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新乡土中国[016].第十一章教育优先:武义模式元素之七(一)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新乡土中国[016].第十一章教育优先:武义模式元素之七(一)

 

  第十一章

  教育优先:武义模式元素之七

  人与人沟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创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农民是关键。对此,武义人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为了培养新农民,坚定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从而形成了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的一个重要元素。

  一、朱吕讲堂:武义教育的历史辉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的武义之所以能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与这里重教的历史传统是分不开的。

  提起武义的教育传统,巩庭芝当仁不让被放在首位。他原是山东东平郡须城人,后迁居武义曲湖,于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了大批武义学子,从而在武义历史上留下“武义人士知义理之学自庭芝始”[1]的佳话。然而把武义教育事业发扬光大,形成高潮的却是吕祖谦。(图59:吕祖谦像)

  吕祖谦在明招山为其母服丧守墓期间,武义学子纷纷前来问学,一时间明招寺成为武义乃至金华的文化传播重地。之后十几年间,吕祖谦断断续续在明招寺讲学,并吸引了当时理学名家朱熹、陆子寿、陈傅良、黄干、陈亮、叶适、陆九渊等来武义交流学术或讲学,明招山一度成为南宋理学的研究中心,山中的花草树木皆沾染文化气息,吞吐文化芳香。根据《武义县教育志》记载,吕祖谦、朱熹、陈亮、叶适等学者曾经讲学的朱吕讲堂设在明招寺旁,在南宋朱吕讲学盛极一时之后,至元明,因无人主持,讲堂旧址湮没无存。我们所见的讲堂是经过清代两次重建过的。[2]现存的朱吕讲堂被奉为武义教育的圣地。此次武义之行自然要寻访朱吕足迹于明招山,讲堂现存三进,绕过照壁,从南至北分别是头门、传薪亭和讲堂。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后人缅怀朱吕的慰藉和武义教育曾经辉煌的见证!立于讲堂的庭院中,置身在群山环抱,古木幽深之中,仿佛看到朱熹、吕祖谦等名师大家娴然地端坐在讲堂中,孜孜不倦的讲解着各家理学精髓;仿佛看到莘莘学子拥挤在传薪亭,或奋笔疾书记录讲师思想的精华,或眉头紧锁思考讲师的某个论点,或面露微笑频频俯首赞同老师的某个观念;仿佛听到静谧的明招山中琅琅读书声;仿佛感受到明招寺周围浓厚的学术气息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正是朱吕讲学的遗风润泽着武义大地,武义文风才从此兴盛起来。(图60:朱吕讲堂)

  作为教育家的吕祖谦,留给武义的宝贵遗产,不仅在于他的教育实践和成果,使这个封闭的半山区小城处处洋溢文化的芬芳,还在于他的教育主张对当代教育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一个“实”字,追求“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3]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伦理道德教育不放;重视因材施教,强调教育学生时,必须根据学生的“气质”、“工夫”以及“根性”、“时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教学中的“循循善诱”,擅长“切磨质疑”的问答式教学方式,倡导善疑。他的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依然深刻。今天武义的各类学校还基本秉承他的教育思想,明招小学更是以其“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的教育理念为办学宗旨,提出“重德,博学,善思,创造”校训。

  吕祖谦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给封闭的武义第一次教育的冲击,给这个半山区送来了先进的文化。而乾隆年间,壶山小学堂的创建,是武义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壶山小学堂于清乾隆三年建成,至乾隆十四年更名为武城书院,后又改为壶山书院,从而结束了武义“旧无书院”(《嘉庆志》)的历史。到了光绪二十八年,王式桢在书院的基础上创办“壶山小学堂”。在教育思想上,他秉承明招文化的教育精神,又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深刻意识到要挽救清末颓败的中国,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振兴国民教育,培养人才。在当时,王式桢顶住来自保守势力的种种压力,在武义知县杜作航的支持下,终于创办了壶山小学堂。壶山小学堂学制九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初中,为武义当时的最高学府。开设国文、算学、经学(四书五经)、格致(理化)、英文、生理卫生、历史、地理、体操、音乐、图画等课程。壶山小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武义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同时也开创了金华地区现代教育的先河。这也足以让武义人为之骄傲,在教育上武义走在前端是有史可依的。[4]

