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世纪50-79年代异样的民俗

20世纪50-79年代异样的民俗

由文辉博客中的一张图片突然想到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涉足的课题,即20世纪50-70年代异样的民俗现象,说是民俗,可能有些勉强,然而,对于那个时期的人来说,也许这种情节会产生非常持久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个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是不是可以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还是需要慎重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比如????????????????

TOP

谭谈师兄说的大概是一张我在淮阳太昊陵所拍摄的敬奉毛泽东的照片。谭兄提到领导人被神圣化,提到社会心理。
其实这一类想象在中原地区民间信仰中很常见。比如身着红卫兵或解放军服饰的香客、供奉领导人图像、持五星旗等。我觉得有文革影响在里边。至于文革活动对当代民间信仰活动的影响,或许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以下是我拍摄的一些照片,大家可以看一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最后那块黄布,要是能收购下来就好了。真有意思。

TOP

时过境迁,这种事象不大可能长时期传承下来,红卫兵祭毛至多是一代人的情结折射而已。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即便是真的民俗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是否还能够保存下去也是问题,譬如年节习俗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文辉说的正是我想说的,但是这一类的现象不大适合在这里公开讨论。
不过,那条黄布确实很有意思,要是能拍下来就好了,呵呵。一件很特别的民俗文物。

[ 本帖最后由 谭淡 于 2012-2-16 20:02 编辑 ]

TOP

我觉得任何民俗文化最终的结局是走进历史,但是研究者和爱好着可以通过书籍、声像等方式为以后的人保留绝大部分信息。逝去的传统与产生的新文化是在不断的更替的。不论什么民俗现象,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和历史根源才有价值。民俗现象是多变的,但是民众的心理是有其一致性的。不知我的看法当不当,请教了。

TOP

回复 7# 的帖子

呵呵呵,大家对那块黄布很感兴趣啊。可惜,我只照了这么一张照片。以后有机会看到相似的物件,一定把握好。
谭兄所言的不同民俗现象背后民众心理的一致性,个我表示赞同。如何一致,为何不同,都是我们应该探讨的。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回复 9# 的帖子

文辉说的对,一致性和差异性是民俗的“本”与“标”,要找到根源才可用“对症的医药”来解决现实中的“病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