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乐清蒲岐新春往事

乐清蒲岐新春往事

新春已过,年味仍浓。家乡蒲岐有关“年”的故事总是在心里摇曳明灭。

  乐清蒲岐古镇建于800年前的南宋淳熙年间,曾是抗倭重镇。蒲岐年节期间(主要是正月十三到十七的元宵节期间),民俗娱乐活动非常活跃独特:有闹琼花、打千秋(不同于传统的荡秋千)、演笑戏、唱地戏、打倭儿炮、迎东岳爷、抬阁、踩高跷、划宝船、玩鱼灯、耍龙灯等。

  老人们世代口耳相传着一个故事:闹琼花盛会源于隋炀帝,梦见扬州琼花盛开,就携嫔妃宫眷、文武百官,浩浩荡荡沿运河而下直奔扬州。隋将李世民先行到达,看到了美丽的琼花,隋炀帝来时,琼花却已蔫了。民间由此认为琼花是仙花,李世民看到了琼花,所以是真命天子;隋炀帝看到蔫了的琼花,这也是大隋衰败的征兆。蒲岐人便用闹琼花盛会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来寄寓他们对历史的凭吊和褒贬,对太平盛世及社会和谐的祈愿。

  闹琼花是蒲岐年节娱乐节目中阵势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项活动,历时两天,演员队伍加护队人员达2000余人次,观众达几十万人次。闹琼花的日子几乎是蒲岐人对过年快乐的期盼。一边是农闲的老百姓看着民间游艺的演出,一边是市井的小贩进行着各种小买卖,也有村里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个契机,进行相亲活动。于是自娱自乐的演出声与叫卖声、嘈杂声融合为欢乐的海洋。元代散曲作家杜仁杰在[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中描绘:“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的都是人漩涡”,“则被一泡尿,瀑得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在蒲岐,人们为了不错过自发的精彩民俗娱乐活动,何尝不是一边憋着尿,一边闹“年味”,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蒲岐的打千秋,并不是现在城市公园里常见的“荡秋千”,而是明末从福建传入、当地人们将之改造成一种极罕见的大型民间特技。单是千秋架就让人叹为观止:高20多米,中间宽8米,中间装备巨大圆形转环,转环设四个转轴,每轴六米长;打千秋时间限定于元宵的前后三天。旧时,有两棵巨大的木头竖立在蒲岐镇的南门“千秋坦”(表演、观看打千秋的场所),作为每年一度开展“千秋”架使用。表演者一般是村中百里挑一的4名10至14岁的少年,聪明、勇敢,经过村中有过“千秋”游艺经验的老人的适应性训练,并古装打扮,系在4个转轴上表演,伴以鼓乐助兴。小演员们筋斗连珠,还时而点放鞭炮、烟花,美不胜收。蒲岐清代邑廪膳生张考吉的对联曾生动描绘了“千秋”特的壮观场面:

  巍乎焕乎登百尺高台直似下临无地

  鼓乎舞乎看一场大戏几疑中别有天

  据《蒲岐镇志》记载:每年蒲岐开展新春民俗娱乐活动时,邻镇(柳市、虹桥、大荆等地)的村民和温州市民也纷纷来观看,真是一个蒲岐人的狂欢节。遗憾的是,两项大型民俗游艺已经有10多年未开展了,打千秋消失的时间甚至更长。缺失了这两项活动,如今的蒲岐新春娱乐活动,不能与当年的盛况相媲美。

  中国人过年,过的是热闹。时下,全世界正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很有必要恢复蒲岐这两项大型的生产快乐的年节民俗娱乐活动。盼望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回家乡,尽情狂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