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存档】《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1978-2009):意见征询中。。。

陶老师做了一件对学会而言积大功德的事情!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虽然不足30年,但是,由于办公地点、秘书处相关人员的多次变更等,学会史料几乎没有收存。陶老师以一人之力编出《大事记》,作为本届秘书处负责人在此向陶老师鞠躬致谢了!
之所以建议陶老师将《大事记》先期拿出来,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查缺补漏。学会二十多年组织了大量的活动,涉及许多人,许多单位,借用网站这个平台,大家给陶老师补充资料,可以使大事记更加完备。
比如,我刚才就发现,大事记中,学会2008年在天津召开的年会就没有写到(只写了网站开通),这次年会还是陶老师自己亲自出席的。由此可见,想把大事记做好是多么不容易,希望大家关心此事,多多贡献资料。

TOP

引用:
原帖由 陶立璠 于 2010-6-23 12:04 发表
天津的会议有文字报道吗,没有看到。
陶老师,这两年的年会咱们自己的网上都有报道,2008年报道为“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在天津召开”。
自从有了网站后,我希望每次学会的活动都可以及时在网上报道,同时也是存档的好方式。

TOP

响应陶老师的号召,我把过去做的山东省民俗学会1987至1999年的大事记发在这里。

TOP

山东省民俗学会大事记
(1987—1999)

(编纂说明:根据省社科联关于编写山东省社会科学大事记的统一要求,现将我会1987—1999年期间的主要活动记录如下。)

1987年
11月27日至28日,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省政协主席李子超、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守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林江、山东大学副校长陈之安、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紫晨等有关部门领导到会祝贺。大会选举产生了山东省民俗学会首届理事会,通过了山东省民俗学会领导机构名单。李子超、苗枫林、吴富恒被学会聘为名誉会长。李万鹏当选为会长,王太捷、刘德龙、西敬亭、李建林、李德明、张金庚、黄子良、章永顺当选为副会长,赵申为秘书长,叶涛、张登文、原春溪为副秘书长。

1988年
    3月,由山曼、李万鹏、姜文华、叶涛、王殿基编撰的《山东民俗》一书由山东友谊书社出版,这是我国公开出版的第一部省级区域民俗志著作。
10月11日至14日,山东省民俗学会和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在桓台县联合召开“山东省民俗改革学术研讨会”。来自山东省和北京、河北、江苏、山西等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民俗改革方面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民俗改革的理论问题和现实意义展开了充分讨论,并实地考察了桓台县民俗改革的有关情况。
10月28日至31日,中国民俗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我省李万鹏、叶涛当选为中国民俗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1989年
    1月21日,山东省民俗学会在济南召开“饮食习俗改革座谈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苗枫林出席座谈会并做了发言。山东省民俗学会在济理事和来自饮食烹饪、卫生防疫、新闻宣传、大专院校等方面的近30位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同志对饮食习俗的产生和演变、中国饮食结构、饮食卫生、宴席改革、如何看待大吃大喝以及研究饮食习俗的态度和方法等进行了认真严肃的讨论。
10月,由山东省民俗学会组织举办的“山东省首届民俗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揭晓,共有43项民俗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在这次评选中获奖。这是我国民俗学界第一次举办的民俗学方面的评奖活动。自1989年至2000年,山东省民俗学优秀成果奖每年举办一次,已经举办了12届,已有300多项学术成果在评选中获奖,这大大促进了我省民俗学的发展。
11月6日至10日,山东省首届民俗学学术讨论会暨山东省第二届民俗改革学术研讨会在淄博市临淄区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会员和省内各地市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共8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60多篇,广泛涉及到民俗学基础理论、民俗调查方法、民俗史和民俗事象各个方面的内容。
12月,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和山东省烹饪学会联合举办的“山东省饮食习俗改革学术研讨会 ”在济南召开,省政协主席、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李子超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来自全省各地的近50位民俗学工作者、烹饪研究和实践的同志参加了学术研讨。研讨会共收到论文58篇,涉及到饮食文化的方方面面。研讨会还聘请有关专家对参加会议的论文进行了评选,有21篇论文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1990年
    4月8日至11日,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和中国旅游文化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民俗与旅游学术讨论会”在潍坊市召开。来自北京、山西、吉林、山东等省市的刘锡诚、李万鹏等3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考察了“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对在全国首创民俗旅游的山东省和潍坊市旅游部门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会议还就民俗旅游的相关理论、民俗旅游的设计、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7月28日至30日,山东省民俗学会1990年年会在泰安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70多名会员出席了会议。这次年会共收到论文80余篇,有40多篇论文在会上宣读。

