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简介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简介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简介
                                         
一、年画艺人的口头记忆
                             
冯骥才

  随着当代社会由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过渡,一个崭新的学科被人文学界所关注并快速升温,其学术内涵充满活力和魅力。这个学科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然而,由于社会转型,遗产濒危,该学科一开始就面对着强大的时代性的压力——抢救。即抢救大地上随处可见又日见凋敝的民间文化遗存。抢救最关键和最首要的工作是田野调查。田野调查对象的重中之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载体——活着的传承人。于是,广泛应用在人类学和社会学中的口述史方法,便顺理成章地被拿过来,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最得力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性的手段。
其缘故:
第一、口述史面对的是活着的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角就是活着的传承人。
第二,口述史是挖掘个人的记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保存在传承人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中。
    第三,口述史的工作是将口述素材转化为文字性文本。当文化遗产只保存在传承人的记忆中时,是不确定的,不牢靠的,只有将这种“口头文化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字后才可以永久保存。
所以说,口述史调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抢救手段和保护方式。因而,在始自2003年春天展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口述史调查被我们广泛地采用。中国木版年画的全面普查作为抢救工程最先启动的项目已进行六年。如今,全国各年画产地的文化档案陆续完成。其中16个产地已列入2006年和2008年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般认为,只要进入国家非遗名录,田野普查即已完成。
然而,产地的普查成果侧重于对传承人集体性的总结。但是,传承人的个人记忆还保存着大量的具有遗产价值的文化材料。于是设立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基地决定承担这一延伸性的口述调查工作,项目确定为“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此次口述调查的特点是:一、在每个年画产地选择一位至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为调查对象。二、个人文本。三、依照抢救工程的统一标准,对传承人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年画史、个人从艺史、地域文化背景、个人擅长的题材与体裁、制作经验等;同时对传人的个人小传、传承谱系、代表作目录、家藏古版目录以及地方性的制作术语等进行文字整理,以求全面充分,不留空白。四、充分使用视觉人类学中的映像记录方式,使口述史调查之所获更加丰富和立体。对于这种活态文化的记录,映像手段则尤为必要。
民间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每一代都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他们体现着这一文化的最高水准,也可以说,历史活态地保存在他们身上。他们的记忆是宝贵的文化矿藏。故而对这些传承人的口述调查,就是对这一遗产进一步深入地开掘。
此次口述史调查,在整理时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录音转化为文字,保持现场问答的原貌,这些重要的原始资料都已存放在《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中,妥善地加以保存。第二步将上述的问答(对话)材料转化为传承人的个人口述(第一人称)文本。然后配以珍贵照片,以图文形式每个年画产地一人一集陆续出版。
这一系列口述史文本,将以忠于传承人的口述真实为工作原则,为每一个产地重要的传承人建立一份完整的个人化的文化档案。文字的整理工作只是理清顺序与头绪,剪去与遗产本身无关的枝蔓,决不添加任何虚构的细节。同时,注重口述者个人的语言特点,保持口述的现场感及口述者的个性气质,以使文本具有传承人的生命性。
相信这是历史上首次中国木版年画各产地传承人的口述调查。它无论在民艺学、民俗学、美术学,还是人类学和文化遗产学方面,都具有标本的意义和文化研究的基础价值。
当然,只有当这次传承人口述史调查全部完成之后,我们才能说,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木版年画的历史性田野普查,可告一段落了。
是为序言。                              
2009.4.10


二、丛书介绍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成果之一,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基地独立承担,院长冯骥才先生亲自主编,基地师生历经三年田野调查整理完成。
  进入21世纪,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实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行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其中由冯骥才先生直接领衔主持,确定将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抢救工程的首要工程、示范工程、龙头工程。项目成果为系列丛书《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经过全国发动,示范调查,全面普查,个案调查,木版年画集成工作全面展开。从2002年启动起到2010年止,8年间木版年画集成获得了重大收获与成果:对全国年画产地进行遴选与调查,根据活态年画传承产地情况确定了尚有活态遗产地为抢救重点,木版年画集成以产地立卷,从初期确定的十余个产地,到后来逐渐发现一些新产地,共立项立卷19个产地,立卷21卷。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正是配合已经完成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项目进行的延伸挖掘。具体说来,本套书包括四部分历史,第一部分历史,即家族传承史和艺人个人历史;第二部分艺术与民俗的关系;第三部分技术和艺术;第四部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包括销售等等。研究者对19个产地传承人的都按照这个格式进行了统一写作。在每一个传承人口述史之后本书还将传承人的个人资料和传承谱系以及年画在当地的特殊称谓、代表作品藏版等都以附件方式详细列表。为得是供今后的研究者更好的作为学术资源使用。
     我们之所以要用那么长时间动用那么多学者调查和编撰这套传承人口述史就是认识到:只要有一个传承人还在,这个民间文化就活着。没有传承人,这个民间文化就死了。就像山歌,找不到好歌手了,这个山歌就没有了。所以,我们抓住传承人是最重要的,他能帮助我们找到文化的根脉,帮我们更好地将历史留下来。
  在调查访谈中我们采取了全记录的方式,一是记录手段齐全:文字、录音、摄影、摄像一样也不能少。调查记录的内容更注重对传承人生活和历史细节的把握和理解,访谈内容包括:年画生产、制作、代表作、技艺、工艺、匠艺、匠人、材料、工具、张贴、销售、作坊、店铺、艺诀、传说、印刷方式、配色方式、雕版方式、描绘方式、歌谣、题诗、谚语、家谱、传承人口述史、传承谱系、民俗、信仰、故事等等。因为大多采取第一人称的方式,而且在写作上注意对采访对象和内容保持原生态的记录,所以,读来更有真实性和历史感。
     做这样一项口述史,不仅仅是为了保留和恢复文化遗产的“技艺”和“记忆”,我们还想通过文字的方式尽可能地让这些生活在土地上延续祖辈高超艺术的传承人们真的登堂入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走近他们,让更多的人尊敬民间艺术,热爱我们国家优秀的民间文化传统。通过口述的方式让传统艺人的技术和记忆得到流传的同时,恢复民间文化的尊严,在历史上留下他们应该葆有的位置。




三、全书分集目录
  

按照出版时间先后顺序,各册口述史书名及作者如下: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凤翔年画邰立平》,郭平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滑县年画韩清亮、韩建峰》,王坤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杨洛书、杨福源》,刘晓琰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桃花坞年画房志达》,史静、蒲娇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高密年画王树花、吕蓁立》,郭平、刘晓琰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佛山年画冯炳棠、漳州年画颜仕国》,唐娜、王小明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绵竹年画陈兴才、李芳福、陈学彰》,郭平、刘晓琰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滩头年画钟海仙、梁平年画徐家辉》,毛瑞珩、王小明、蒲娇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朱仙镇年画郭泰运、尹国全》,王小明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新绛年画郭全生、临汾年画宁积贤》,王小明,祝昇慧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平度年画宗成云、宗绪珍  东昌府年画赵善成》,毛瑞珩、唐娜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武强年画马习钦》,刘晓琰、郭平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柳青年画霍氏家族、王学勤》,郭平、蒲娇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内丘神码魏进军、焦凯  云南甲马张元文等》,毛瑞珩、唐娜、冯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