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一些演出乱打原生态旗帜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一些演出乱打原生态旗帜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一些演出乱打原生态旗帜

【作者: 王瑜明 】【编辑: 蒙卫芝 】

【时间: 2008年12月17日 】【来源: 新民晚报 】



  “我不反对把原生态作为文化产业的商业卖点,但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原生态究竟是什么意思,就在那里乱打原生态的旗帜。”昨天,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范建华在第三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上说。会后,范建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热门词语

  5年前,云南省推出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自此,“原生态”一词成为网上点击率极高的词语之一。“我承认,我们推广《云南映象》时,打出‘原生态’招牌,是一种营销策略、商业行为。准确地说,《云南映象》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作品。”范建华说。

  《云南映象》的成功让人们知道了一个词——原生态,于是,越来越多以“原生态”为卖点的文化产业和演出出现了。

  名不副实

  “什么叫原生态?现在很多用这个词作招牌的演出,都不符合它的真正含义。很多组织者比较盲目,看到‘原生态’赚钱了,就跟风打这个招牌。”范建华解释说,原生态是来自田间、在特定的日子里带有功能性的民俗活动,比如节庆时的祭祀。在这些活动里,不管是舞蹈还是歌曲,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没有任何商业性,也不是刻意的表演。“那些完全失去功能的商业演出,不能称为‘原生态’。打原生态旗帜,只是为了吸引观众,从而获得高票房。”范建华认为,离开了原生态的土壤、环境,失去了原来的功能,只能称之为艺术的再现。

  滥用贻害

  既然不是真正的原生态,为何还受到观众的追捧?范建华认为,这和人们的文化需求有关。“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不再满足现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在传统中寻找新形式的需求,于是一下子接受了‘原生态’概念。”范建华说。

  “不过,《云南映象》还是集中了原生态元素。”范建华说。首先,这些舞蹈不是“学院派”,都来自农民传统的表达方式;演员中80%是曾在田间生活过的青年农民,他们对土地有感情。此外,杨丽萍曾长期在云南生活,她能用来自民间的表达方式来诠释舞蹈。

  “先有理解,才能把握,真希望今后滥用‘原生态’这个词的现象能得到改善。”范建华说。

  特派记者 王瑜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