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王永波:袁珂与中国神话研究

王永波:袁珂与中国神话研究

王永波:袁珂与中国神话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王永波


  生平简介: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四川新繁县人。生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神话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神话研究泰斗。
  袁珂自幼聪敏好学,他先入私塾学文言文,后上小学改学白话文,曾以全县小学会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华阳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后进私立成都协进中学,开始在各类文艺期刊上发表作品,引起文坛关注。1937年考入国立四川大学中文系,并于1940年转入私立华西协和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学者许寿裳先生,研究中国小说与戏曲。翌年毕业,他完成学位论文《中国名著小说四种研究》,并受到许寿裳的好评。
  大学毕业后,袁珂先后在宜宾、遂宁、绵阳等地当了几年的中学教师。1946年8月应许寿裳先生之邀,与夫人刘蕴辉同赴台担任台湾编译馆编辑。1947年在台湾出版了第一部著作《龙门神话集》。后因许先生在台遇害,遂于1949年初回到成都,先后供职于《川西日报》、西南人民艺术学院、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四川省文联。1978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从事专职科研工作。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中,袁珂克服种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并出版了二十多种神话研究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神话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1950年,袁珂的第一部神话研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于1956年重新改写,大量扩充了篇幅,195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之后又做过一次修订。1984年,他对该书再次做了大规模的增补,字数增至60万字,易名为《中国神话传说》,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先后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神话》、《中国神话故事》、《神异篇》、《中国神话史》、《中国神话通论》、《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神话大词典》、《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译》等著作。其中,大部分著作都再版重印过,在国外有多种译本。除了中国外,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还曾将其作品入选教科书,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提出广义神话论
  袁珂的神话研究经历了一条从狭义神话到广义神话研究的学术道路,这也是他学术思想的主要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神话的范畴仅仅约制在“上古”或“原始社会”内,这导致了神话研究的狭隘性与局限性。1982年,袁珂发表了《从狭义的神话到广义的神话》一文,正式提出“广义神话论”,随后,他又在《再论广义神话》中进一步加以论述。他认为,广义神话最重要的特点:一是文学属性仍是神话的主旋律,虽然神话具有多学科的性质,但其本质始终在于文学,尤其在于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二是神话并非与原始社会同始终,而是一直延续至阶级社会,尤其是长时期存在于封建社会。基于这两点,他归纳出中国神话应包括九个部分:神话,带有神话性的传说,神话化了的历史人物,仙话(主要指道教神话),怪异,带有神话意味的童话,佛经神话,关于节日、法术、宝物、风俗习惯和地方风物等的神话传说,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袁珂的“广义神话论”大大拓展了中国神话研究的时空领域,丰富了中国神话的题材,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最能体现袁珂“广义神话论”学术思想的著作当推他的《中国古代神话》。在1950年版的简本中,他把中国古代神话的下限定在“大禹治水”,之后的便不能算是神话,只能看成是传说。而在1959年版的增订本中,他不但增加了“夏以后的传说”(上下两章),而且在其他章节里也加入大量属于传说的情节。1984年版的修订本在字数上超过了增订本的一倍,内容上则大量融入各种神话传说,尤其是怪异故事,使他的“广义神话论”思想一以贯之。扩大神话的范围并非始于袁珂,茅盾、鲁迅等人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但“广义神话论”这个概念却是袁珂首先提出来的。他也是第一个大量采撷后世神话的身体力行者。
