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术研究是自戴脚镣的体力活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11-25 16:01 发表

啊?
你怎么读出这意思了捏?
其实我在对话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尽管有强烈的情绪,但我一直在努力克制,不让它进入写作。
爱东老师说的是“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的关系。

TOP

引用:
原帖由 耿羽 于 2011-11-25 18:41 发表


爱东老师说的是“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的关系。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11-20 20:02 发表
理论上说,一、只有完整地呈现了同一语境下的所有同类现象,我们才能通过某一特定现象的出现频率,对该现象做出基于该语境的正确判断;二、只有基于同类语境,才能对这类语境中某一特定现象进行有效的比较研究,从而做出变迁规律的说明。所以说,语境最本质的功能,其实是制约现象(具体材料)在学术讨论中的适用范围。在论文的写作中,我们不应该将语境视为现象(具体材料)的支持者和辅助者,而应该视之为现象(具体材料)的监督者和制约者
价值问题,前人已经论述得非常充分了。
我不擅长讨论价值问题(吕微、户晓辉、刘宗迪、刘晓春诸兄乃此中高手),相对来说更擅长讨论技术问题。
我自己以为,全文最中心的意思是这段话。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11-25 20:18 发表

价值问题,前人已经论述得非常充分了。
我不擅长讨论价值问题(吕微、户晓辉、刘宗迪、刘晓春诸兄乃此中高手),相对来说更擅长讨论技术问题。
我自己以为,全文最中心的意思是这段话。
最中心的这几句话已经远远超越技术范畴了,很有“哲理”!以后老师再布置作文题目,就可以这样开头:曾经有位哲人说过,“在论文的写作中,我们不应该将语境视为现象(具体材料)的支持者和辅助者,而应该视之为现象(具体材料)的监督者和制约者”。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支持

哥俩聊得很深刻。。。收藏啦。。。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

现供职于武汉大学的李建中教授(研究《文心雕龙》的专家)近两年极力呼吁,中国文论研究陷入了方法论危机,以我看,中国民俗学的研究也存在同样的危机。

这些天我用些小小的空档时间,再次拜读完了施大侠的“检讨书”,之所以用小小的空档时间,是感觉到这书读起来应该颇为解乏,适合以“三上”的方式阅读(哈哈~)……之所以说是再次拜读,是因为以前匆匆忙忙读过网络版。释卷之后,并未释心,反倒多了许多的怅惘,我在想,如我这样的对于民俗学而言绝对是个非科班出身的研学者,在通过施大侠的“检讨书”窥视了民俗学研究的种种问题之后,我又将何去何从?

或许也无需顾虑太多,只管盯住一点,挖下去,就像大侠你研究“龙图腾的终结”,即使走火入魔,也在所不惜?

佩服施大侠的问学精神!

顺便说句公开的悄悄话,潍坊年会的那个晚上的专题,我用相机录了一段11分钟长的小片子,回校后上课,给我们的研究生播放,女生们立即扑上来围观大侠的英姿,一切情形可想而知,嗬嗬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