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超越福田亚细男——日本现代民俗学会第6回研究会公告

超越福田亚细男——日本现代民俗学会第6回研究会公告

超越福田亚细男:我们能够从“20世纪民俗学”实现飞跃吗?
——日本现代民俗学会第6回研究会公告



作者:菅丰 /文   译者:陈志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10 |

  


  【背景综述】

  “现代民俗学会”是2008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一个新的学会,自2008年9月20日的第一次研究会开设以来,至今一共举行了五次研究会,下面是计划在今年7月31日举行的第六次研究会的预告,主题为“超越福田亚细男—我们能够从‘20世纪民俗学’实现飞跃吗?”。

  第一次研究会主题为“民俗学的危机—现代民俗学应该思考的问题”,由两位问题提起人分别作了报告,对至今为止以柳田民俗学为主的日本民俗学进行反思:岩本通弥(东京大学) 的报告题为“‘民俗学’并不是‘民俗’学;菅丰(东京大学)的报告题为“民俗学的陈腐化—不应再使用的民俗学用语和概念”。可以说,现在,现代民俗学会在一些新锐民俗学研究者的倡导下,已经在反思柳田民俗学的过程中进入到向福田亚细男氏“开火”的阶段了。

  同时,具有历史的日本民俗学会也在学会的国际交流委员会的努力下,开始连续举行系列报告会“再见了‘民俗学’—面向新的《民俗学》的再建构”,自2008年9月14日的第一次报告会以来,到今年的1月10日已经举行到了第五次,旨在通过与海外各国的民俗研究者、民俗研究团体的国际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构筑新的民俗学。

--------------------------------------------------------------------------------



第6回(暑期)现代民俗学会研究会
《讨论》

超越福田亚细男
─我们能够从“20世纪民俗学”实现飞跃吗?─




  一、时间: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13:30~

  二、地点: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3楼大会议室

  三、嘉宾:福田亚细男(神奈川大学)

        点评·主持:菅丰(东京大学)、塚原伸治(筑波大学)

  四、共同举办:

  女性民俗学研究会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亚地区‘民俗学’方法论课题”项目组

  五、主要内容:

  所谓现代民俗学,就是把至今没有的学问附加于“20世纪民俗学—迄今为止的民俗学”,并且以超越“20世纪民俗学”把之变革为新的民俗学为目标的学术趋势。这里所说的“20世纪民俗学”其所指是,在20世纪由柳田国男们开创的对日本土著文化的理解及其复兴的活动、以及推进学科化的活动。“20世纪民俗学”是根据时代需求而生成的“时代的产物”,当初是作为“在野的学问”而起步,伴随着近100年的时光流逝,取到了体系化、组织化、制度化的发展。在这“20世纪民俗学” 达成的最后阶段,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民俗学者之一就是福田亚细男氏。

  福田氏是批判地继承柳田民俗学的民俗学者。譬如,他开辟了可以说是与柳田手法相对立的地域民俗论,并把历史民俗论引向精密化之境,而且又在民俗学的村落社会论中留下了伟大的业绩。同时,作为大量学科基础教材的民俗学的概论、手册、理论著作、词典、讲义等的主编,为民俗学这门学科的体系化建设竭尽全力。由此,完成了对民俗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史等重要问题的定义、解说和批评,其所作贡献足以受到高度评价。并且,福田氏又承担了大量日本公共民俗学活动之一的20世纪末自治体史编纂这样的社会实践,提高了民俗学的社会认知。另外,他还主持了20多年在中国的调查课题,承担两国的国际交流等,其学术活动涉及多方多面,而这些活动带给“20世纪民俗学”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如果说福田氏是“20世纪民俗学”天赐之子也不算为过。

  现在,我们要提倡现代民俗学,试图从“20世纪民俗学”实现飞跃。而这个飞跃,同时也是跨越福田氏以及同时代人学术的一次飞跃。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意识上是否怀有充分的热情以尝试超越至今为止他们(她们)的研究? 并且,我们这一代人现在是否正在努力致力于超越他们(她们)所需的困难的工作? 现代民俗学会成立至今虽然已经2年了,但现代民俗学的轮廓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其原因之一可以认为是对于这种“超越”的目的意识和精神准备,至今还没有在思考现代民俗学的人们之间得到共识。因此,这一次计划了以“20世纪民俗学”的代表福田氏作为辩论者与听者展开讨论的研究会,主要目的是就以下问题展开探讨:作为超越对象的“20世纪民俗学” 究竟是什么?其可能性和问题点又是什么?从现在开始是否有可能再继承下去? 同时,是否有与之诀别的可能性?

