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宴请宾客:台湾的方式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宴请宾客:台湾的方式

每次来台湾,都感觉这里的领导作风比大陆更俭朴,也更平民化。

第一次来台,是在读博士时。受一个基金会邀请,和旅欧的十多位大陆留学生一起来进行为期十多天的参观访问。那时陈水扁刚刚上任、如日中天,国民党相对比较低落,同时也开始在大陆方面寻找援助和支持。我们虽然只是些穷学生,去了也被国民党方面的政治家们待为上宾,每天都有高层领导宴请。但印象中只是彼此谈话十分亲切融洽,招待的饭菜则极为平常,没有什么山珍海味。

第二次来台,是去一个名叫斗六的小地方,参加云林科技大学汉学所举办的学术会议。因为是学术机构出面招待,简朴是应该的。记得最后的送别晚宴是在当地的一家土菜馆,老板娘自己七大碗八大盘地往桌上运菜,菜肴和服务都粗旷而豪放。饭后,云科大的老师带我们到高山上的咖啡农场里面的咖啡馆坐了坐,眼前一片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上午是2010年春祭开幕式,上午有来自台北大龙国小、台南忠义国小、韩国舞蹈为艺术团、台北市博嘉国小和台北民族舞团六家的佾舞表演,台北市市长和现任孔子奉祀官孔垂长先生到场祝贺。中午由台北市民政局宴请来宾。地点就设在台北市政府宴会厅,实际上就是大食堂分出来的一部分。客人分坐两个圆桌,桌上放着果汁和茶水。先上来一个冷盘,烤鸭和白斩鸡各占一半,然后就上米饭,一人一碗,之后有肉片、豆腐、青菜等几样炒菜,最后上一条整鱼和一锅排骨汤,再加一个水果拼盘。席间有两位副局长和奉祀官过来敬酒。前后时间不到一小时,大家吃饱了,互相也认识了,便高高兴兴地离席而去。

想到在国内,不论是市领导还是乡干部,只要一请客就必定是豪华包厢,菜肴里不光有鱼有肉,还得有大虾、菌菇、头呀掌呀的山珍海味,菜的做法更是变化无穷,令人目眩。席间劝酒不断,敬酒者一拨一拨地过来,客人除了应付之外还要主动还礼。难怪台湾人有时候会说大陆人太“物质”了。

我理解这个“物质”的意思,就是什么都要以物来表达,用物品的多少和轻重来衡量情感,而忘记了好客之情也有非物质的一面,比如时间,比如心思,比如谈吐,等等。有的时候不送礼、不请客,却带着饱满的精神,用心并花时间地去与对方交往,或许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不大现实的想法。国内一位当领导的朋友曾对我这么说过:如果上面来了人,只要把这一顿饭吃好了,让对方高兴了,什么事情也就都好办了。可见的,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主人,而在于客人的素质。如果客人是贪吃贪喝的,你不让人家饕餮一顿,又怎么说得过去呢?

[ 本帖最后由 王霄冰 于 2010-3-19 14:54 编辑 ]

TOP

我们这里公款吃喝,基本不用向纳税人交待,可能那边是要考虑这个在内的吧?太铺张了会影响到选票。
当然,大陆的饭场、酒场等等场实在有些招架不住,可能人人都觉得此风不可长,可人人都可能又是促成这个风气的人之一,因为要办事,要求人。

TOP

说得好!
大陆的“太物质”其实是太俗气。

TOP

国内的感情都在酒肉里面了。没有像样的饭菜,就丢了某些干部的面子不是,更重要的是,酒肉能保住他们的乌纱帽。
还有就是这种风气不仅在官场上,民间亦如此。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没钱也不能丢面子。在节俭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先从自身反省!

