣读了来自日本民俗学会的贺信:

代表日本民俗学会,谨向中国民俗学会致以由衷祝贺。三十年来,学术研究水平得到显著发展,学科地位显著提高。日本民俗学会希望中国民俗学会以三十周年作为新的起点,取得新的成绩。希望双方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和扩大。

接着感谢来自茶艺委员会的支持。
然后还有很长一串感谢名单(来不得记下)

TOP

致辞告一段落,下面进行集体合影,之后是学术报告。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3-5-30 11:04 发表
虽不能与会,有娟妹纸的直播,字句之间,仍可感觉到现场的热烈和精彩。
辛苦娟妹纸了
今天,“张志娟”和“朱倩”都是集体ID,背后是俺们整个北大直播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