  从朱吕讲堂到壶山小学堂,从巩庭芝到吕祖谦再王式桢,小小武义县有如此灿烂的教育传统,又有如此好学乐知的人民,教育优先在武义深有基础。

  二、武义教育优先结硕果

  重教之风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武义得到弘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武义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重教的传统转化为教育优先的理念在武阳大地上传播着、实践着。特别是1996年时,县委县府领导大力提倡发展经济,而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武义的领导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重点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待遇,经过10年的发展,教育优先结出累累硕果。

  1.校园建设:教育优先的一流设施

  校园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场所,教育优先发展,首先就应该是校园的建设。武义教育发展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大力投资校园改建、扩建和搬迁,配备现代化教学仪器和设备。今天武义最漂亮、最气派的房子在学校,全新建筑的中学就有一中、三中、职校、教育中心、武阳中学、民族中学、下杨中学和东皋中学等等,如实验小学等新小学就更多了。最先进的现代化装备也在学校。笔者带着验证的想法开始考察武义的中小学校。第一个的考察目标是武义县第三中学。(图61:武义三中全景)

  武义三中创建于1976年,设在武义江北上邵村地界,原名“武义县城关中学”,1982年3月迁至武义城郊的白洋渡,2003年8月从城郊白洋渡迁移到县城东升路276号,从而结束了长期在农村办学的历史。

  转到东升路上远远地便看到一处鲜艳夺目的红色建筑群,中间有绿树成荫, 十一对罗马式立柱构建的弧形大门宽阔而气派,站在大门外看进去,阳光下耀眼的科技楼正吞吐着三中勤奋苦读的学生。大门与科技楼之间空间很大,培育着各式花草树木,修剪的错落有致。向学校里走去发现科技楼的前面还建有喷泉花池,在绿树红花碧水映衬之下,三中雄伟的科技楼和教学楼平添了秀美。科技楼的右侧是教学楼,左侧后方是生活区,耸立着学生公寓和食堂。绕过科技楼,便是操场了,这里有目前为止武义唯一的一个8跑道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这样的校园足以让每个三中人自豪。(图62:武义三中体育场)

  迁建之后的三中不仅校舍漂亮先进,教学硬件设施也更为完备,建有配套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等。另外还单设劳动技能、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校藏图书丰富,还建有电子阅览室,基本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要。

  武义三中果然是校园优美,配套齐全,武义教育优先在这里可以得到直观上的充分印证。到其它学校,不论是刚完成迁建的学校,还是仍在旧址的学校,不论中、小学还是幼儿园,都校园整洁,布局合理,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实小、熟溪小学照片)

  政府大力支持校园建设,社会各级也纷纷捐资参与教育投入。从1986年至2005年20年间,武义修建校舍共投入资金39220.9万元,其中财政性拨款14734.8万元,扶贫、社会捐资及自筹24486.1万元。有了这笔资金,校园建设就可以顺利进行。到2006年,武义全县新增校舍建筑面积29.75万平方米,占全县现有校舍总面积40.79万平方米的73%,完成了37所中小学的迁建、扩建工程,实现了校园的规范化。完善了县教育网站,有42所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农村学校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乡镇所在地以上学校全部建有智能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三个系统”,多媒体配备率达92%,各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县中小学计算机配备生机比达到11.4:1。[5]

  武义的校园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和武义人民的支持和投入之下有了今天的面貌。目前,各校正在加紧实施以三改(改水、改厕、改食堂)、四园(学园、乐园、花园、家园)、五化(校园文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内容的校园建设工程,使得武义中小学的饮用水、食堂餐厅、无害化厕所及校园环境建设得到较大的改善。

  看过这样的校园和硬件设施,武义教育优先的印象已然留在笔者的脑海中。有了一流的设施,先进的硬件条件之后,接着就要考察“软件设施”——师资队伍的素质如何?是否能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结出硕果。

  2.师资打造:教育优先的质量保证

  要发展教育,优美规范的校园是物质保证,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条件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笔者访谈和考察的过程中,接触了不少教师和学校领导。从他们身上笔者深切感受到浓厚的学者气息和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金穗民族中学的前任校长雷国强老师就是一例。在柳城考察时,我们见到了雷老师,有幸得到他在2002年出版的《畲风越韵》一书。拜读之后,很为雷老师的文采和学术能力折服。雷老师本是中学英语教师,后又担任民族中学校长的职位,在工作之余还能著书立说,让笔者对武义的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感性认识。在武义教坛像雷国强老师这样,认真而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研工作的教师还有很多。武阳幼儿园的园长周苏伊也是一例。周园长在教学和管理的同时,勤于思考,对于幼教的问题和发展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她的论文常常见诸报端,还多次获得省、市、县级论文奖。就是在这样的校领导和其它优秀教师的带领下,武义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大大提高。自2002年以来共有16项研究课题在省教育规划办立项,86项研究课题在市教育规划办立项,县教育规划办立项的课题达1163项。有2项成果荣获第一、二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获省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省年度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全县出版教育教学专著13本。

