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最后的男工绣——访杭绣传承人赵亦军

最后的男工绣——访杭绣传承人赵亦军

最后的男工绣——访杭绣传承人赵亦军


    2010-7-9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赵亦军在刺绣




  要去采访杭绣艺人赵亦军,就去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资料上说:杭绣,起源于汉代,南宋时为鼎盛时期,清末民初杭州的后市街、天水桥、三元坊、弼教坊一带有刺绣作坊近20处,刺绣艺人约200余人,以男工为主,行业中有只收男工不收女、只传媳妇不传女儿的规矩,并一直沿传到民国,成为杭绣的一大特色。

  如今,杭州从事男工绣的却只剩下赵亦军一人。

  赵亦军生于1946年,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的师傅叫张金法,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杭绣老艺人,曾经为周信芳绣过戏服。赵亦军从13岁开始学刺绣,一根绣花针拿了整整半个世纪,从英俊少年到满头华发,赵亦军在杭绣的道路上艰苦跋涉。他1960年考入杭州首届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当时的30多位同学中有6位男生;1964年毕业分配到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刺绣工作;1999年因病提前退休,一直在家搞创作。这些年,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都在忙着刺绣,他爱人说他每天都要坐在绣绷前十来个小时。

  不过,即使争分夺秒地做,赵亦军积累的作品也不太多。他说,从1999年到现在只做了3个作品,一幅《大日如来》他绣了整整3年,还有一幅《观无量寿佛经》,光底稿设计就用了一年多时间,有530多个人物,由三块面料拼在一起,但根本看不出拼接的痕迹,绣了8年,最近才完成。

  千针万线,丝丝缕缕,一根丝线细细地分,1/2是最粗的,一般都用1/4线绣;再就是1/8,绣佛像面孔、双面绣的欣赏品;接着是1/16,用于佛像的勾线、眼睛等,还有30多种针法不断变换……做这种活儿,一定要静得下心来啊。

  赵亦军的很多作品都是佛教题材,他说,我对杭绣有感情,总想把杭绣最有特色的一面推广出去。杭绣最典型的就是彩线绣和盘金绣相结合的一种针法,就像工笔画,一横一划都交代得很清楚。过去在龙袍上绣,光彩夺目,现在不绣龙袍了,用什么载体才能把这一特色充分表现出来呢?想来想去想到了绣佛像,我觉得杭绣与佛教题材有天然的共通之处,历史悠久的杭绣通过金碧辉煌的佛像表现是最适合不过了,所以就创作了一系列佛教题材的作品,推出后反响果然不错。

  当年一起在杭州工艺美校学杭绣的5个男同学都陆续改行了,只剩赵亦军一个人坚持了下来。他现在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很苦恼,就是后继无人。他说,杭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让它在自己手里消失掉。目前,他能做的就是多绣些作品,把杭绣的技艺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正宗的杭绣。如果有人真心愿意学,他非常愿意教。但是,想招个徒弟也不是容易的事。去年7月,他在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现场表演杭绣,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后来电视台来拍电视,也给招揽杭绣传承人打了广告。事后,的确有许多人想拜师学艺,但年龄都比较大,不适合学。他想招一些13到20岁左右的弟子,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他表示,学杭绣是件苦差事,对学生的要求又高,又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创作一幅杭绣作品,成本高,成效慢,一件东西要做好几年,像他做一辈子都可能办不了一个展览,更谈不上发财。所以,来学杭绣的人最好有点经济基础,不要为生活问题担心,还要当真喜欢,否则这个世界有着太多诱惑,一个男人一辈子坚守在杭绣的阵地上,真的很难想象。 (作者:吴美凤)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这几天学校老师也正在讲解一些民间手工艺,作为学生想要去访谈民间艺人的时候,我们要思考,我们能够给他们带来哪些真正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得到自己需要获得的材料。

TOP

回复 2# 的帖子

说的是啊,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们
qq:97502584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