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22N301课堂第十五组 [打印本页]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9-14 20:20     标题: 2022N301课堂第十五组

请大家分享家乡的非遗民间文学。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9-14 20:21

我的家乡在湖北武汉。这里最为耳顺能详的民间文学故事当属黄鹤楼传说了。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的传说主要流传于武汉市境内,其传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黄鹤楼的传说始于南北朝时代,最早记录黄鹤楼传说的是南朝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他的志怪小说《述异记》载有江陵荀瓌在黄鹄(鹤)楼遇见驾鹤之宾的故事。公元526年,萧子显在《南齐书》中说:仙人子安曾乘黄鹄飞过黄鹄矶。到了唐朝,驾鹤之宾的故事变成了费祎驾鹤返憩于黄鹤楼的故事;至北宋时,出现了一个老兵在黄鹤楼仙人洞遇见仙人赐金的传说,苏东坡写长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记其事;元代,吕洞宾与黄鹤楼的故事已流传甚广,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即有吕洞宾在黄鹤楼卖墨的故事,而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中,还出现了“刘玄德黄鹤楼私遁”的传说;明代,吕洞宾在黄鹤楼的故事越传越丰富,如说他在此卖桃,及一小吏食枣仙去之类;同时还流传着辛氏在此卖酒遇仙的故事;清代,与吕洞宾有关的建筑越来越多,如吕仙亭、吕仙祠、吕祖阁等建筑都是祀奉他的。元明清时代的黄鹤楼,可以说是神话传说纷然杂出的时代,其中以吕洞宾的故事为最多。自近代至当代,又出现了一些平民传说,如“黄鹤楼上吃西瓜”、“黄鹤楼上飞金叶”、“黄鹤楼上看翻船”等,流传不辍。黄鹤楼传说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的文学借鉴价值体现在成就了一批诗文名作;它的审美价值体现在支撑了一栋千古名楼;它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彰显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9-14 21:26     标题: 梅州——家乡名字的缘起

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下辖八个县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国际慢城,休闲之乡。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素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这里历史悠久,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既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梅州”的名字主要取自当地盛产的梅花。从 化·流 溪 河 国 家 森 林 公 园,韶关梅岭,云浮山等是广东境内著名的赏梅圣地。“梅花”很久以前古人就用智慧的结晶创作了“梅花篆字”。当代‘梅花篆字”传承人王洪军已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版权局保护等,为中国在世界文化领域赢得更多荣誉。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梅州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梅州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菜之乡”之称,同时还享有“广东汉剧之乡、广东汉乐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温泉之乡、长寿之乡、版画之乡”等美称。

[ 本帖最后由 黄清婷 于 2022-9-21 18:24 编辑 ]
作者: 李瑞    时间: 2022-9-14 23:30

安徽阜阳,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安徽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截至2020年,下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0118.17平方千米。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17.1万人。阜阳拥有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国家战略交汇叠加,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阜阳的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阜南柳编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截至2020年,阜阳市下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分别为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界首市。市政府驻颍州区清河路。
地理位置阜阳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部。全市总面积10118平方公里。地形地貌阜阳市北部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南部与江淮丘岗区隔淮河相望,全境属平原地形,地势平坦。由于阜阳市近代受淮河及其支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境内冲积物不断交互堆积,形成了平原之中岗、坡、洼地相间分布,小区地形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
阜阳夜景气候阜阳市位于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由于阜阳市南临淮河,而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此阜阳市气候具有以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过渡带气候特征。既兼有南北方气候之长——水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同时又兼有南北方气候之短——有的年份少雨干旱,有的年份多雨成涝,旱涝灾害频繁,表现出气候明显的变异性。阜阳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交替变化。全年以偏东风居多。冬季盛行北至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季以东南风居多,秋季多东至东北风。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9-21 18:27     标题: 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梅州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和经典代表就是客家民居建筑。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客家人能歌,在梅州青青的山梁上,潺潺的溪水边,广阔的田野里,美丽的江堤畔,你经常可听到如天籁之音的客家山歌。据专家学者考证,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风格,又受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
作者: 李瑞    时间: 2022-9-21 20:40