  科研只是考察教师能力的一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方面,武义始终把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作为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点工作来抓,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县继续教育中心正是为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服务的部门。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更好的为师资培训服务,2006年1月由武义县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教学仪器站合并组建了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县里对中心的发展高度重视,财政拨款200多万元帮助中心在履坦镇王古村的茶叶山(麦磨山)建造新校园。新的中心大楼依山就势,随坡而建,整个建筑群既有古典气息,又有现代风格,同时充分利用周围青山绿树的天然优势,形成一个园林式的单位。作为四项工程之一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就主要通过继续教育中心来完成。 2003年,中心争取浙师大在武义设立了本科函授站,为本县教师进修本科课程提供了方便。

  目前,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018人,学历合格的1008人,合格率为99.02%,初中专任教师725人,学历合格708人,合格率为97.66%,普高专任教师406人,学历合格342人,合格率为84.24%,职高专任教师132人,学历合格率为76.52%。教师素质整体提高,涌现出一批名师和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曾有特级教师4人,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正高职称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4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名师培养对象3人;市名师2人,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100人。[6]

  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都上去了之后,管理在更好发挥教育水平上的作用就凸现出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经过布局调整,学校的规模变大,人数增多。在教学管理上,各个学校都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另外实施名校长工程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还突出师德建设和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打造平安校园。

  美丽舒适的工作环境、团结进取的工作伙伴、透明安全的管理制度,对广大教师来说,在学校里工作是让他们满意的。但要更好留住和引进教育人才,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提高教师的待遇同样不可忽视。在教育优先的政策下,即使县财政不太宽余,也要保证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首先保证教师工资按时发放,不得拖欠;其次逐渐稳步提高教师收入。武义对教师工资实行“同城待遇”,即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工资的标准。根据武义县财务年报统计,全县教职工待遇情况(包括住房公积金)从1997年的月人均725元,提高到2005年的2560元,2005年的工资待遇是1997年的3.5倍,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发放在职教师待遇10年来合计发放约2.66亿元。按全县十年年平均2860名教职工计算,人均发放9.3万元。笔者访谈的几位小学教师均表示对目前收入满意。基本说来,一个小学高级教师的月工资可以达到2000元左右,中学里有中学一级职称的教师大约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大体上所有已婚教师都有至少一套自己的住房,有的是自己买地建的小楼,有的是公寓套房,而且基本上没有借款。

  笔者采访的教师收入及住房情况(见表3):

  表3         白洋街道教师收入情况表

 

职称

月薪(元)

房产(幢)

落地面积

(平方米)

房产投资

(万元)

徐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2800

四层半楼房

86

30

谢老师

中学一级老师

2500

四层半楼房

64

20

叶老师

小学高级老师

2000

四层半楼房

80

15

朱老师

/

/

三层半楼房

130

40

  在教育优先这种宽松而又奋发的环境之下,武义教师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教育质量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3.教育水平:教育优先的直接成果

  有了优美的教育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提高教育水平就成为体现教育优先的最直接成果。20年前,武义县几乎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这些学校往往人数不多,有时甚至一个教师,几个学生加上一间旧的闲置不用的房子就是一个学校了。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县教育主管部门在1991年开始进行布局调整,经过十五年努力,使办学资源得到整合,全县小学从1988年的483所调整到现在的38所,平均每所学校的学生数从58人提高到537人;初中从41所调整到现在的8所,校均学生数1531人;普高由7所调整到3所,校均学生数2261人。通过布局调整,有效整合和极大优化了教育资源,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镇为支点,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的学校格局已经形成。

