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杨正江:贵州应建立省级层面的亚鲁王研究机构

杨正江:贵州应建立省级层面的亚鲁王研究机构

2013-01-30 13:05:05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杨正江(左三)在辅导参与翻译工作的同志。

6个农民、3个借调老师、1个专职人员,这就是如今蜚声中外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工作室的人员构架。这样的人员配置,显然早已无法适应这部南方英雄史诗挖掘、传承、研究和发展的需要。

“我省应尽快建立省级层面的亚鲁王研究机构,以破解目前名声在外的亚鲁王研究严重滞后的困境。”省政协委员、亚鲁王史诗发现者杨正江说。

首次参加全省“两会”的80后苗族年轻学者杨正江,来自麻山腹地紫云自治县。从大学开始调研,经过多年的深入调查研究,亚鲁王于2009年正式被发现,并成为当年中国民族文化的十大发现之一。

2012年2月21日,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成果在京发布。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盛赞《亚鲁王》的翻译、整理和出版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对我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年11月18日,在中国社科院承办的史诗国际峰会上,杨正江携《亚鲁王》亮相,引起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的关注。《亚鲁王》的亮相,让国内外专家十分惊讶:“中国居然还有一部苗族百科全书,以活态的方式传承至今。”一位名叫马克·本德尔的美国专家表示,将尽快来到贵州,展开田野调查。有人称,这部贵州苗族英雄史诗从山野一下跃入国际史诗专家的视野。

然而,与名声在外相比,杨正江对于当下亚鲁王工作室的困境感到很无奈。“现如今的亚鲁王工作室,根本没办法进行研究工作,即使要完成现在的挖掘、抢救、普查歌师工作,都非常费劲。”

“要想把亚鲁王作为未来紫云、安顺乃至贵州的地域特色文化名片来打造,必须要有一个团队。”杨正江说,如今的“亚鲁王工作室”挂靠在紫云文广局,紫云自治县本来是要批准成立一个副科级机构,但此事拖了一年也没进展。“这是一个没有实权、没有力量的工作室。”

尽管如此,在过去的一年里,杨正江带领他的团队,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麻山地区紫云自治县1778个东郎(歌师)的普查登记。随着普查的深入,杨正江发现,如今东郎的平均年龄在60多岁,最老的东郎黄老金97岁。“老东郎逐渐逝去,年轻人又不喜欢,亚鲁王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在北京看了《亚鲁王》的翻译成果后认为,《亚鲁王》是国际史诗学界的稀缺样本!其稀罕在于除了英雄外,还有创世、迁徙、叙事等,是一个综合性的史诗样本,不像北方三大史诗的娱乐,“亚鲁王”更严肃。

“朝戈金建议专家到麻山去看看,但他到紫云后没去麻山,因为麻山的道路太艰险。”杨正江笑着说,正因为如此,如今对亚鲁王的理论研究大多较为粗浅,“只是就翻译出来的东西进行研究。”

今年的春天,有关单位将在北京召开一次“亚鲁王”学术研讨会。“到目前收到论文40多篇,读了一遍,质量不是很理想,含金量不大,但是能开终归是一个起步。”

与此同时,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亚鲁王传》,将于今年春节印刷出版。乐黛云序言在序言中评价,认为“亚鲁王”颠覆了苗族历史现有研究成果。

正因为如此,杨正江特别渴望能建立起省级的“亚鲁王研究中心”,能够站在全省的高度,对贵州苗族的“亚鲁王”英雄史诗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让“亚鲁王”真正名副其实。

(杜再江 记者 苏江元 曾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