地处南北分界线的阜阳,时时处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对流之中:这里既流行“合关西大汉握铁简板放喉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激越之音,如戏曲中的豫剧、京腔,妇孺能歌,也间有“合二八女郎执红牙板浅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磨婉约之韵,黄梅、越调亦常有耳闻。阜阳的民俗文化堪称丰富多彩、斑斓多姿。
一、民歌
民歌:阜阳民歌感情朴实,曲调流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淮北特色。曾经广为流传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绣》、《看戏》、《货郎子调》、《李玉莲》等。
吹打乐:乐器有班鼓、边鼓、手板、大锣、小锣、水镲、大镲、架排云锣、班笛、小喇叭等,音乐豪爽奔放,善于表现喜乐欢腾的情绪。
锣鼓棚子:是船民鼓乐班,多以边舞边鼓的行乐出现,演奏气氛热烈。
响乐班:以吹管乐为主,即唢呐班,用以婚丧嫁娶活动。
二、曲艺
阜阳在安徽省享有“曲艺之乡”的美誉。据初步调,源于或流散  全市的曲种有淮词、清音、莺歌柳、琴书、坠子、道情、大鼓、评书、三弦书、端公戏、灶书、莲花落、杠天神、讲圣谕、相声、大小铙等近20种。
三、舞蹈
阜阳民间舞蹈有40多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灯舞蹈已蜚声海内外,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而别具风姿。龙灯舞:是阜阳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表演时,整个龙灯摇头摆尾,蜿蜒起伏,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卷缩盘结,表演场面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斗牛舞:是阜阳搬运工人从乡间生活中??牛抵头的趣事中得到启发编排出来的。斗牛舞语汇简单、粗犷、豪放,表现出搬运工人剽悍、爽朗、顽强的性格特征。
狮子舞:表演时,由一男一女训狮武士各执绣球,引狮入场。在热烈欢腾的锣鼓声中,扮狮人表演狮子的各种动作,如:抖威、炸毛、摇头、摆尾及窜、跳、滚、扑、站、卧、翻等,还可表演上高桌、滚绣球、走梅花桩等高难度技巧。
三仙会舞,流行于阜南朱寨一带。表演时,3个高大的巨人,左右摇摆,前仰后合,在民间打击锣鼓伴奏下自由地表演。
肘歌舞:肘歌由“座子”(执撑者)和“架子”(表演者)组成,内容以传统折子戏为主,在鼓乐配合下,且行且舞。
赶犟驴:由民间老艺人李贺轩1935年创作,舞蹈表现新婚媳妇骑毛驴回娘家途中的趣事。
竹马:从民间祭祀活动演化而来。舞蹈时,锣鼓声声,旌旗猎猎,表现了马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打玉扇:表现1对青年夫妇在赶会途中发生的趣事,二人载歌载舞,反映出青年夫妇爱情生活的甜蜜和美满。
花鼓灯:早在宋代就在阜阳流传,属安徽省三大花鼓灯流派之一。其表演形式是:由“领伞”引出“鼓架子”(男演员)和“兰花”(女演员),上场表演歌舞,主要是跑队形。传统的队形有走四门、五朵花、三引场、蛇蜕壳、别篱笆、满天星、二龙吐须等,全场队形变化均由领伞指挥,节奏欢快、气氛热烈。   
四、文化活动   
阜阳的传统庙会和民间灯会也是一条色彩斑斓的群众文化活动风景线。传统庙会除开展大型民间商贸活动 外,也利用庙会唱大戏、演杂技、说曲艺、玩杂耍等。阜阳有名的灯会有界首灯会、颍州灯会、沙河灯会等,颇受群众欢迎。   
五、戏曲  
淮北梆子本称梆剧,又称高梆、土梆。其源系秦腔传入阜阳后吸取当地流行的坠子嗡、灶王戏及民歌小调,逐渐衍化成具有淮北地方特色的梆子剧种。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9-21 20:43     标题: 木兰传说

武汉市黄陂区北部有木兰山,据说为花木兰故里,有众多因木兰传说而得名的胜迹,如: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木兰石门、木兰清凉寨等。木兰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台湾著名学者张觉明曾到访武汉黄陂,在武湖台创园论道木兰文化。张先生依据详实的史料,进过多年细致的研究、论证,最终得出结论,木兰故里既不在河北完县,也不是河南上虞,而是湖北黄陂,按照先有木兰庙,再有木兰山,最后才有木兰县的历史逻辑,黄陂作为木兰故里最有历史依据和说服力。张先生研究表明,木兰属于汉朝文帝时代,本姓朱,曾在河南信阳从军,也曾为驱逐匈奴远征河北燕山,其生辰并不是所谓四月初八佛祖生日那天。张先生在研究《木兰辞》的传播方式、写作手法以及鉴赏上也造诣颇深,他特别提到,“唧唧复”中的“唧唧”绝不是简单的象声词,而是黄陂本地方言。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传奇女杰,木兰传说包括《木兰出世》、《少年木兰》、《替父从军》、《塞外立功》、《辞谢封赏》、《回乡团聚》等故事。该传说历时久远,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传说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人物、地名、建制、物产、风俗、宗教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民间文学的诸多领域。传播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国内各地有诸多演绎,在海外也有广泛影响。木兰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表现了效忠国家、敬老爱亲、追求平等的观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民俗研究价值。
作者: 李瑞    时间: 2022-9-28 20:27

阜阳民间舞蹈有40多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灯舞蹈已蜚声海内外,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而别具风姿。龙灯舞:是阜阳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表演时,整个龙灯摇头摆尾,蜿蜒起伏,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卷缩盘结,表演场面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斗牛舞:是阜阳搬运工人从乡间生活中??牛抵头的趣事中得到启发编排出来的。斗牛舞语汇简单、粗犷、豪放,表现出搬运工人剽悍、爽朗、顽强的性格特征。
狮子舞:表演时,由一男一女训狮武士各执绣球,引狮入场。在热烈欢腾的锣鼓声中,扮狮人表演狮子的各种动作,如:抖威、炸毛、摇头、摆尾及窜、跳、滚、扑、站、卧、翻等,还可表演上高桌、滚绣球、走梅花桩等高难度技巧。
三仙会舞,流行于阜南朱寨一带。表演时,3个高大的巨人,左右摇摆,前仰后合,在民间打击锣鼓伴奏下自由地表演。
肘歌舞:肘歌由“座子”(执撑者)和“架子”(表演者)组成,内容以传统折子戏为主,在鼓乐配合下,且行且舞。
赶犟驴:由民间老艺人李贺轩1935年创作,舞蹈表现新婚媳妇骑毛驴回娘家途中的趣事。
竹马:从民间祭祀活动演化而来。舞蹈时,锣鼓声声,旌旗猎猎,表现了马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打玉扇:表现1对青年夫妇在赶会途中发生的趣事,二人载歌载舞,反映出青年夫妇爱情生活的甜蜜和美满。
花鼓灯:早在宋代就在阜阳流传,属安徽省三大花鼓灯流派之一。其表演形式是:由“领伞”引出“鼓架子”(男演员)和“兰花”(女演员),上场表演歌舞,主要是跑队形。传统的队形有走四门、五朵花、三引场、蛇蜕壳、别篱笆、满天星、二龙吐须等,全场队形变化均由领伞指挥,节奏欢快、气氛热烈。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9-28 20:52     标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境庐(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故居)

