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赵氏孤儿》宁可屠杀三百是怎样的一种牺牲?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赵氏孤儿》宁可屠杀三百是怎样的一种牺牲?

《赵氏孤儿》宁可屠杀三百是怎样的牺牲









无论今天电影还是从前史记的《赵氏孤儿》,其中抑扬喷血主题都是:满门抄斩并且断子绝孙。宁可屠杀三百绝不留下一个。作为一个屠夫,屠岸贾为了找到赵氏孤儿,甚至疯狂扬言要把全国上下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多么经典的斩尽杀绝?


影片《赵氏孤儿》的英文片名叫“Sacrifice”。直译是“牺牲”。“牺牲”这个词在今天形式上面有“为信仰而死”含义。但是当时年代,只是表达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意义。历史著作《书·泰誓上》说:“牺牲粢盛,既于凶盗。”《周礼·地官·牧人》表达:“凡祭祀,共其牺牲。” 郑玄注:“牺牲毛羽完具也。”而《国语·周语上》当中有:“使太宰以祝、史帅狸姓,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 韦昭注:“纯色曰牺。”至于《汉书礼乐志》所言:“河龙供鲤醇牺牲。” 颜师古注:“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可见“牺牲”的并不是人?


公元前104年时代,司马迁开始着手编纂《史记》。公元前99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处以宫刑。当时腐刑当然是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其实司马迁本想一死,但想到了自己多年搜集资料所以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要写一部有关历史大书的夙愿。为了完成《史记》写作司马迁忍辱负重。公元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当中书令“尊宠任职”?公元前91年《史记》完成共13052万余言。


历史真实,阉割一刀,其实也就是太监的身份了?汉景帝时代,规定某一些死刑可以由宫刑代替。司马迁自然属于此类人物。司马迁当然是一个牺牲者。









历史已经表明到,司马迁原创《史记》期间几乎不是把自己当作正常人的?对于司马迁刑,其实就是“丈夫割其势,女子闭于宫”。汉王处以宫刑,罪名是“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史家之绝唱里面,到底表达了什么?恐怕后来的人也许永远也不能彻底明白。著名电影陈凯歌恐怕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明白司马迁身体残酷之后的心镜吧历史还表明,太监或者隐宫根源的传统心态是“大逆无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蚕室也……如今陈凯歌以“居今之世”何以要“志古之道”呢?他需要借了古人的沉重肉身讽刺今天什么呢?看见《赵氏孤儿》画面上流淌着300抄斩之人的戏言鲜血?观众可以想象什么呢?


忧郁记得,遥远已逝的知名作家王小波曾经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中间这样评论说:“我们国家最好的导演对于人类的身体都充满了仇恨。陈凯歌在《霸王别姬》切了一根人指头。张艺谋在《红高粱》里面扒了一张人皮 …… ”现在读王小波,再看现在电影赵氏孤儿的孤儿样子,觉得王小波语录更加引申进步了。觉得银幕杀人也是需要从小到大?曼妙成长的?同时也彻底的不懂了?为什么电影《赵氏孤儿》美丽画面故事会鲜血四溅?为什么《赵氏孤儿》必须费心用力的杀那么多的人呢?还知道《赵氏孤儿》曾经全名为《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叫做《赵氏孤儿冤报冤》。看了这些名字大概知道了《赵氏孤儿》基本属于轮回报冤那一种?只有黑杀黑。才会好看么?


司马迁原创的《赵氏孤儿》已经成为了公元2010年12月中国大银幕《赵氏孤儿》的喷着大血的主题。故事用淋血叙述告诉观众,中国古代大历史的人性是这样的:晋灵公年间的武将屠岸贾杀灭忠烈名门赵盾一大家300余人,无意之间,仅剩下一个半岁遗孤被程婴救出。一个电影历史的故事背景居然能够一口气杀掉300人?而且还要贡献给新的2011年?我们的国产电影导演脑子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银幕上面杀人真的那么过瘾么?同时看见,这银幕杀人戏确实拍的不错。格外本色。觉得杀人只是表达了《赵氏孤儿》创作中的一种生物本能?而且,司马迁的原创恐怕也是如此想象的吧?