TOP

我倒觉得大陆官员的“太物质”会是阶段性的。
当这些官员们逐渐意识到大吃大喝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更主要的,是对身体的伤害时,这种吃喝方式会得到改观的。
我觉得,大陆的吃喝风气,尤其是西瓶姐姐说的“还得有大虾、菌菇、头呀掌呀的山珍海味,菜的做法更是变化无穷,令人目眩”的做法,与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仰有很大关系。
我不知道其他同志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地方官员在劝菜时,最常说的是:“多吃点这个那个,对身体的某某部位特别有用,大补。”

TOP

回复 5# 的帖子

没有!!
至今没吃过大补的这个那个。。

TOP

昨晚和今天中午的宴会算是豪华的,都安排在三四星级的酒店里,饮料除了果汁之外还有进口红酒。桌子上放着菜单,菜的名字都叫得非常响亮,什么“富贵鱼”、“海味翅”啦,“鲍角虎掌”啦, 其实材料都很一般,后者就是牛蹄筋而已。

现将今天中午的菜单抄录如下:
3月20日 国宾大饭店国宾厅“2010年春 祭及孔庙与祀典国际学术研讨会午宴”
1 萝蔓龙虾佐无位九孔(九孔就是一个小河蚌)
2 鸿运四喜拼盘(素鸡、海蜇、烧腊、一种不知名的肠)
3 百灵菇红烧海参
4 金腿菜胆炖全鸡(金腿是什么没吃出来,菜胆就是娃娃菜,鸡就是普通市场上的鸡,好像不是土鸡之类的)
5 辣子蟹腿 / 京都(排)骨
6 塔香羊排(塔是一种名叫九层塔的带香气的菜叶)
7 树子蒸海鲜(其实就是清蒸鱼,树子是一种调味用的小果子)
8 鸡丝意面
9 美点双辉(小麻球、红豆酥)
10 四季鲜果(西瓜、甜瓜和葡萄)
11 红枣雪耳莲子露

我看这些菜的做法和菜名,倒有点像头好些年在家乡吃的喜酒。菜的材料简单,但做工比较精细,叫的名字也好听。

近几年回国被请吃饭,就像品三君讲的那样,桌子上老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被说成是“大补”的东西。比如前两天有位大老板请吃饭,上来一盘甲鱼,说是他那天专门跑到很远的地方找来的野生甲鱼。想到他一天什么也没干,就帮我们找甲鱼去了,一顿饭吃得我心里直翻腾,怪不安的。

究其原因,我觉得除了药膳之外,可能还与当代中国人喜欢追求新奇的风气有关。大家都想要特别难得的、没吃过没用过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德国人正好相反。他们都喜欢去自己熟悉的餐厅吃饭,而且每次点的菜往往都是一样的。正因为客人的需求如此,所以饭店也不用拼命地推出新花样,而只要把几个拿手好菜作为保留节目做好就成了。

[ 本帖最后由 王霄冰 于 2010-3-20 22:47 编辑 ]

TOP

回复 7# 的帖子

馋虫乱拱

TOP

惜别晚宴

昨晚台北市民政局黄吕局长在圆山大饭店为我们大家送行。在十楼的长青厅,窗外可以看到台北市灿烂的夜景,还有101高耸的身影。菜式还是和头两天差不多,都是两个冷盘,一道羹,六个热菜(有猪腿肉、羊排、鲍鱼和全鱼等),一个汤,一道点心,一份水果。还是由服务员一一地分到小盘子里。饮料除了法国葡萄酒之外,每桌加了一瓶58度的金门高梁酒。我想这会不会是台式宴饮的最高级别了?
席间还有两位乐者助兴,自弹自唱,客人有要唱歌的,他们就帮着伴奏。因为有一帮韩国成均馆大学跳佾舞的青年学生在,又唱又跳,十分热闹。
黄吕局长也极力当好主人,先是发表感言,之后敬酒,又亲自上台演唱歌曲,还拉着客人跳舞。平易、亲切的作风,完全没有一点官样。
最后主人还学APEC的做法,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件蓝色的唐装,让我们穿上照纪念像呢。等到离场的时候,感觉还真地有点难舍难分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