  学校还重视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笔者考察的中、小学都突出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在明招小学,从设施齐全的舞蹈室、书画室和手工成果展示室可以看出,这里的教育不仅重视知识的传递,更重视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人的培养。这一点在幼儿教育上体现最为明显。笔者到到武阳幼儿园考察时,正好看到这里暑期班的小朋友在上故事课,有个小朋友正绘声绘色地讲小红帽的故事。她一边讲一边配合故事情节做各种动作和表情。小朋友的表述能力和表演能力都很强,而且故事讲得很有感染力。园长说如果我们能在开学之后来考察,会对这里小朋友的表现更为赞叹。园长介绍说她们通过对合适的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加上适量的生成课程,形成园本化的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小朋友的主体地位,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创造性的培养和良好性格、沟通能力的塑造打下基础,让儿童在将来进入社会时能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重视全面发展的教育让武义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很快,一中早早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二中、三中也在教学上取得长足进步,分别被评为省三级和二级重点中学。全县唯一的职业技术学校,也被确定为省三级重点职高。全县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4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3所。实验中学是多年的“省示范性初中”,实验小学被教育部授予“有突出成果学校”称号,武义一中、壶山小学被省教育厅授予“成果突出学校”称号。3所公办幼儿园,均为省、市示范性幼儿园,122所民办幼儿园中也有2所被评为市示范性幼儿园。

  上述的内容都只是教育水平提高的外在表现,要衡量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究竟是否有所提高,高考成绩就是最有效的标尺。1997年-2005年九年间高中毕业生升入大专院校高校录取人数为9357人,占9年应届毕业生18276人的50.65%。2006年,武义普通高校上线人数共计1623人,其中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347人,比去年增加511人,武义一中上重点线195人,二中、三中则保持增长势头。近几年的高考情况(见表4):

  表4     2001-2006年武义高考上线人数、占报考人数比例表

年份

高考报考人数

普通高校上线人数

上重点线人数

上线人数占总学生数比例%

2001

1090

869

115

7972

2002

1125

967

118

8596

2003

1652

1466

165

8874

2004

1962

1711

157

8721

2005

2185

1782

238

8156

2006

2128

1623

213

7627

  资料来源:武义县教育局2006年8月提供

  虽然上面列举的资料只是教育优先表现在教育水平提高的一个部分,但以小见大,足见教育优先使武义的教育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4.特色办学:教育优先的多样发展

  教育优先不等于搞一刀切,整齐划一。武义立足县域实际和发展的角度,在办学上体现多样性特点。能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需要,突出特色办学是教育优先的又一文化表达。

  武义的绝大多数学校都在努力追求自身的办学特色。武义一中全面培养高校合格新生的能力与水平稳步提高,还连续多年培养有合格的飞行员新生人才;武义二中老牌学校一直是武义南部人才摇篮;武义三中的美术教学早已名声鹊起;武阳中学的“少体班”卓见成效;下杨中学的主题班集体教育活动扎实鲜明;实验小学的书法教学成绩显著;柳城小学课外文体活动连年常抓不懈等等,每每引人入胜。

  更突出的是,武义立足境内有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的现状,在南部山区的柳城畲族镇推行民族特色的教育。1995年之前,地处武义南部地区的柳城五乡一镇有七所初中,大都分布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办学资金匮乏,硬件设施落后,教育质量低下,升学率全县倒数第一。柳城区的畲汉人民盼望一所能改变山区落后教育状况的现代化初中。金穗民族中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民族中学位于柳城西溪旁边,从大门进去是一条林荫道通到学校深处。统一白色墙体的教学楼和行政楼在阳光照耀下发出夺目的光泽。教学楼前是一个小型的花园,花种繁多,在宣莲时节,这里也可以赏荷。园中还有淙淙流水,小桥和亭子。畲汉学生在课间或漫步其中,或居高远望,消融学习的疲劳。行政楼的后面有蓝、排球场,在学习之余,同学可以活动一下筋骨,增进体格健康。(图64:金穗民族中学校园)

  建校以来金穗民族中学立足民族地区的现实,办学中体现畲族特色。为了抢救畲族文化,体现民族学校的特色,学校建有畲族风俗展厅,向畲汉学生灌输畲族的民族知识,并向来访者展示畲乡风土人情,成为了解畲族概况的最好教育基地。展厅并不大,但却是了解畲族概况的最好教材。这里展有畲族服饰、发型、用品、器具等,还有一些珍贵的手抄本及彩绘的畲族起源故事图解。就算完全不了解畲族情况的笔者,在浏览一遍之后,对畲族的基本面貌已有了粗浅了解。为了更好保护和抢救畲族文化,学校还将在畲族学生中开展学畲语、唱畲歌、跳畲舞的培训,使畲族儿童从小就树立热爱民族思想,掌握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风俗。并将征集、挖掘、整理出的畲族优秀文化编成地方乡土教材,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并提倡学校第二课堂教学融入讲畲语、学畲歌等传承畲族文化内容。

