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画集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发

《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画集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da32b01012prz.html  原文出自李延声老师博客,在此表示感谢!

《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画集将于2012年6月6日下午三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顶层多功能厅首发。

《神工》序
周和平

画册《神工》,是画家李延声先生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所作的画像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工作的创新项目,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传承人的保护则是其核心。延声先生用画笔为传承人立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神工》付梓之际,遵其嘱托,序以志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依托于人而存在、靠口传心授不断延续的活态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传承人的政策和措施。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越来越关注,延声先生从美术家的角度为传承人画像,堪称慧眼别具、匠心独运。

延声先生曾先后就读于广州美院附中、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研究生班,得到诸多美术大家的悉心指点,特别是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独到见解与感悟,形成了既广泛融会又自成一体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近一年多来,延声在夫人林琼的积极支持和协助下,满怀弘扬民族文化之情深,走遍大江南北,深入传承人所在地,亲身感味传承活动,取得了大量最直接、最生动的人物资料。又从中遴选108位各具特色、更有代表意义的传承人,为他们画像而立传。对自己笔下的这些传承人,延声特别注重发掘每一个人的传神之处,寥寥数笔,即勾画出 “鬼斧神工”,传神写照融于简淡之中,又配以传承人的自述,使语言与绘画完美结合,更充分地反映了传承人的心灵世界和艺术天地,真正实现了延声先生“笔墨当为时代立传”的艺术主张。相信大家欣赏这些精妙的画作,一定会进一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关注,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之中。



为乡野天才立像
(代 序)
冯骥才

史来第一本以绘像方式为民间艺人树碑立传的画集打样,放在我书案上。画集取名《神工》。单凭这神工二字,就洋溢着画家李延声对这些身居山川大地上的乡野天才的由衷赞美,因而也使我深深感动。

画像,最初只有两种。一是描绘人们心中的神灵,一是图赞王宫贵胄,英烈先祖,所谓“画像以颂焉”(《后汉书?蔡邕传》)。一般人是享受不到被画像的“待遇”的。后来,画像由神坛和圣殿走向民间,缘于世俗社会的蓬勃与人文精神的崭露。这在西方是文艺复兴时期,在东方则是唐宋两代。由是而今,千年过去,众生早已成为画像的主角,可是民间艺人却依然鲜见于画上,这是对民间文化及传承人的无知,还是一种残存又顽固的历史的歧视?

民间文化做为一个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具本源性、地域的多样性和原发的人文精神。这种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直到人类社会的重大转型期——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才被认识到。当人们把自己民族特有的民间文化看做珍贵的历史财富时,遗产观便由之诞生。由于民间文化以人为载体,至善至美地表现在人的语言、声音、肢体动作和技能上,故称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将非遗代代相传直到今天依靠的正是传承人。所以说,非遗的传承人是活着的遗产、历史与活化石。

这些活跃在田野山川之间杰出的民间歌手、乐师、画工、舞者、戏人、武师、说书人、雕工塑手,都是智慧超群,才艺在身,黄土地上灿烂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现在他们身上。他们为人们喜闻乐见,尊崇热爱,老百姓的生活文化主要由他们来体现与承担。然而他们又像大地上的野花那样不为外人知晓。当国家依靠专家把他们列为杰出的非遗传承人后,人们对其仍然知之有限,甚至看做“吃手艺饭”的工匠,那么谁将他们引入高堂?

今年两会期间,当我看到延声拿来的一百零八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画像小样,令我惊讶和惊喜,心头一亮,心想,终于有人——而且是一位当代名家以画笔来为这些一直默默无闻的传承人“树碑立传”了。

延声是我尊重的画家。他从徐悲鸿、蒋兆和、黄胄的绘画世界里做过精深的研习,有老到的传统笔墨的功力,兼具高超而传神的速写与素描的艺术本领,这便使他成就了自成一格的清新爽健、充满生活情感与抒写意味的画风。尤其今天,看了他画了如此众多传承人的画像,更加重我对他的敬意。

他笔下的这些传承人有的我久闻其名,有的已结为朋友。然而他们分居各地,甚至远在僻壤荒村,延声要付出怎样的辛劳才能访到他们,并把他们如此栩栩如生、个性地描绘下来?

在当下这个充满物欲的时代里,有多少艺术家还会心怀如此真诚又执着的艺术精神?

在这一幅幅神采奕奕的画像中,使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画家对中华文化的钟爱,对大地与人民的挚爱;它在给我们美和文化的感染的同时,也给我们思想的启迪。

我还想说,这是有史以来画家笔下第一本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相册。所以在本文的题目中,我所用的不是“画像”,而是“立像”。立者,树碑立传也。

谢谢延声先生。是为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