其实,所谓族诛和灭门,在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上都是一个大忌。比如:灭绝犹太人就遭到了整个世界的公开谴责。纵然属于黑社会?您恐怕需要活口时候,也一定还是要刀下留人的?比如港片内容就常常讲了这样的人道?虽然可能大概也许属于无间黑道?又比如,倘若现实存在是象电影《赵氏孤儿》那样子杀人的话,地球人恐怕早就给杀光啦?也罢,要是杀光啦也就没有票房了?从精神心理学上面看,导演在电影银幕或者戏剧舞台的杀人成性,应当属于一种病态。可以看见,世界艺术舞台上面拥有太多也太丰富的演员或者导演,并不寓演杀人和害人的戏。但是他们照常名气中天。比如:奥黛丽 赫本。比如:戈里高利 派克。比如:秀兰 邓波等等。等等。他们个个,面容灿烂。格调艳阳。自然生。自然去。







或许是吧?也许司马迁当时深入害怕了宫刑后患,所以他让史记故事里面的赵朔之妻分一个娩。并且让她在宫中生下一个男孩。这孩子便是日后的赵氏孤儿。可怜孤儿不幸。屠岸贾听说赵氏孤儿竟然没死,于是带人来到宫中地毯式搜索。可是屠岸贾仍然没有找到赵氏母子藏身之处。故事接着,程婴对公孙杵臼说道:“狗日的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他绝对是不会罢休的。你看咋办?”公孙杵臼一腔血问:“你说育孤与死,哪一件事容易?”程婴不想回答:“死更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回允:“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吧。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让我先去死了吧。”


恰好这时,程婴家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热含大泪采取调包之计,把自己孩子抱上同公孙杵臼一齐奔命,他们逃到了永济境内首阳山中。让女人抱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命。屠岸贾听说了气急败坏发号施令,疯狂扬言要把全国上下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屠岸贾的疯,按照目前有的国产电影导演的想法,这一个“把当时全国上下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的题材真的是太有刺激啦?有什么人想拍摄这个电影呢?杀杀杀。大主题。杀杀杀。大娱乐。比较有趣的是,有的国产演员表达歹毒与凶杀角色时刻,总是那么的嫁接对味。假想成真一般。无愧演员本色。


电影里面的赵氏孤儿活了下来。作为孤儿的养父程婴承担着卖友求荣可怕罪名,将赵氏孤儿赵武培养成了文武双全的男人。而且还让孤儿赵武认了屠岸贾为义父。这属于典型的认贼作父。认贼当爹目的仍然是继续杀人。以暴还暴。用血嗜命。赵氏孤儿的命运,仿佛已经成为了今天人心流离失所的悲剧。赵氏孤儿没有回旋余地,留白又不可更改。那是一种更深层的悲剧疑惑。大起大落艳烈凄厉的古典故事,疏离情境,残忍特异。可是可是,可是呢?赵氏孤儿里面的断子绝孙,一定一定不是我们古老祖先们的善念与相思。赵氏孤儿里面的残绝人寰当然当然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根源所在。








作为一大出元杂剧的《赵氏孤儿》曾经还被法国的著名文学大家伏尔泰于公元1775年翻译成了《中国孤儿》出海,而且演出还在欧洲产生过一定影响。随后英国的谐剧作家默非又根据伏尔泰以及马约瑟的版本,重新改编了《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之后引起极大震动。后来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当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同一并列,称其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另外还有的人把《赵氏孤儿》同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莱特》相作比较?西剧《哈姆莱特》故事是讲儿子从心理搞上了自己亲娘的破烂儿。而《赵氏孤儿》是说满门抄斩并且断子绝孙的事情。相比之下,这两门子事到底是那跟那呀?


广博华夏古代再经典的艺术杀人定律,恐怕也一定不能够成为人类文明遗产?


赵氏的孤儿。人性的荒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