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四驾马车——冯骥才绘画、文学、文化保护与艺术教育展

四驾马车——冯骥才绘画、文学、文化保护与艺术教育展

四驾马车——冯骥才绘画、文学、文化保护与艺术教育展

2012年09月1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记者项江涛 浏览: 37 次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讯(记者项江涛) 9月9日,“四驾马车——冯骥才绘画、文学、文化保护与艺术教育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汇集了冯骥才在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四个领域的重要成果。

  冯骥才是当代著名作家、画家、艺术家、文化遗产保护倡导者与身体力行者,是当今文坛少有的横跨多领域并都建树颇丰的文坛大家。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初为画家。1978年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1990年重拾丹青,开创了被称为“不一样的绘画”——现代文人画。1994年他自“天津老城保卫战”开始,志愿担当文化遗产保护者。近十余年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倡导者。在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行动中,他积极引入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以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前沿的理念和方法,强调抢救、保护工作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强调田野作业的学术水准。同时,他把教育纳入自己的责任,年近七旬投身大学教育, 建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艺术研究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等课题引入教学和科研,努力培养一批视野宽阔、有思辨力、操作力和社会责任的青年学者。这一系列举措对相关保护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论的作用也将更加现实、更加持久、更有学术价值。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李屹、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发表了讲话,对冯骥才在四个领域的成果、对国家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作家王蒙、艺术家韩美林作为艺术家代表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冯骥才称自己的工作方式为“平行工作”。他表示,此次展览不是他事业的“句号”,而是“逗号”,是为了总结以往,继往开来,多听大家指点,把未来的事做好,少留遗憾。

  此次展览展出了冯骥才文学作品中外版本160余种;各时期的绘画代表作品80幅;18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和在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开幕式上,三联书店推出大型画传式的图文集《生命经纬》。以千余张珍贵照片首次披露冯骥才曲折坎坷、顽强奋进的人生历程,以及在几个方面同时取得的创造性的成果。

  本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务院参事室、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民进中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展览将于9月18日结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