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应保护中国丰富的民族语言

应保护中国丰富的民族语言

  

应保护中国丰富的民族语言
  中国日报网 2010-06-29 09:00:58

  --------------------------------------------------------------------------------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29日报道:近日,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学院举行的“世界母语日”活动首次同时使用了蒙古语、达斡尔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学术研讨。

  当来自这些民族的学者用他们的母语宣读论文的时候,他们受到了台下本民族学生的热烈欢迎。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保护母语,传承文明”,是中国为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世界母语日”而于6月17至18日召开的。

  中国自2006年起每年都举办“世界母语日”活动,不过今年是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

  研讨会的举办地呼伦贝尔市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它位于中国的东北角,与俄罗斯和蒙古相邻。在这里生活着不少拥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的民族。

  然而,随着这个地区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自己的母语而使用汉语作为主要语言。

  “我父母那一辈的人很多都不会说汉语。我这个年龄的人基本上都能说两种语言,但鄂温克语更好一些。现在我女儿汉语说得比鄂温克语好多了。我不知道再下一代会怎么样。” 38岁的鄂温克人额尔德图说。

  他说因为在他居住的鄂温克旗辉苏木没有鄂温克语的学前教育,因此他的女儿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汉语教育。

  有三万多人口的鄂温克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他们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

  对于只有8200多人的鄂伦春族来说,其母语的使用情况更加堪忧。

  白兰是一位来自鄂伦春族的人类学者。据她估计,在她的民族中如今能够熟练使用鄂伦春语的大约只有20%,而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能说母语的。

  母语的衰落不仅存在于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当中,也出现在有近600万人的蒙古族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巴特尔曾在内蒙古所有的旗县做过调查。根据他的调查结果,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越高,母语使用的程度就越低。

  巴特尔曾经在一个旗政府所在地的民族中学门口做过观察,在他观察的半天时间里,大学只有20%的学生在相互说蒙古语。

  “主要的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用他们的母语工作,”巴特尔说。“要想保护母语,我们必须要为使用母语创造更好的环境。”

  根据2005年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规定,“蒙古语言文字是自治区的通用语言文字,是行使自治权的重要工具。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广蒙古语标准音和统一蒙古文标准写法。”

  然而,巴特尔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更加鼓励使用母语的政策,例如,在招收公务员时优先考虑会讲少数民族语言的人。他还建议中国学习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保护法语的做法。

  中国有56个民族。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且有的民族还有不止一种语言。学术界已经认定了中国的134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混合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过去较为封闭的地区正在接受越来越多的外来影响,这使得一些语言的使用日趋下降。

  “语言作为工具职能,当然世界上的语言越少,交际和交流思想也就越方便,”中国民族语言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孙宏开说。“但是,各种语言还是其使用者千百年来积累的独特文化、知识的载体。”

  在孙宏开看来,理想的做法是建立一种“母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谐共处,多语种并存并用,各施其职,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的环境。

  中国在包括新疆、西藏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育。

  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海拉提·阿不都热合曼认为双语教育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是何如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育模式还有待研究。

  “目前双语教育的教材、师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一个好的教育体系,学生们有可能两种语言都学不好。”他说。

  在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海拉提正在主持一个有关新疆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项目。“我们不能失去母语,那是我们的根。同时少数民族学生也应该学好汉语,这样才会有更开阔的视野以及更多的机会。” (中国日报记者 穆谦 编辑 裴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