  本次研究会的副标题为“我们能够从‘20世纪民俗学’实现飞跃吗?”。对于试图创立由“现代”这个概念来形容的民俗学的人们,在这个副标题中蕴含了让他们再度觉醒的意图。然而,这个超越或者说重新飞跃,并不是建立学会就可以完成那样简单。

  建立新的民俗学,是一项必须改变我们自己一直以来无意识地依赖而因之生存的“20世纪民俗学”的根本—目的、方法、对象的工作,必要的话或许也是一项必须将它舍弃的艰难的工作。并且,当我们将“20世纪民俗学”舍弃的时候,也未必就能够让新的民俗学得以再生。

  本次研究会的目的是,通过以下两个方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表面化,使之转换成为有关今后的民俗学讨论的一个平台:一是“有意识的继承‘20世纪民俗学’”;二是“舍弃‘20世纪民俗学’建构新的民俗学”。

  募集向福田亚细男氏的提问内容!

  本次研究会并不是一个讲演会,而是通过福田亚细男氏与参加者、以及参加者之间的相互讨论,让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共识的困难度和问题点浮出水面,并使之觉悟,以创设一个克服这些困难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出发点。为此,在这次研究会召开之前,现在开始募集向福田亚细男氏的提问和意见。

  应募方法:会前的提问以及意见的募集,仅限于当日能够参加研究会的人。请把提问和意见归纳为400字以内,在7月7日前发送到以下塚原伸治的邮箱:

  fuefukitaro7230@yahoo.co.jp

  由辩论点评人对募集到的提问和意见进行整理,附注提问者的姓名后在现代民俗学会主页上登载。在研究会当天,主要以事前公开的论点为中心展开讨论。对于提问、意见的汇总归纳、取舍选择、修正、以及当日的提问、议论的进行等事宜,由点评人全权负责。

  注:日文原文见现代民俗会主页http://gendaiminzoku.com/meeting.html

  (日文文责:菅丰 日文翻译:陈志勤)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日本现代民俗学会研究会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我将参加这个见证日本民俗学继往开来的历史性遵义会议,
如果哪位兄弟有什么想问的问题,请在此留言,我可以代兄提问。

TOP

福田老师1941年三重县生人,按虚岁今年已是古稀,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应该说90年代以后,就以新进民俗研究者为中心,出现了对福田民俗学研究的批评。但一来这些批评大都属于个人行为,二来也缺少能够与批评相互印证的实际研究。而这次旨在寻找“现代民俗学”发展方向的研究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福田为超越的对象,当然会成为日本民俗学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能取得怎样的成果,我们还当拭目以待。但在两个问题上有些担心。
一、从逻辑上说,既然要“超越”,主角就应该是“超越者”,并且首先应该由“超越者”对“被超越者”的民俗学研究与活动作出较为细致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以此作为讨论的基础。但看通知,角色关系和这方面的具体安排都不清楚。
二、对本次研究会意义的说明,日文文章就颇为拗口,译成中文后,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如果“现代民俗学”要牺牲简洁易懂才能完成对概念和逻辑的表述,那么无疑是为自己今后的发展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

[ 本帖最后由 王京 于 2010-6-13 19:31 编辑 ]

TOP

看意思是让福田自己站到台上去被超越,也没有会议流程,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TOP

当着福田老师自己的面去“超越”他,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些捧他的意思?是不是要把他当成现代民俗学的一个里程碑来看待?日本人考虑问题的方式,有时候还真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东瓶学兄熟知内情,能否透露一二?