1991年
5月26日至31日,由山东省民俗学会主办的“全国首届民俗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在泰安召开。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次召开关于民俗学基础理论专题研究的学术会议。德高望重的钟敬文教授给会议发来了书面致辞,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给大会发来了长篇贺信。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名民俗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68篇。与会代表对我国民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民俗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民俗的特质、内涵等基础理论问题展开讨论。会议的部分论文发表在《民俗研究》1991年第4期上。

1992年
    11月,山东省民俗学会1992年年会在泰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70多名会员参加了会议。

1993年
    10月25日至29日,中国民俗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我省李万鹏、山曼、齐涛、叶涛当选为中国民俗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叶涛当选为常务理事。

1994年
7月19日至23日,山东省民俗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泰安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90多名会员出席了这次大会。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著名学者、山东大学教授关德栋,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到会祝贺。与会代表听取了并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修改学会章程的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学会增聘董凤基、关德栋为学会名誉会长。李万鹏当选为会长,山曼、王太捷、由少平、叶涛、刘德龙、西敬亭、孙其海、李德明、李巍、张金庚、赵申、黄汉充当选为副会长,叶涛兼任秘书长。
11月9日至12日,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和中国民俗学会、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乳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民俗学1994年学术研讨会”在乳山市召开。这是我国民俗学界1994年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国民俗学史上第一次对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专题研讨。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张振犁、柯杨、陶立璠、山东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关德栋、以及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德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田野作业是民俗学的重要基础,是与民俗学基础理论并列的民俗学学科体系的两大支柱,重视和开展民俗学的田野作业,是中国民俗学的希望所在。提交这次大会的50余篇论文,广泛涉及到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方方面面。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到乳山渔村进行民俗考察。这次会议的论文,会后由中国民俗学会结集为《中国民俗学研究》(第二辑),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

1996年
7月12日至16日,“山东省民俗学会1996年年会暨齐鲁山区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费县召开。来自全省的70多名会员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40多篇,内容广泛涉及到民俗学和民俗事象的各个方面。与会代表还到费县南部山区进行民俗考察。

1997年
2月22日,山东省民俗学会和山东省委宣传部在济南联合召开“《山东省志•民俗志》首发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苗枫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学孟,省里的老领导林萍、张敬焘,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山东省志•民俗志》编委会主任、主编陈光林,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出席了座谈会。出席会议的还有省社科联主席刘蔚华、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林兆义、省文联主席于占德、省社科院院长卢培琪、山东大学副校长齐涛、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守富、以及省民俗学会的领导和在济的民俗学会理事、新闻单位的同志共70多人。与会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了《山东省志•民俗志》出版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山东省志•民俗志》在内容设置、谋篇布局方面,充分考虑到民俗学的学科特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它还严格按照志书编纂的要求,详略得当,叙述谨严,在新时期志书的编纂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一部高水平的新方志。
9月,山东省民俗学会与烟台市王懿荣纪念馆在烟台市福山区共同主办“山东省民俗学会1997年年会暨福山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全省70多名会员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对山东区域民俗文化、移民与文化、鲁菜与福山饮食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998年
    8月1日至6日,山东省民俗学会与中国民俗学会、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青岛市文化局、青岛市文联在青岛联合举办“海洋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1998年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我国学术界首次召开关于海洋民俗文化方面的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内10多个省市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乌丙安、柯扬、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刘铁梁、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铭铭、省社科联主席刘蔚华、省教委副主任齐涛、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守富以及省民俗学会和青岛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研讨会。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一次能够代表国内民俗研究水平、尤其是反映海洋民俗研究现状的高水平会议,代表的论文广泛涉及到海洋民俗的各个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学术调查和学术研究的功力。这次会议的主要论文,会后收入由青岛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主办、曲金良主编的《海洋文化研究》(第一辑)于1999年出版。
9月11日至14日,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和山东省鲁菜研究会共同主办的“’98《金瓶梅》饮食文化研讨会”在济南东方大厦召开。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150多位民俗学专家和餐饮业高级管理人员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国内首次召开《金瓶梅 》饮食文化方面的专题研讨会,会议论文比较全面的探讨了《金瓶梅》所反映的饮食事象、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应用价值。这次会议的论文集《<金瓶梅>酒食文化研究》会前已经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1999年
    4月,山东省民俗学会金瓶梅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山东省民俗学会金瓶梅文化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金瓶梅文化研讨会在临清市和阳谷县召开。省内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国内研究《金瓶梅》的著名学者10余人也到会指导。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金瓶梅文化研究•2•》在会前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5月14日至16日,“山东省民俗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市和省直部门的106名会员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叶涛代表第二届理事会做的工作报告、刘德增做的修改学会章程的报告,选举产生了新的学会领导机构。李万鹏再次当选为会长,山曼、王平、王映雪、由少平、刘德龙、叶涛、孙其海、李扬、李巍、李德明、张金庚、黄汉充当选为副会长,叶涛兼任秘书长。第三届理事会增聘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陈光林为学会名誉会长,还增聘了学会顾问。山东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关德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刘锡诚,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齐涛,安徽省博物馆副馆长李晖,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民俗志》主编刘永立以及省内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会祝贺。在大会组织的学术研讨活动中,刘锡诚、关德栋、刘铁梁等省内外专家做了专题学术报告,有15位代表就所提交的论文或有关学术问题在大会上做了发言。
12月24日至26日,“中国民俗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中国民俗学运动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我省山曼、李万鹏、刘德龙、齐涛、叶涛、刘德增6人当选为中国民俗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齐涛和叶涛当选为常务理事,齐涛被选为副理事长,叶涛被聘为副秘书长。  
(撰稿:陶冶)