人境庐,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坐落在广东梅州市东郊周溪畔。
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1884年春,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建筑充满西洋风情。其故居“荣禄第”则是典型的客家古民居。黄遵宪纪念馆就是由“人境庐”和“荣禄第”等组成,内有展示其生平事迹与他的丰富藏书,是梅州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楣上的“人境庐”三个字,为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庐舍筑有花圃、假山、鱼池、五步楼、十步阁、息亭、七字廊、无壁楼、卧虹榭和藏书阁等。曲径回栏,花木掩映,景致清雅。黄遵宪晚年蛰居人境庐,创作大量诗歌,并自选和编订了《人境庐诗草》。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
      从书斋屏风左侧进去,顿觉豁然开朗。行走在“七字廊”内,观赏院落中央绿意盎然的植物,有两株植物尤为特别,名曰“夜合花”,为黄遵宪当年亲手所栽,由于原树已枯,后人续育其根苗,使其得以再生。“五步楼,十步阁”取自《阿房宫赋》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黄遵宪当年常与丘逢甲在“息园”这个六角亭内讨论学术问题,久了他们便上五步楼或十步阁远眺梅江风光。而“息园”上的对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为黄遵宪亲自撰写,不仅描述了人境庐内外的环境,也表现了黄遵宪宽广的胸襟及安逸宁静的心境。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9-28 21:18     标题: 伯牙子期传说

史载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10-5 19:11     标题: 龙舞(高龙)

龙舞(高龙),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龙舞风格迥然不同。
根据龙的造型来区分,龙舞有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多种形态,龙的形态不同,其舞蹈造型和舞蹈技法也各不相同。中国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由“请龙”、“出龙”、“舞龙”、“送龙”等环节组成。龙舞中蕴涵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阳高龙是湖北特有的一种龙灯艺术,盛行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江堤乡、永丰乡及蔡甸部分地区。它起源于唐代贞观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汉阳高龙采用竖式舞法,与其他各种龙灯均不相同,其扎制、开光及相关的焚烧抢福活动也颇具特色。高龙的龙头高4米多,重40公斤,显得格外高大威猛,舞起来更是气势非凡。高龙舞以大鼓、筛锣、大钹、大锣、马锣、镲钹、大镲、唢呐、笙为伴奏乐器,表演场面宏大,气势壮观,其中舞龙头的动作套路包括叩高龙、扫高龙、举高龙、抖高龙等,表演者口衔齿托,将几十公斤重的高龙舞得飒飒生风,活力四射。
1999年12月,汉阳高龙应邀晋京参加中华舞龙大赛,获得“国安杯”金奖第一名和全国首届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第一名。作为中华龙舞的优秀代表,高龙在纸扎工艺、结构和造型等方面显示出华中地区舞龙纸扎工艺的鲜明特征。清末民初以来,经过周氏、李氏等数代民间扎龙、舞龙艺人的传承,汉阳高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作者: 李瑞    时间: 2022-10-5 20:05

颍上花鼓灯
入选时间:2006年(第一批)
当选理由:花鼓灯是淮河流域特有的民间艺术,形成与明朝初期,主要由灯歌、舞蹈、锣鼓、管弦乐伴奏和后场小戏5部分组成,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被誉为“东方芭蕾”,又有“淮畔幽兰”的美誉。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入选时间:2006年(第一批)
当选理由: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烧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界首彩陶以刻、划、堆、贴的装饰手法和黄绿白的三彩釉色,故又被称为“三彩刻花陶”,是由黄河泛滥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手工烧制而成,被誉为“东方之秀”。明清时期,界首彩陶烧制主要集中在卢窑、魏窑、计窑等13个村庄,有“田营十三窑”之称。
肘阁抬阁
入选时间:2008年(第二批)
当选理由:临泉的肘阁抬阁,肘阁源于驮阁,抬阁源于肘阁,明朝中期临泉杨桥、长官就有肘阁、抬阁团队演出,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临泉的肘阁、抬阁演出的节目较多,技巧与难度并重,表演方式集舞蹈、音乐、戏剧、绘画为一体,深受群众喜爱。肘阁由表演者和执撑者两部分组成,执撑者身负制好的铁支架,表演者均选少儿,固定在铁支架上,扮作戏剧、传说、故事人物。此种艺术形式,上下配合、灵活方便、边走边舞、可行可停、可下架休息,新鲜奇巧。
阜阳剪纸
入选时间:2008年(第二批)
当选理由:“双手能而巧,心灵慧亦聪。纸随刀剪转,须臾万象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前任主席冯骥才曾题写过这样一首阜阳剪纸歌。作为安徽省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阜阳剪纸融合了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以题材多样、构图严谨、艺术特色纯朴而在国内享有盛誉。2008年,阜阳剪纸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艺人有程建礼、王家和、吕凤毛等。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10-5 21:46     标题: 客家话之梅州话