TOP

捧他不能说一点这个意思都没有,但是以我对福田的了解,恐怕不是重点吧。他成为年轻一代民俗学者的靶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同时代的也不见得都把他奉为正宗,他自己也是说着柳田的坏话活到现在的,能站到台上被超越,也是他的气度。
不过我觉得王京未必同意我这个说法。
天!终于不用验证码了!意思是这是我的第10个贴子吗?

TOP

本次会议的六大主题以及相关的质证问题:


会议报告:
「二〇世紀民俗学」を乗り越える——私たちは福田アジオとの討論から何を学ぶか?
作者: 福田 アジオ / 菅 豊 / 塚原 伸治
出版社: 岩田書院
出版年: 2012-12
页数: 187
ISBN: 9784872947793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回复 7# 的帖子

这本不是咱们复印那本嘛??

TOP

回复 8# 的帖子

是咱们复印的那一本。
这个文件是当时会议方搜集到的问题提纲,可以给没有书的朋友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场会议的内容。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引用:
原帖由 南池子 于 2013-9-25 13:18 发表
是咱们复印的那一本。
这个文件是当时会议方搜集到的问题提纲,可以给没有书的朋友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场会议的内容。
3.民俗主体“常民”的相对化
        宫田登认为民俗主体“常民”概念的相对化,也是最近日本民俗学的重要特点。
        最初的“常民”的概念,主要是稻作农民,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比起稻作农业,旱地农业在日本的历史更早,它起源于山地的烧荒耕作,也包含了狩猎文化的成分。旱地农业后来被稻作农业吸收融合后,依然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把旱地农业的社会文化加以体系化的研究逐渐展开,这样“常民”的概念开始被更多的对立项取代而更具体化了。
        宫田指出,把农民作为“常民”,显然是相对渔民、商人、手工业者、武士、贵族等身份而言的。而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具有各自的文化形态。民俗学当然不能把这些文化的存在排斥到研究范围之外。从这个角度看,民俗主体相对化也是必要的。
        例如,平原居民和山地居民,山地居民和渔民,这样的对立项的设定,对了解民俗的整体构造是很有益处的。
        此外,都市和乡村,城市工薪阶层和农民等这样的对立项的成立,也可以凸现过去偏重村落研究的日本民俗学界对城市的民俗调查的忽视。事实上日本的都市发源甚早,都市民俗空间形成和分析,并同乡村的民俗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是未来日本民俗学的重要课题。
        对中国民俗学来说,把民俗主体具体化、细分化,也可帮助我们更科学地描述民俗事象,并凸现和其它类别的区别性特征。这比起笼统地用“民众”来概而论之要精密得多。
      王晓葵老师的《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

求解释常民的相对化

TOP

回复 10# 的帖子

就是不那么笼统,而是聚焦在族群特性上讨论其民俗。城市相对于农村,山地族群相对于平原族群。民众(常民)一词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上概括力还是有局限的,因此在具体问题上将其相对化会更准确。(个人理解)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3-10-1 10:09 发表
就是不那么笼统,而是聚焦在族群特性上讨论其民俗。城市相对于农村,山地族群相对于平原族群。民众(常民)一词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上概括力还是有局限的,因此在具体问题上将其相对化会更准确。(个人理解)
可是这种相对化,会不会失掉了一部分对象?

TOP

回复 12# 的帖子

人文社会学科永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每一种方法论都有其局限性。所以就要看对于解决具体问,哪一种方法论更能发挥其长处。。。因此,常民理论也只有在部分问题上是适用的。因此相对化并非是要推而广之,而是弥补以前方法的不足。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3-10-1 21:39 发表
人文社会学科永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每一种方法论都有其局限性。所以就要看对于解决具体问,哪一种方法论更能发挥其长处。。。因此,常民理论也只有在部分问题上是适用的。因此相对化并非是要推而广之,而是弥补以 ...
那能把“常”理解为“日常”么?这样虽然扩大了范围,但我觉得含义更贴切

TOP

可以这么理解。。。但我不知道宫田登、福田老师他们是不是有这个意思。。。我觉得是可以做这样的理解的,因为常民也就是突出每个人的生活属性,日常的一面,生活世界的一面。。但是上面宫田老师似乎不是在说常民概念问题,而是说其使用的精确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