[ 本帖最后由 叶涛 于 2010-6-26 09:18 编辑 ]

TOP

这个大事记写于2000年,资料截止到1999年。当时是为了编写山东省社会科学大事记,省社科联统一要求各个学会提供资料。这个大事记就是当时提供的原始稿件。请朋友们补充、批评。尤其是山东的朋友多多补充资料。

TOP

我想,作为一个学术组织的大事记,主要应该记录以组织的名义举办的活动,以及这个组织的活动、学术成果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当然,一个组织是由许多具体的个人组成的,在这个组织的大事记中如何体现个人的贡献,这需要确定几条标准,否则就容易带来不公、带来偏颇。如何在组织的大事记中体现个人的存在,我以为,关键还是个人的活动和成果是否是以组织的名义、是否为这个组织增光、是否得到了这个组织的认可。此事,请大家发表意见。
10年前,我在写山东省民俗学会大事记时,个人著作和个人的活动基本上没有列入其中。比如,列入了1988年出版的《山东民俗》,此书在山东民俗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而且是以学会的名义与出版社洽谈的,所以得以列入;而本人1994年出版的《中国京剧习俗》、齐涛1996年出版的《中国民俗史论》等就没有出现,因为那只是个人的著作,与学会没有关系。
上述同类事项还有很多,个人著作和活动如山曼先生的个人著作、学者个人的出国学术交流活动等,属于个人行为,就没有列入学会大事记中;还有一些活动,比如山东省许多地市成立的民俗学组织及其活动、山东大学的民俗学学科建设和《民俗研究》杂志等,因为不属于山东省民俗学会的活动,都没有列入其中。

TOP

中国民俗学会是全国性组织,它与地方民俗学会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学会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各地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俗学会都是独立的法人(属于民协的情况比较特殊,好像都不是独立法人)。因此,在编纂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中,可以不考虑地方学会的活动,让地方学会自己去总结各自的历史。
学会所属的专业委员会是学会直接领导的下属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比如曾经十分活跃的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等,他们的活动应该纳入学会的大事记中,他们是学会直接领导的学术活动的一部分。
以上建议供陶老师参考。

TOP

当然,如果陶老师编纂一部《中国民俗学大事记》,上述所有的内容都应该收入其中。
不过,何时形成的“中国民俗学”,大事记从何时写起,可能又会成为需要讨论的话题。
我个人在读孟慧英的《西方民俗学史》、王建民等人的《中国民族学史》时,总有一种学科认定方面的模糊感,大概就是因为他们对学科的认定,与我个人对学科的认定还有一定差距。
如果将来陶老师编出《中国民俗学大事记》,难免也会有人认为这是不是“中国民俗学”?
我想,学术争论什么时候都会存在,但争论绝不能妨碍我们做事。先把事情做起来最最重要。空口说白话谁都会说,但真正干实事的人却不多。陶老师干了许多实事,这次编纂大事记更是为学会做了一件大事!

TOP

请大家关注《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并向知情者进行推荐。
看看其中涉及哪些健在的老先生,和这些老先生能够接触上的同学,可以就大事记向老先生进行访谈。这种访谈也将成为学术史的重要内容。

TOP

学会的《会刊》共印了15期,资料收录的时间截止到2006年3月。此后便没有在继续出纸本的会刊。陶老师在编纂大事记时参考了这些会刊。
学会的网站自2006年以来一直正常运营,几乎学会所有的活动都会在网上予以发布。2008年下半年以来网站改版更张,更是受到会员们和社会上的关注,信息更新也更加及时,因此,再印制纸本的《会刊》似乎也没有必要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6-27 15:33 发表
叶老师:可以考虑制作电子版的会刊
曾经考虑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来做这件事,这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关注才行。
现在似乎条件成熟一些了,可以考虑实施电子版。至于如何操作,容我再仔细斟酌。

TOP

顶上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