梅州话
客家话被称为“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目前,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为标准音的。在梅州,客家话播音已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订出版,客家话成了梅州维系世界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不少阔别故土多年的海外客家人都以“乡音未改”为荣。
梅州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专家发现,客家话中有不少唐宋时期的书面用语,并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古汉语音韵,而且今天的客家话又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多相近之处(就汉字常用的四五千字而言,与客家话在发音上没有很大差别的约占40%)。
由于客家人的先祖是中原士族,当他们携带着这种优势语言和先进的中原文化进入赣闽粤交界山区时,对当地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客家话可以说是以唐宋汉语为基础,以百越土语为辅助的一种语言共同体。
客家话中保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词汇、语音和语法,如无齿唇音、无翘舌音,单音节词比较多,保留着很多入声字的读音等,因而被语言学家称为古代汉语和中原音韵的“活化石”。用今天客家语诵读诗经中的《国风》及一些唐宋诗词,不但顺口,而且押韵,非常和谐。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客家话保存了中原音韵之故。从《诗经》、《礼记》、《左传》等先秦典籍中找出了音、义相同或相近例子,分类列为131个条目,有力地证明了先秦、两汉古音韵在客家语中的确凿存在。 [118]
发展
客语在南宋时期便初步定型。其语音在继承古汉语的基础上,发生了有规律的音变。例如,中古汉语当中,“人”、“日”部的汉字声母(即日母),在普通话和大多数汉语方言里发为(r),IPA[ʐ],客语则为(ng),IPA[ŋ]或[ȵ];“武”的中古汉语发音是[mvu],客语则音变为[vu]。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10-12 20:13     标题: 客家围屋

围龙式围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梅州地区的梅江区、梅县区、兴宁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衍播东江流域以及环珠江口的深圳地区。围龙式围屋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最多,规模宏伟,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
围龙式围屋的主体是堂屋。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龙……,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围龙式围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门前为禾坪,前有低矮的照墙和半月形的池塘。围龙式围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的意义。
     有一部分围龙式围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碉楼往往高出堂屋一层,故又称之为“四角楼”或带四碉楼的围龙式围屋。围龙式围屋围数的多少,取决于家族的发展状况和地形位置等因素,一般在初建时仅一围,以后不断增加。
梅州客家围龙屋是我国著名的民居建筑,最出名的当数梅州大埔县毗邻福建的大东镇花萼楼。
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全圆土楼,高三层,二百多户人家住在一起(为避当地人的骚扰,朝外不开窗,只有一个大门,晚上紧闭,遇到攻击,几百户人家一起自卫),至今还有几户人家住在里面。身临其境,你就可以体会到当年客家人从中原来到这不毛之地的困难和艰辛,从中也可以理解全世界客家人的奋斗精神。创办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就是客家人的代表
作者: 李瑞    时间: 2022-10-12 20:18

阜阳拥有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国家战略交汇叠加,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阜阳的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
    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阜南柳编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10-12 20:31     标题: 汉剧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首创皮簧合流,丰富完善了板腔体音乐的表现功能。其曲牌有四百余首,包括唢呐、笛子、丝弦三类。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月琴、三弦、笛子、琵琶、唢呐、锣、钹等,并夹用马锣的“川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汉剧剧目丰富,号称八百出,现在尚存六百五十余出,较流行的约三百多出,主要取材于历史演义和传说故事,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双尽忠》、《两狼山》、《生死板》、《打花鼓》、《审陶大》、《合银牌》、《斩李虎》、《宇宙锋》、《闹金阶》、《哭祖庙》等。
汉剧的脚色行当较为完整,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各行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序,对兄弟剧种行当的丰富和发展有较大影响。汉剧在发展中先后涌现出米应先、余三胜、余洪元、董瑶阶、李彩云、李春森、吴天保、陈伯华等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尤其是解放后形成的吴(天保)派和陈(伯华)派表演艺术代表了汉剧发展的高峰,在全国影响很大。
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戏曲板腔体系、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行艺术创新的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地汉剧团急剧减少,至今湖北省境内仅存两个专业汉剧院团,许多剧目和传统技艺正随着老艺人的谢世而失传,急需加以抢救和保护。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10-19 20:29     标题: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

“右手命杆,左手签子;五指轻捻,演绎世间百态。百年历史,七代传承;守望创新,传播楚韵风华。”这便是从纱幔中“走”出来的武汉杖头木偶戏。百年前,它在民间被戏称作“被窝戏”“扁担戏”,艺人用一根扁担就能挑起木偶、乐器等全部“家当”,他们走街串巷、就地表演,以一块布或一条棉被作为背景,既操纵着杖头木偶连演带唱,又为整场表演打鼓配乐。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是湖北省武汉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5月24日,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92。这是一种源于荆楚民间傀儡戏的传统戏剧,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戏剧融合了武汉民俗、手工制作技艺、地方剧种、服装等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因素,在弘扬与传承荆楚文化、继承发展祖国传统木偶表演艺术方面极具代表性。武汉杖头木偶戏,就是以木杖操作木偶动作来完成的戏剧表演形式。由于操作的是结实的木棍,相比提线木偶而言,它可以做一些大幅度的动作,例如,武汉木偶剧独创的“长袖舞”,通过杖头木偶,可以表现得灵动飘逸。其剧目多系神话故事和连台本戏,如《瓦车篷》《樊梨花》《包公案》等。1972年-1978年,武汉市木偶剧团,创作出《小猫爬树》《哪吒闹海》《猪八戒吃西瓜》等剧目。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10-22 10:13     标题: 客家擂茶

