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老鼠嫁女 红妆十里

老鼠嫁女 红妆十里

春节刚过不久,便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夜皓月高悬,人们点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温州各地,民间庆元宵的民俗活动非常丰富:有吃元宵、耍龙灯、耍狮子、划宝船、划鱼灯、走马灯、踩高跷、划旱船、划龙船、猜灯谜等。  
  蒲岐人的“笑戏”就是民间“老鼠嫁女”的故事,但是它又不同于传统的故事题材。民间盛传的老鼠嫁女故事主要情节是“老鼠择婿”:老鼠养了个标致的姑娘,想找一个最好的女婿。找太阳,云能遮太阳;找云,风能吹散云;找风,墙能挡住风;找墙,老鼠子掏空墙。于是认为老鼠最强,遂与鼠成亲。
  蒲岐人元宵节的笑戏似乎有点“恶搞”了老鼠嫁女故事内容,自娱自乐。“笑”是娱人而自娱的蒲岐人的追求。
  只见坐在轿中扮演老鼠新娘的是上了年纪的老年男人,戴着鼠面具被老鼠一摇一晃抬着,一路上做老人声哭诉:“苦命啊!兄弟年纪大,爹娘年纪小,放心不下,媒婆真害人,骗我说新郎一表人才,今日一看只有三寸半……”
  看官听出周星驰家的“无厘头”风格了吧?“兄弟年纪大,爹娘年纪小”是故意反着说的。一边哭,一边擤鼻涕,摔眼泪。鼻涕眼泪是用番薯粉糊夹杂着砻糠做的(有时也用大米来代替,“糠”“米”大概都是民间丰收的象征吧),一大盆一大盆的放在轿中,向观众热闹处乱扔。姑娘妇女们边回避边追看,即使被扔中,也丝毫没有恼怒,拍打两下,继续追看。于是人们的头发上、衣服的褶皱里、挎包中、帽沿边上,盛满了老鼠女的“眼泪”,转眼间几位漂亮姑娘的时尚羽绒服后面的帽子里已经兜了一帽子的“粮食”了。
  老鼠新郎当然是“矮”小子扮演了,鼠面油头,故作高腔安慰姑娘:“别哭,别哭,我家富得很,有花生10粒,番薯丝10根……”旁边的媒婆也高声相劝:“这样的好人家哪里找!地洞三进,洞房不漏水,恁好的树叶做棉床……”
  抬嫁妆的小老鼠队伍可以说是一批“乌合之众”,由老年妇女、中年男子、年轻的姑娘、爱玩耍的小孩扮演,个个带着老鼠面具,摇头晃脑。如果不是从着装上看,根本判断不出年纪的差别。当地流传着一则描写另一民俗活动抬阁的谜语:“远看仙人腾云,近看三国封神,都说是铜身铁骨李全孝,仔细看看都是蒲岐人。”将它化用于笑戏,便成了:“远看是无名鼠辈,近看是贼头鼠脑,都说尔等鼠目寸光,仔细看看都是熟面孔。”
  老鼠“十里红妆”队伍三进两退,扭腰飞舞,步伐热烈有劲,配合情景民乐制造气氛,甚至故意东倒西歪,在街面上人群中“横冲直撞”,撞得人群哈哈大笑。观看的人们好不过瘾,即使被撞歪了,撞弯了腰,也要开怀大笑;哪怕跑丢了鞋,跑丢了帽,也要跟着老鼠嫁女的“十里红妆”队伍恣意狂欢到底。
  笑戏是蒲岐古镇特有的大型民俗游艺活动,据推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蒲岐的人口除原著东瓯先民外,还有来自五代时期各地的流民,更多来自明朝时全国各地戍边的将士及后裔,这些将士及后裔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他们将各地的年节民俗和娱乐文化带到蒲岐,再经当地人的不断改编和演绎,因此有了“笑戏”的出现来娱神和自娱。
  今年笑戏的活动盛况尤其空前。老鼠嫁女的队伍在正月十三夜6时30分从蒲岐古城的东门出发,经由南门、西门、北门 ,围观者人山人海,形成万人空巷的局面,活动持续4个小时之久。
  人类学家兼民俗学家凡•吉纳普认为,年度节庆是一种“过渡的仪式”,是一个“非常的时刻”,这个非常时刻能够让社会团结起来,抹平平常的差异与矛盾,也可以让人做好人,让人们放松成为一个平等交往的团体,接着把人们控制在社会规范的范围之内……鼠年蒲岐的笑戏不正是构筑了这样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园吗?这就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