  主要学术成就
  袁珂的神话研究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资料搜集、整理与普及。中国神话向来无专书,而且资料零碎,不利于研究。袁珂从神话资料的搜集做起,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完成了中国神话研究史上的第一部神话专集《中国古代神话》。全书运用上千条资料,将零散的神话传说熔铸成为一个整体,首次勾画了中国神话的发展轨迹与大致面貌,提高了神话的文学价值,也使得中国神话的“贫乏说”自此消歇。
  袁珂凭一己之力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大辞典》三部辞书,这在学术界属于破天荒的创举。《中国神话传说词典》有60万字,收词目3006条,另附参考词目269条。释文直接引用先秦古籍,不但数据宏富、引据确凿,而且考订精审、时有创见。《中国民族神话词典》有30万字,可视为前者的续篇,专门收录少数民族神话的词条。《中国神话大词典》则是前二者的融合,同时也进行了增补、订误,使之更为完善。此外,袁珂与周明合编的《中国神话资料萃编》是一部资料集,它给予研究者以极大的方便,至今仍是神话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其次是对中国神话的理论构建与中国神话史的撰写。袁珂的《中国神话通论》与《中国神话史》,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对中国神话进行了理论构建,使之学科化。《通论》紧扣神话的文学本质,上伸下延,对中国神话的起源、发展、散亡及其特色作了深入详明的论述。《神话史》从原始社会前期神话、先秦时代神话,一直叙述到明清神话。同时,对民间流传的神话、少数民族的神话研究以及中国神话研究史等,都有专章介绍。《通论》与《神话史》可视为姊妹篇,相互依存,并行不悖,将“广义神话论”的观点始终贯穿其间,并首次对中国神话从理论上作了全面研究,成为神话研究者的必读书。
  最后是对《山海经》的研究。《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资料最为丰富的一部古籍,因此也成为袁珂的必读之书。1962年,他从神话的角度对《海经》进行校正、诠释,完成《山海经海经新释》13卷,后又完成《山经柬释》5卷,合成《山海经校注》18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成为《山海经》的最佳注本。《校注》纠正了前人注本的多种讹误,在旧注的基础上,引类排比,多有创获。许多疑难之处,都从神话角度进行诠释,无不豁然贯通。1991年,袁珂又对全书进行了一次增补修订,尤其是对《山经》部分作了更为详明的笺注。增订本由巴蜀书社出版,先后两次印刷。《山海经》因为太古僻深奥,年轻读者不易阅读,为此,袁珂又撰写了《山海经校译》、《山海经全译》,为普及《山海经》作出了贡献。
  “潜沉下来”的学术精神
  袁珂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人,喜欢与年轻人打交道。晚年因腿脚不便,甚至让小保姆推着轮椅,带他去逛送仙桥旧书市场,并乐此不疲。他将视为生命的所有图书、数据、卡片都捐赠给单位图书馆,建立“神话研究室”,又把一生的稿费积蓄捐献出来,设立“袁珂神话研究基金”,以推动神话研究事业。袁珂痴心学术似精卫填海,他的思想、情操与人生志向,无不令人钦佩敬仰。他常常鼓励年轻人做学问要视野开阔,要耐得住寂寞,要注重多学科的结合运用。袁珂曾说:“我们要做内在的努力,要潜沉下来。”正是这种“潜沉下来”的学术精神,使得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这个学术团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年他指导过的学生,如敖依昌、岳珍、贾雯鹤等人,现在都已成为学术有成的教授。
  袁珂在神话研究上的突出贡献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1978年10月8日,茅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重印〈中国神话研究ABC〉感赋》一诗,曰:“五十年前流亡日,文坛争论正喧阗。聊驱蚊蚋搜神话,不料专家出后贤。病眼迷离感慨多,椎轮大辂竟如何。少年锐气今消歇,仰望专家阿弥陀。”这里两次出现的“专家”即指袁珂。日本学者铃木健之在《古代研究》上曾发表《中国最近的神话研究》一文,重点评述袁珂的成果,他说:“袁珂一直致力于中国神话的研究,是该领域的领袖人物。”英国剑桥大学的白安尼在《中国神话入门》一书序中说:“毫无疑问,他(袁珂)是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他对中国神话的研究所作出的艰苦工作和杰出贡献已被当今汉学界的专家们所公认。”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http://www.cranth.cn/1203/00008.html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神话研究最重要的是培养与神话人物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沟通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整理和归纳上。在某种程度上证明神话人物的真实存在,才算是对神话研究的真实成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