在祖国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
梅州客家人热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荤素两种。招待吃素的客人饮用,加花生、豇豆或黄豆、糯米、海带、地瓜粉条、粳米粉干、凉菜等;招待吃荤的人饮用,则加炒好的肉丝或小肠、甜笋、香菇丝、煎豆腐、粉丝、香葱等配料。
客家在南迁途程中,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客居地又需要白手起家,逐渐养成一种坚韧耐劳、向外发展、敢于冒险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给了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寻找新天地的原动力。擂茶的品格与客家精神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么?擂茶,取之于山野,烹之于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风霜雨雪;品之,呈优雅闲适之情,增粗犷豪迈之概。它是客家的瑰宝,是跋涉者的“源泉”……每一种饮食文化,无不是生活哲学的一种诗化,一种启迪。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10-26 21:07     标题: 梅州嘉应五诗人

以全国性的影响而言,梅州的文学创作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一席者,非诗歌莫属。大概是客家山歌悠扬的积淀和秀美山水的滋养,梅州的诗歌创作具有悠久的传统,即使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不论是古典诗还是白话诗,依然是不少梅州文化人士抒情言志、表达内心感受的不二选择。梅州人喜爱诗歌,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清代以来,学问稍有成就者往往留下一部诗集。在梅州剑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室里,客家先辈留下的文献也以诗歌集比重最大,其中一部《梅水诗传》的诗歌选集,收入作品的诗人就达400多人,而且以清代梅县籍诗人居多。若加上其他县域的诗人,单清代的梅州诗人数量就可想而知。
在这一诗人群体中,按罗可群、胡希张等客家文学研究专家的说法,杰出的代表当属清代“嘉应五大诗人”,这五大诗人分别是黄遵宪、丘逢甲、宋湘、李黼平、黄香铁。五人以现代的知名度而言,首推黄遵宪和丘逢甲最为显赫,其次是号称岭南才子的宋湘。前两者以政治事功和文学创作称雄于世,对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宋湘除了诗歌成就,还以书法造诣和诙谐幽默的事迹流传民间,宦绩留在滇地楚天。
宋湘像
李黼平、黄香铁的一生行事则低调了许多,他们毕生的精力没有花在政治活动上,而是全心用在学术撰著和教书育人上,由于没有扬名立万的宦绩和显赫的社会身份,导致他们的作品流传受到限制,个人的文学声望未得到同样的重视,如黄香铁生前因财力所限,出版自己的《读白华草堂诗集》为数甚少。
李黼平字绣子,今梅江区东郊人,嘉庆十年乙丑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他一生醉心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晚年文章学问受经学大师、两广总督阮元的赏识,获邀请进入当时的岭南学术重镇——广州学海堂任教,对推进南粤的学术和教育影响深远。李黼平学术造诣不凡,所著的 《毛诗紬义》入选 《皇清经解》。李黼平的诗歌感情真挚,讲求声韵,诗风淡雅,作品按其读书、为官、执教的经历,编年成《著花庵集》、《吴门集》、《南归集》三部。由于学术和文学创作的成就,李黼平的生平事迹被载入 《清史稿·儒林传》,是梅州为数不多获清史立传的人物之一。
李黼平的《毛诗紬义》上世纪曾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而他的诗集则远在1934年时,由他的侄曾孙李云俦以仿宋聚珍版印行,这次李云俦的后裔时隔近80年后首次以影印的方式重版,才解决流传断层的危险。
嘉应五大诗人生活在清中叶至晚清的百年间,是梅州诗歌走向全国的辉煌里程碑。黄遵宪、丘逢甲的崛起,并非孤立的高峰。诗歌是梅州文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梅州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引以为傲的文学成就,“嘉应五大诗人”就是宣扬这一成就的靓丽名片,值得人们的尊敬和传扬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10-26 21:47     标题: 湖北评书

湖北评书是湖北地区兴起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武汉、沙市、荆州、宜昌、孝感等地。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平贼将军左良玉驻兵武昌,招江南说书大家柳敬亭为幕客,在军中说书。南派说书艺人将柳敬亭视作行业祖师,尊为“柳祖”,湖北评书即是在柳氏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清代道光末年以来,湖北先后出现了“童、王、教、夏评书四杆旗”、“书坛五虎将”等一批评书表演艺术家,并产生了以容宗圣、陈树棠和江云卿为代表的三大流派。
湖北评书善于借助手势、身段、口技等动感表演和桌子、扇子、醒木、手帕等道具模拟书中的各色人物,渲染气氛。表演者表现人物对话多使用通俗的民间口语,描叙景物则常采用雅致的骈体。湖北评书的书目十分丰富,大体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按小说底本讲述的“底子书”和在“底子书”基础上发展加工而成的“雪夹雪”,《列国》、《三国》、《水浒》、《隋唐》、《英烈传》、《三侠八义十二雄》、《奇女报国》等作品属于此类;另一类被称为“路子书”,《王莽忠孝图》、《八门斗智》等作品属于此类。
湖北评书在文学、语言、表演等方面均显示出鲜明的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关注。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11-2 18:32     标题: 财富对人的两面性

