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杨利慧]“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

[杨利慧]“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

[杨利慧]“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6 | 点击数:1573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民俗学界存在的问题,对“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做了进一步梳理, 指出民俗主义并非当下的一种时新理论,不能盲目搬用。同时对民俗主义现象的个案研究做了介绍,并阐明了引发有关民俗主义的讨论对于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本文认为,有关民俗主义的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正可以充任当代中国民俗学转型的媒介。它能够拓宽民俗学者的视野,使大家从“真”与“假”的僵化教条中、从对遗留物的溯源研究中解放出来,摆脱向后看、从过去的传统中寻求本真性的局限,睁开眼睛认真看待身边的现实世界,从而将民俗学的研究领域大大拓宽,也可以促使民俗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更好地对话,加强民俗学与当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并对当前重大而剧烈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有所担当。

[关键词] 民俗;民俗主义;民俗学;当代社会



本文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01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 本帖最后由 南池子 于 2015-8-1 11:1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当初上课的时候对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不容易撑握

TOP

相关的原著和原文能够翻译过来,最好还有相关民俗调查经典案例翻译过来,这样比较好理解了。

TOP

回复 3# 的帖子

Jone H.McDowell:Rethinking Folklorization in Ecuador Multivocality in Expressive Contact Zone,Western
Folklore,Volume69,Number2,20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