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图)

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图)

  中国文物网 2012-8-28 14:35:13 作者:张如柏 来源:神州收藏网



  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



  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



  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


  核心提示: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发现的竹简与考古学文献中报导的竹简最大不同之点是,它上面的文字是用一种金属工具刻的古蜀文字,而不是用笔写在上面的,这些刻在竹简上的文字与《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一书中的文字体系、风格、形态基本一样,因此无疑是古蜀文字。


  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惊现竹简和古蜀文字的多种载体


  考古学认为:所谓简,是古代的书写材料,在纸未发明前,古人把文字写在其上,目前发现的有二类,第一类是竹简,是用竹子做的,另一类是木材做的,称之为木筒(木牍),无论是竹简和木简,都是竹子或木材做成长方形的片状体,其长度、宽度、厚度各不相同,竹筒的规格大致是长度20~30cm,宽度为2cm,厚度在0.2~0.3cm不等,木简(木牍)则比竹简要小些。竹简和木简沿厚度方向均有孔,若将单个的简用绳子串起来,考古专家称为“册”,这是纸未发明前的书籍形式之一。另外还有把字写帛上的。


  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发现的竹简与考古学文献中报导的竹简最大不同之点是,它上面的文字是用一种金属工具刻的古蜀文字,而不是用笔写在上面的,这些刻在竹简上的文字与《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一书中的文字体系、风格、形态基本一样,因此无疑是古蜀文字,据考古学文献报导,中国原始毛笔出现在商代,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毛笔的发展就很成熟了,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及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中就曾发现了用竹杠做的毛笔,1957年和1972年在甘肃武威的汉墓中出土了汉代的毛笔,有报导称在甲骨文中有用“笔”写的甲骨文(《殷墟》P195,2007年)。


  广汉三星堆地区的竹简与文献中报导的秦简、汉简、楚简、三国简等等都要早,它可能是我国竹简史上的始祖。此竹简是放在一个有盖的园形玉尊中的,因此保存较好,其中有几枚是用火烧过的(可能是当成烧火棒来使用过),但其上的文字清晰可见。


  值得引起考古学界注意的是,除竹简、树皮上有文字外,在蚌壳、鳖壳、蛤壳、龟壳、牛骨及动物牙齿上均有文字出现,在牛骨上的文字与殷墟出土完全一样,而各种动物壳的数量据收藏者先知都在×××枚以上,其上面的文字均与我们先前见到的古蜀文字一样。



  贝壳上的甲骨文



  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



  骨头上的甲骨文


  这种有文字的多种载体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绝无尽有的,在中国任何朝代出土的文字载体材料中都从未发现过有如此众多的载体材料,这充分说明,在当时的三星堆地区的人民是生活在一个文明高度发达、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生活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它们采用各种载体材料来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何况当时没有纸张,他们只有把想要说的话,刻在竹、壳及树皮上。因此,树皮文、蚌壳文、鳖壳文、龟壳文、蛤壳文等的发现,至少可以把中国文字史推到了我国的上古时代(黄帝或黄帝以前)。


  蛤壳的发现,充分说明当时三星堆的先民与沿海有商业来往,此种蛤是海洋生物,而绝不是四川内陆的产物。多学科的专家来解读三星堆文化,是中国考古界、历史界责无旁贷的责。


  我们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测试工作。


  (作者: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神州收藏网专家顾问 张如柏)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伪作。以骨头上的甲骨文那图来判断:
字应是甲骨文,如字中有"用"\"雨"等字体,其语叙也近于卜辞,如甲骨文中卜辞中祭祀类的语法结构大多为"用某某",求雨类的语法结构也和这图中卜辞类似,但甲骨文作为巫语,其主体大多为::年或月日+卜文,现发现完整的甲骨文卜辞,结构方式几乎都如此.王某这个结构不对,卜文也不合甲骨文惯例,如一事一卜,一事一文.
伪作可能性大.劝四川的有些学者不要再在这些来历不明的所谓古文字上瞎折腾了.

TOP

焦老师劝得有道理,三星堆如果真有这么一套文字系统,那可是不亚于殷墟的重大文化事件。

TOP

谢张老师。问题最大可疑之处正在于
三星堆官方从民国至今数次大规模考古,这些所谓古文字在正规出土文物中很少发现,偏偏在文物贩子手中遍地都是,民间从此渠道收藏不少。与殷墟甲骨文相比对,这很不正常。很不正常。

TOP

严重同意楼上诸见!
民间的文化再造是传统的延续,而文物的再造却是对文化的摧残。
另外一种倾向是:有些研究人员忙着把三星堆文明与族群文化生拉硬扯,妄想借此光宗耀祖。如果大海捞针,多多少少可以找到与甲骨文、彝文、东巴文等古文字相似的符号,但往往以偏概全,喧宾夺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