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人们都在追求财富,然而,财富的两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既给人类带来幸福、快乐、荣耀和权力;也滋养了人类的种种恶行:贪婪、嫉妒、欺诈、不忠与杀戮;还导致各种社会关系的恶化与断裂,如父子相争、兄弟阋墙、朋友反目、同僚交恶;甚至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如奢靡无度、贪污腐化、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等。这并不是财富本身的力量,而是人对财富的不同态度造成的结果。若是将财富视为工具,以正当方式获得财富,那么财富便是我们能力的象征,还能够促进我们努力前进;但若是只尊崇财富,哪怕是不义之财,那么财富便如同毒蛇,引诱人堕入罪恶的深渊。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11-2 20:28     标题: 财富观

财富观
上个世纪 90 年代,美国非虚构作家何伟(彼得·海斯勒)来到中国,他在作品中描述了中国人对于金钱的执着态度:这个社会向来崇尚简朴,但简朴的人却可能最容易变得纵情享乐,人们「频繁而公开地谈论工资,议论商品的价格,讲述自己如何被罚款。他认为,对于那时候的中国人来说,金钱的作用不仅在于供养生活,也代表着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更多的机会。重点永远在于有限,而不是更多。比起关心金钱能买来什么,人们更关心从消极方面来讲,金钱可以弥补什么,比如,钱能够抵偿超生、换工作等「自由」选择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中国人对钱看似「贪婪」的态度,与现实中的「匮乏」是一体两面的。
《高值人才职业发展洞察2021》中有相似的结论:高薪并没有缓解人们对钱的焦虑——报告显示,在年薪 30 万+人群的焦虑点中,「收入」排名第一,远远超过「年龄」、「精力」和「健康」。
原因在于,虽然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提高,但社会对人的要求也相应变高了。人们的收入不仅要跑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还要跑赢同龄人、跑赢社会的各种标准。因此,正如《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指出的:「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你对财务状况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下,排名前三的原因分别是:买不起房 / 存款太少没有安全感(60.1%)、同辈压力,担心自己被别人甩开(37.6%)、收入太少,满足不了基本需求(31.7%)

由此可见,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心理已经从本世纪初对满足基本生活的追求逐步转变为对实现财务自由的生活的追求,而这样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现实的改变而发生的。当我国国力逐渐增强,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可以供人们“分的蛋糕”也在不断扩大,因而人们的追求也在不断地膨胀。另一方面,与日俱增的生活成本和生存压力也逼迫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财富地位。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疫情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撼动了人们对于财富和金钱的看法与态度,但后疫情时代不景气的市场和压力的生活,其实反而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更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因为他们发现,明天和以外哪个先来谁也说不清楚,但没有足够的财富就没有办法从容的应对灾难过后的生活。所以,现在的人们即使短期内会被疫情和生命的脆弱震慑住,进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安逸和享受,但长久来看,他们会更加热衷于追求长效收入与长久的财富自由与独立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11-9 20:57     标题: 如何获取财富具有正义性

不义之财,意思是指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那么与之相对的,通过正当的方式获取的财富便应该是“有义之财”了。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为了生活而赚取财富。职业工作者凭借自己的职业技能获得钱财,科研工作者凭借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报酬,体力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薪资,像这样凭借自身实力与汗水收获的钱财才称得上是正义的。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我们不违背法律与道德,问心无愧,也随之收获了锻炼与成就感。相反,若是依靠偷窃、贪污、欺骗等手段获得钱财,那么这些钱财不但不具备正义性,相反还是邪恶的,会致使人坠入无尽的漩涡,最后自取灭亡。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11-16 18:38     标题: “花木兰”传奇故事改编及传播路径反思

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故事,忠孝两全民族文化载体,“花木兰”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花木兰”为主要创作内容的文字、影视作品众多。在某种意义上,“花木兰”已成为一个带有中国印记的鲜明文化符号。而注目2020年迪士尼公司耗资2亿元拍摄的真人版《花木兰》,用英文配音及对花木兰传统形象不无女性主义色彩的改编,使其已然成为美国文化元素的呈现形式。对其跨文化视阈下的故事改编及传播路径进行反思与探索,对有效保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颇有必要。
一、跨文化视阈主题呈现与传播方式反思
当来自一种文化背景的人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相遇并交流时,跨文化传播便由此产生。《花木兰》在经过大规模宣传后,终在观众的期待中上映。其受众效果呈现出两个极端,褒奖者认为“可能是最好的‘原作混合新鲜事物’的典范,这个故事优美、有力地向前走,传递了符合当下的经典信息”。但在中国观众心中,其则与期待值相差甚远,评分一路下降,并引起跨文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象如何更好地再创作、再传播,从而更易于人们接受的反思性话题。
《花木兰》讲述了南北朝北魏时期,为抵御柔然入侵,出身军戎之家的花木兰挺身而出,主动女扮男装(化名“花军”)替父从军,并逐渐熟练驾驭自己的“元气”,最终在重重磨炼下成长为一名女战士,并射杀柔然首领,拯救皇帝,保家卫国的故事。影片演员阵容强大,刘亦菲、巩俐、李连杰、甄子丹等一批颇有国际影响力的演员出演。但作为浸润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传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英文版的全程英文配音则让中国观众产生观影的极度不适感,尽管中文字幕可让观众知晓故事内容,但这种传播方式显然在主题传达上并非上佳之选。反观故事的核心,在木兰传说中,核心内容乃是其不得不替父从军,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而在好莱坞电影《花木兰》中,女性意识觉醒及人格独立实为影片表达的主题(如“我会为我的家族带来荣耀”,“我的职责就是战斗”等)。显然,与传统故事蓝本的背离成为该片难为中国观众接受的重要原因。
二、跨文化传播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反思
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电影主题呈现的核心元素,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呈现是存在差异的。但无论如何,真实性乃是作品的生命,体现于历史人物的形塑上,创作者尤其需要审慎处理。
好莱坞版《花木兰》显然据中国传统文化形象“花木兰”进行改编,片中却出现了与传统形象大不相同的呈现。《木兰辞》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但在影片中,创作者为观众呈现的木兰仅有一个妹妹;《木兰辞》中说“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花木兰的女性身份,是直到其凯旋后才被知道的),而片中则是木兰在战斗中主动承认自己的女性身份,并被逐出军营,又再度回归——显然,创作者是为营造矛盾冲突,为高潮、结尾处的女性拯救埋设伏笔,以服务于商业需要。如说花木兰形象的这种改变尚可理解和接受,片中凭空增添的由巩俐饰演的巫女形象则显得突兀。她不仅始终带着面具,且随时可化为乌鸦,向其“主人”柔然首领传递信息,尽管其最后替木兰挡箭并告知她“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其形象与主题的关联性不足。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传播与融合趋势更是突飞猛进,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鲜活生动的故事与形象,很易成为国内外电影创作者进行改编、孵化的对象。然而,现时代的影视作品创作,仍然要选择恰当合适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以好题材、好故事为前提,以真实性为生命,进而创作出为更广泛的人群(尤其是人物形象所在的本土受众)所认可的人物形象,从而创作出更多有影响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11-16 20:49     标题: 客家田伯公故事点传承与价值研究

