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当俄罗斯旧礼仪派“塞梅斯基人”走向世界的时候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当俄罗斯旧礼仪派“塞梅斯基人”走向世界的时候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


当俄罗斯旧礼仪派“塞梅斯基人”走向世界的时候




(发言大纲)




刘 魁 立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俄罗斯旧礼仪派
  
内容提要:  本文是对居住在后贝加尔地区的俄罗斯旧礼仪派塞梅斯基人信仰和生活方式的考察报告,作者在考察的基础上,对文化传统延续的外部条件与内在驱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的共享性特点、地方文化的世界化等问题,提出了学理性思考。


        2008年8月末我们曾经到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做过一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初步考察。
        这里,我要说明,我们为什么去考察?考察的对象是何许人也?他们的主要生活状况和他们今天在生活习俗以及信仰方面究竟具有哪些特点?继而,在考察所得材料的基础上谈一点个人的思考。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做了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项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公布。中国的名录体系分为四级:县、市、省和国家等四级。目前国家级代表作项目已经公布了两批,第一批518项,第二批510项,大概涉及的工作单位2000个左右。
        第二项,代表性传承人的公布,这项工作也分作四级。这些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在各地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保护传承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
        第三项,在各地区开设了为数众多的民俗博物馆、专题性博物馆以及围绕代表性传承人而设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第四项,由国家文化部申报国务院,公布了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是三个。因为代表作的保护也好,传承人的保护也好,实际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现实生活当中独立出来,孤立的加以保护。这样就和整个的生活环境有这样那样的脱离。因此,“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宣布,就是对整个文化生存环境的一种关注,以便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生存条件,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比较长时间的存续。

        究竟应该怎么样做这项工作呢?到目前为止,虽然有很多实验,包括外国人和中国人自己在“文化生态保护区”方面都有一些尝试(比如云南、贵州等地所做的工作),但很难说已经取得大家都认同的比较成功的经验。国务院宣布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热贡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区”也在探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有效方法。
        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想了解一下国外是怎么做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宣布的项目中,就有属于文化空间的项目:“俄罗斯联邦的塞梅斯基人文化空间与口头文化”。

        选择这样一个考察对象,目的在于能够对我们今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于是我们到了赤塔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
        17世纪后半叶,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就是宗教改革以及连带的东正教的分裂。沙皇阿列克塞·米海洛维奇命令后来升为牧首的尼康制定宗教改革方案,并推行此项改革,目的在于在全国民众当中更好地号令天下、维护君主统治。这些改革措施将会消解宗教内部的混乱和派别分歧,起到加强思想统一、巩固君主统治制度的目的。例如,此前划十字用两指,现在照欧洲一些国家东正教的办法改为三指;颂唱“阿利路亚”不是两遍,而改为三遍;绕教堂巡游,不是原来的迎着太阳,而改为顺着太阳的方向;祈祷时不再跪拜,而改为行礼;最重要的是,对于《圣经》,则是按照希腊文的译文进行校正和解释。如此等等。

        当时,一部分民众和神职人员对改革表示强烈反对,执意维护原有的东正教仪轨。沙皇和尼康等改革派便称这些坚持旧礼仪的信众为“分裂派”,对他们实行了严酷的打击和迫害,甚至不惜采取流放和火刑等极端手段。旧礼仪派当中也有一些上层人物,例如莫罗佐娃公爵夫人和督主教阿瓦库姆,他们也都被流放到自然条件极为冷酷的边远地带。
        一部分旧教徒不堪残酷迫害,便逃亡到离国境不远的当时的波兰地区。若干年后,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他们又被勒令迁回俄国,并被发配到远离中心的一些地区。
        从17世纪东正教分裂起,一直到二十世纪末,这些人有着饱受压迫、虐待、流亡的历史,他们受到正统教会的压制,继而是苏联制度的冲击。18世纪中叶,他们从逃亡地(原属波兰,现属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分二十三批被陆续押解回国,安置在人迹罕见的西伯利亚。

        其中的九批被安置在后贝加尔湖一带,这些人获得了专门的称呼——“塞梅斯基人”(Semeiskie),意即“带家口的人”。“塞梅斯基人”使用自己带有方言特点的语言,是混合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布里亚特语成分的俄罗斯南方方言。他们生活方式的特点,表现在家庭崇拜、严格的道德规范、古老的服装式样、别具一格的居所和装饰艺术上。每逢民间传统节日和家庭节日,塞梅斯基人就组织起传统合唱队,所用旋律源自中世纪的俄罗斯弥撒音乐,所唱的“长调歌曲”堪称复调歌曲的独特典范。
        我们考察的对象大体上就是这样一个地区的几个相关村庄,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喜爱整洁,敬畏上帝,认为与上帝同在就必须使自己的居住环境保持高度的整洁。至少从19世纪中叶以来,他们就将自己的房舍油漆成五颜六色,华丽鲜亮;他们的室内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他们的衣着朴实而整洁;他们崇尚节俭,不吸烟、不喝酒,每逢星期日依旧到教堂做礼拜,如此等等。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诸多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依然保持着历史传统。诸如此类的生活习俗使这些人彼此之间有很大的认同感,从而形成一个有异于其他人群的社会群体。关于他们在生活方式、习俗和观念、信仰和仪式以及长调歌曲等方面的情况,我将用多媒体方式加以演示。(从略)

组图一


组图二

TOP

好!很好!太好了!

TOP

那天会场上没能好好看到图片。现在可好了。

TOP

这些图片看着引人驿马星动。
何时我们 亲临其境,看看旧礼仪派的生活。
期望ing-----

TOP

学习,受益。问好老师,五一节日愉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