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财物,还是垃圾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财物,还是垃圾

持续了很长一段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危机,逐步得到缓解。日本人似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将主要的经历投入到灾害的善后中去。灾害造成的损失的多方面的,疏通交通干道等工作可能在较短时间就能颇见成效,而一些影响,如失去家人亲友的伤痛,或许会伴随着受灾者一生。
    这次灾害的损失,其主要部分,并非直接来自据称为地震观测史排名第四的M9.0强震,单纯因为建筑物的坍塌或地表变形带来的物损及人员伤亡,已经在长期与地震的斗争中形成的建筑抗震制度、及心理素质下,被降到了最低程度。在灾区留下最深刻痕迹的,是铺天盖地袭来的海啸。
    海啸对于成为受灾中心的岩手、福岛、宫城县太平洋沿岸的居民,并不陌生。无论在祖辈的传说,还是老人们直接的经验中,都可以看到海啸的身影。而作为对策,从地震后观察井水的变化这样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到对儿童进行彻底避难教育的制度努力,人们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而抵岸前最高甚至达到十米的海啸,在最顽强的抵抗下,依然带来了死亡及生死不明者近2万名的巨大损失。
    海啸退去的灾区,一片狼藉。善后和重建的工作,要从对此的清理开始。正如我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的,在海啸中房屋被海水推拥蹂躏甚至击成碎片,屋内的物品远离原址散乱在广大的范围内。比起物品基本保留在原处,其所有者容易被确认的阪神大地震那样单纯的地震灾区,清理工作面对了新的问题:怎样判断遗留物品的价值?
    失去功能的房屋结构及组件,因浸水而无法再使用的家用电器、车辆,锅碗瓢盆衣物等价值不高的生活物品,基本上被视为是“垃圾”,不再征求所有者的意见,由国家和自治体统一收集并废弃。
    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宝石、贵金属、首饰、货币证券、尚可使用的手表等,按遗失物品处理,暂由自治体统一保管,在较长的规定时间内,等待物主的认领。
    这些都有着过去的经验,基本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处理模式。问题在于,家庭相册、位牌佛具等物品,应该如何处理。
    与今天的数码时代不同,许多家庭相册中珍藏的照片,都已经没有底片或其他备份。而一张照片,就是一段珍贵的回忆。甚至可能是曾孙们见到祖爷爷祖奶奶的唯一机会。
    与中国不同,大多数传统日本家庭中,一定会设有一个“佛坛”,供奉祖先的灵位,平日上香念佛,新年及盆节之时,供奉仪式更为盛大。
    无论相册还是佛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他人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物”。但是,对所有者本人或是其家族而言,这些东西却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产,其价值甚至远在宝石贵金属等之上。
    灾后废墟中的这些物品,考虑到所有者的心情,似乎无法被当作“垃圾”简单扔弃。目前的结论,是不做统一规定,交由各自治体自行决定。而在灾后百废待兴的迫切社会要求,及自身有限的空间人力等资源的夹缝当中,散落于广大范围内的数万户居民的这些精神财产,将会有一个怎样的归宿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