传说很久以前,有九个凡人炼仙。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骤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彩楼,上面站着太白星君。他是奉玉皇圣旨来考验九位炼仙人的。
太白星君喊道: “你们快上前面这座山,看谁先到山顶。”其中八人听后都争先恐后向山上跑去。眼看就要到山顶了,谁知那山忽然高了一层,他们只得继续往上跑。不知跑了多少时间,那山也不知高了多少层。到后来,他们实在跑不动了,便手足并用爬着前进,这时,山也不再升高了。他们终于爬上了山顶。
留在山下的那个人,看着那八个人又跑又爬,心想会累死的;便蹲在田坎下不敢出来。这时,太白星君对爬上山顶的八个人喊道: “你们都往下跳吧!”蹲在田坎下的那人一听,吓得更加不得了。他想,从万丈山顶上跳下来,不摔成肉酱吗?他正想叫他们不要跳,但是,来不及了,他们已往下跳了。怪!他们竟没有摔下来,被一朵彩云托着,被风送到太白星君身边去了。蹲在田坎下的那个人,感到十分后悔,大声喊道: “等等我!”太白星君把仙扫一挥,答道: “太迟了,你就蹲在那里做田伯公吧!”他果然变成一决石头,做了“田伯公”

一方面:八人成仙 → 客家精神,如崇尚忠义、勇于反抗、爱国爱乡,新时期的勇于开拓、改革创新(可以结合洪秀全、孙中山、何子渊、黄遵宪、叶剑英等杰出代表的事例);
另一方面:土地神田伯公 → 伯公文化,伯公祭祀是客家人的乡村神明,体现客家文化特色,发展到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一种团结和维系客家人文的精神纽带,利于团结和发展

(11.9发表,但因网络原因,未及时发出,当时没有发现,现在补发)

[ 本帖最后由 黄清婷 于 2022-11-16 21:05 编辑 ]
作者: 黄清婷    时间: 2022-11-16 21:04     标题: 客家民间故事——石古大王的传说

远古时候,兴宁县神光山周围十余里的地方,全是荒山野岭。山里野兽经常到山脚下的村里觅食,弄得村民不得安宁。村里有个姓石的少年,从小练出一手掷石子的武艺,石子掷出去百发百中。他决心要为群众除害。
一天,忽闻有人大喊“狼来了”。他抬头一望,只见远处一个人牵着一条牛边跑边叫。这少年邀了几位同伴追了上去,一个石子就把狼砸得脑袋开花。又有一天,距神光山只有三里远的黄矾塘来了一头老虎,附近的人吓得不敢出门。石少年邀了十多个同伴,带上石头,分乘三条竹排从水路出发。当竹排经过一处芦苇丛岛时,突然,“呜”的一声,从芦苇丛中跃出一头黄斑老虎,又扑上一条竹排。那竹排连人带虎跌落水里。老虎泅水上了岸,人也跟着上了岸。这时,另二条竹排上的人已赶了上来。他们拿起石头一齐向老虎掷去,不费很大功夫就把老虎打死了。以后,那位姓石的少年掷石子的武艺越学越精,各处来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野兽渐渐少了,人民生活也就安定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姓石的少年,在神光山上设坛奉祀,称他为石古大王。南越王赵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封他为护国石古大王。
       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兴宁先民崇石拜石的情结,也是对造福百姓、造福社会、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歌颂和敬仰。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的特点,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围龙屋制度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巅峰代表。”经常有诸如此类的评价加注在客家文化中,我个人觉得这是比较中肯的评价,我也很喜欢这种“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与封建正统汉族文化”的客家文化。无论是上周分享的“田伯公的故事”,还是这周分享的“石古大王的故事”,都可以感受到南方人民初来乍到是对未知探索与对挑战的好奇与勇敢直面,他们是有浪漫基因的族群。同时他们身上也体现出一种坚韧,一种庞博大爱的汉族气质。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11-23 20:59     标题: 木兰文化博物馆