  考察中,金穗民族中学校长叶卫平向笔者介绍了民族中学的创建情况:武义金穗民族中学从1993年12月提出兴建申报到1996年9月招生办学,仅两年半时间就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捐资,共受捐助600余万元,还有其他方式的支持。因其大部分启动资金来自中国农业银行的捐赠,故名“金穗民族中学”。现在,座落在畲乡的金穗民族中学已成为金华地区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弘扬武义最灿烂文化——明招文化,打出明招旗号办学,并在办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中突出明招特色。在明招文化的影响之下,原白溪小学于2003年更名为明招小学,把传播明招文化作为学校的责任,在办学上也体现鲜明的明招特色。首先邀请明招文化的专家学者来校就明招文化进行探讨,编写校本教材《明招传薪》;其次,近几年每逢清明时节,全校师生会徒步到明招寺敬仰明招文化,寻访朱吕讲学的足迹,走进明招文化,走进明招历史。还有就是学校建设处处体现明招特色,正如笔者看到的,明招小学把吕祖谦塑像请到学校里来,并把他的基本教育思想“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作为办学宗旨。(图65:明招小学吕祖谦像)教学楼的走廊里还张贴着吕祖谦的教学思想,让明招文化的馨香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学生的心灵。笔者实地考察了明招小学,感受了其明招遗风。学校位于武义城东郊,在这里,武义江、永康江、小白溪三川交汇赋予它水的灵性,武义文化圣地明招山更是给予它山的壮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进入小学并不气派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吕祖谦的塑像,以他一贯的宽阔胸襟迎接着每一个明招的学生。塑像底座上刻有吕祖谦教育理念“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这也正是是明招小学的办学宗旨。两幢教学楼整齐排列,中间种有花坛。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张贴着名人警句,最多的是吕祖谦的教育名句。明招小学留给笔者的印象是学校虽然不大,却设施齐全,智育和德、音、体、美的教育并重,而且办学特色鲜明,把武义最灿烂的明招文化请进校园。

  同样以“明招”命名的还有明招幼儿园,是明招小学的校办幼儿园,小学的领导目光如矩,能审时度势,把坚决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把明招文化传统融入现代教育,同时为小学和幼儿园赢得名气,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特色办学还体现在立足为县域经济服务,培养技术工人、文化农民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据职业技术学校2003-2005年度的财务收入情况统计:三年总收入为35,242,734.47元,其中财政拨款13,976,010.4元,事业收入17,969,588.78元,其他收入3,297,135.29元。在财政拨款中:2003年拨款为3,582,455.8元,2004年拨款为4,154,023.1元,2005年拨款为6,239,531.5元,2004年比2003年财政增加拨款571,567.3元,增长15.95%,2005年比2004年财政增加拨款2,085,508.4元,增长50.20%。[7]

  政府大力支持下,职业技术学校,越办越好,现在学校正在加紧双路亭黄柏泉(原一职校)校区的扩建,县城庆同路18号(原二职校)校区很快就要全部搬迁过来。黄柏泉校区地处县郊,发展空间大,而且环境宁谧,没有闹市的嘈杂,适合发展教育事业。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综合教育、美术、机械、电子电器、计算机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财会、文秘、戏曲表演、舞蹈表演、综合艺术、器乐、商贸营销等14个专业,各专业优势明显,精彩纷呈。例如综合班今年来高考平均升学率达80%以上;机电一体化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与全国近20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毕业生供不应求;烹调专业创办于1989年,毕业生遍布武义、温州、杭州、广州、西班牙等地星级宾馆饭店,不少由厨师到老板资产已逾数百万。尤其是“兰香艺校”名声在外,大力培养婺剧新苗子。

  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职业教育育才是直接产生效应的教育形式。

  文化的多样性使武义的民族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再新农村建设中开出了特色办学之花。

  [1] 转引自叶一苇《明招文化对武义的深远影响》,载《武川潮》,2005年1月26日,第1版。

  [2]《武义县教育志》,1993年12月,23页。

  [3] 《太学策问》卷二。

  [4] 叶一苇:《明招文化对武义的深远影响》,载《武川潮》,2005年1月26日,第1版。

  [5] 数据来自《武义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自查自评材料》,2005年12月。

  [6] 数据来自《武义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自查自评材料》,2005年12月。

  [7] 资料由武义职业技术学校提供。

[ 本帖最后由 徐杰舜 于 2010-5-31 22:43 编辑 ]

TOP

TOP

期待下一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