木兰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木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坐落在古木兰县旧址(今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三乡工程示范村”——杜堂村葛家湾,由一幢院落式的村民老宅改建而成,上下两层,布展面积1000余平方米。由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木兰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叶蔚璋创办。
木兰文化博物馆于2017年11月建成并试运行,2018年被武汉市社科联授牌“武汉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19年在木兰天池景区设分馆。该馆承载着深厚的英雄气概和家国情怀,承担着向人民群众宣传木兰文化、普及社科知识的社会责任,是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奋进精神、锤炼党性修养的理想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拥有口耳相传、史料传承、文艺传承与文物收藏展示等多种传承形式,其中,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叶蔚璋创办的民间博物馆“木兰文化博物馆”,自被列为武汉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之后,辐射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影响海内外。
数十年来,叶蔚璋收藏了以木兰将军为专题的瓷器、雕刻、邮品、连环画,图书善本及各种艺术、工艺品等二十多个门类、五千件藏品。其中清代清花瓶“木兰从军”、清代光绪四年版“木兰奇女传”、民国木刻老雕版等,堪称一绝。
2005年,他在湖北率先提出申报“木兰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倾尽人、财、物积极投身其中,并无偿提供其收藏的部分藏品充实申报材料。自2006年9月起,他的展馆走进木兰山、黄陂博物馆、居民社区等,开办“花木兰展览馆”,创办“花木兰展览馆”网站。
开馆以来,木兰文化博物馆积极传播木兰文化、普及社科知识,共接待各界参观团600余个,游客达数万人。2018年以来,迪士尼动画《花木兰》导演托尼·班卡福特带领剧组成员来馆观摩;台北黄陂同乡会理事长陈达康率旅台同乡、新加坡华侨程一恒等先后到馆参观考察。
同时,博物馆接待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乡村振兴荆楚行”两岸学生团队,展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魅力,见证了“三乡”工程带来的深刻变化。在黄陂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中,《木兰传说》非遗的传承方式与特点得到广泛传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作者: 蔡洁2022    时间: 2022-11-30 18:08     标题: 木兰传说与道教

木兰传说千古流传,自《木兰辞》始。近年来,木兰的地方传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至今,黄陂木兰山、木兰墓和虞城木兰祠仍香火旺盛,这两地的木兰传说于2008年进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1-50)。陕西延安的木兰传说也作为扩展项目进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黄陂木兰传说自成体系,并与道教有着紧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道教典籍、口头传统三个方面。木兰及其信仰成为木兰山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经书保存了较为古老的木兰传说,并成为其流传和演变的重要媒介。
黄陂木兰传说主要集中在北乡长岭、塔耳、姚集一带。在黄陂,木兰一般被当地人尊称为木兰将军,原本姓朱,生活在隋末唐初,生于大城潭,学艺木兰山,葬于将军坟,这三地也是木兰传说较为集中的地区。三个地区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将军庙就在木兰山北山脚下,是木兰山进香北线的起点,当地许多村民世代在木兰山上做生意。
大城潭现属姚集,在木兰山北十里。三地的木兰山传说围绕木兰生平,演绎出带有地域性和群体色彩的传说群,不同群体讲述的传说存在明显差别。
黄陂区木兰传说的基本内容为:木兰姓朱,是唐朝人,出生在黄陂的大城潭(或双龙镇),是父母在木兰山求来的。她曾经拜过丧吾和尚和铁冠道人为师,后来她替父从军,打了很多胜仗,做了将军。回乡以后,被人诬陷谋反(或失贞),在河边剖腹洗心以证清白,血水流了一里,后来被葬在木兰山脚下的将军坟,边上修了将军庙。
三地木兰传说以此为基干,融入当地与木兰相关的一系列风物传说,并只在当地流传,此外,每个地方的木兰传说均有所侧重和一些独有的情节,比如大城潭的传说强调木兰是在河边湾出生的,将军庙一带的传说则着重讲述木兰被诬失贞,剖腹验证清白的悲惨结局,木兰山上的传说较为丰富,其中与狐狸精斗法等带有强烈道教色彩的情节极为精彩。
黄陂木兰传说明显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父朱若虚本为孝廉出身,与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干谋士、大将关系密切,代表儒家思想,木兰的精神被概括为“忠孝勇烈”或“忠孝节烈”,这正是儒家思想对人的最高要求;她的第一位师父观音寺的丧吾和尚代表佛教,将军庙在被破坏以前一直由尼姑驻庙祭祀;木兰的另一位师父木兰山铁冠道人代表道教,她在木兰山有自己的庙宇木兰殿,属于道教。虽然黄陂木兰传说受到这三教的明显影响,但是根据现有资料,木兰及其传说与道教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
作者: 李瑞    时间: 2022-12-1 18:47

打玉扇:表现1对青年夫妇在赶会途中发生的趣事,二人载歌载舞,反映出青年夫妇爱情生活的甜蜜和美满。
花鼓灯:早在宋代就在阜阳流传,属安徽省三大花鼓灯流派之一。其表演形式是:由“领伞”引出“鼓架子”(男演员)和“兰花”(女演员),上场表演歌舞,主要是跑队形。传统的队形有走四门、五朵花、三引场、蛇蜕壳、别篱笆、满天星、二龙吐须等,全场队形变化均由领伞指挥,节奏欢快、气氛热烈。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