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再观青春版《牡丹亭》 [打印本页]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1-12-12 16:13     标题: 再观青春版《牡丹亭》

  12月8日至10日连续三晚,在国家大剧院观赏青春版《牡丹亭》200场纪念演出,上中下三本27出,十分过瘾!
        5年前,曾在北大百年讲堂观看全剧,再次欣赏,依旧令人兴奋。
  昆曲虽然早在2001年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非遗名录,却依旧曲高和寡。近年来政府虽然重视非遗,从财力到人力确实投入不小,但对于昆曲这类无法生产性保护的民族瑰宝措施乏力(或者根本没有措施)。一个非遗剧种,一出精彩大戏,全赖白先勇先生一人之力,不知是悲是喜?!
  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在台北首演,8年来,在海峡两岸、大江南北、欧美各地演出200场,观众近40万人次,其中70%的观众是在校大学生,而且是场场爆满,创下中国戏曲演出史上的奇迹。
  10日晚200场演出结束后,应邀参加庆功喜宴,当面向白先勇先生表示了祝贺。面对祝寿蛋糕,不知白先生许的是什么愿,在场已经有人喊出“愿青春版《牡丹亭》300岁”的祝福。希望如此!
附件:

与白先勇先生合影于庆功宴  [时间:2011-12-12 16:14]

俞玖林、汪世瑜、白先勇、张继青、沈丰英  [时间:2011-12-12 16:14]

青春版《牡丹亭》200岁  [时间:2011-12-12 16:15]
作者: 黄景春    时间: 2011-12-12 18:13

我是一个月前在上海大学文艺中心看的青春版中、下,精彩纷呈,令人震撼。
在上海演出时,石姑姑有几段是用上海话讲的,在北京改了没有?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1-12-12 23:19

这几场演出,石道姑是地道的苏白。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1-12-12 23:33

74岁白先勇呼吁政府保护昆曲 忧未来眼角湿润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action-viewnews-itemid-26565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12-12 23:39

十年磨一剑,只为一部戏!
当今世界,真的很难看到如此精致的艺术品了。
《牡丹亭》是这个污浊的艺术世界中的一支清莲。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2-12 23:54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这段时间一直在转发理想国的微博,白先生及其团队四处奔波为展演宣传身体力行,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文化界的一个符号。令后生们敬佩!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2-13 10:03     标题: 白先勇打造《牡丹亭》:寻找传统文化的青春表达

2011年12月11日 14:36 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苏墨)“我希望把中国传统文化带给年轻人,让大学生至少一生中能有一次看到我们中国传统真正美的地方,这是我做昆曲由衷的想法。”华人作家白先勇先生日前做客央视《首席夜话》栏目时,说出自己创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初衷。

  今年8月7日开播的央视《首席夜话》栏目聚焦于高端文化人物、文化热点,致力于为著名学者、新闻人物、文化名人提供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对热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解读。此次借《牡丹亭》200场掀起的青春风潮,将这次采访安排在400年前汤显祖《牡丹亭》原创地浙江遂昌县进行。74岁的白先勇先生虽然是第一次来到《牡丹亭》的诞生地,但他说在感觉上一点儿也不陌生,因为作为华人,在精神上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白先勇表示,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青春,在于它定位于青年观众,并且启用了更加契合原著精神的年轻演员,在打稳根基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内容上,尊重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力求做到原汁原味,让年轻人体会到原作里美的意境,拉近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在舞台上突出中国传统的写意抽象与简约的线条艺术,让年轻人通过昆曲《牡丹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央视《首席夜话》栏目开播以来,其关注对象既有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牡丹亭》、《鸿门宴》,也有时尚前沿的《妈妈咪呀》、小剧场话剧,同时还对社会热点话题如“网络谣言”、“乔布斯现象”、“公共文化建设”等从文化角度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在展示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现状的同时,也以文化思想为底蕴,为观众提供新颖的观察社会热点的角度。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2-13 10:15     标题: 白先勇:牡丹因缘—我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1-09 14:02:11
牡丹因缘
——我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白先勇

    我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因《牡丹亭》而开始结缘。二〇〇四年由我领队制作的昆曲连台大戏三本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一炮而红,我们在演出的同时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了《姹紫嫣红牡丹亭》,此书由我策划,收编了我们改编的二十七折青春版《牡丹亭》剧本,并有学者专家的阐释文章。书中汇辑多幅历来饰演《牡丹亭》名角影像,尤为珍贵。此书出版,在台湾反应甚佳,第一版一售而罄。同年青春版《牡丹亭》赴大陆巡演,到苏州、杭州、北京、上海等地。我们觉得《姹紫嫣红牡丹亭》应该出大陆版。远流找到合作对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机缘,天作之合。我原籍广西桂林,由自己家乡的出版社来出版第一本有关青春版《牡丹亭》的书,特别有意义。出版后,刚巧五月全国书市在桂林召开,这是出版界的一个盛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负责人之一刘瑞琳女士邀请我到桂林,为《姹紫嫣红牡丹亭》开新书发布会,我当然高兴,因为又可以乘机返乡一趟。发布会的场面多少出我意料之外,一下子来了五六十家媒体,记者发问非常热烈,《姹紫嫣红牡丹亭》的知名度也就从此散开了。

    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有多重意义:首先这是大陆出版第一本有关青春版《牡丹亭》的书,对这出戏起了先头宣传部队的作用。这部书最大的特色是用繁体字直排,这样书本身便蕴涵着一种古籍雅意。而这部书的装帧又特别精美,设计大方,图片悦目,难怪二〇〇五年这部书夺得了南方报业集团举办的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这是一份十分难得的殊荣。早些年大陆有些出版社出版古籍采用繁体字直排,这些年比较少见,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姹紫嫣红牡丹亭》竟用了繁体直排,而又获得大奖,我认为有其深远的文化意义。我很佩服出版社领导人的眼光。

    接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的一本选集《青春•念想》,我跟出版社以及出版社的同仁们关系就更加密切了。因为这些年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经常到北京演出,我亲自领军到北京就有五次,每次演出我们都需要各界的支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驻北京的同仁在这方面,上下一体,对我们可说是做到仁尽义至,从联络媒体宣传到人员协助,无一不全力以赴,当然,演出时,出版社的同仁们一直是我们最热烈的啦啦队。出版社同仁给予我如此坚定的精神支持与鼓励,我想他们一定也认同我们推广昆曲是在兴灭继绝抢救我们的文化瑰宝,他们努力出版,一样在从事文化大业。其实我们的追求殊途同归,所以能够彼此欣赏。二〇〇六年适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二十周年社庆,在桂林总部盛大举行。为了替出版社庆祝,我们特地把青春版《牡丹亭》送到桂林,在广西师范大学校园连演三天,那真是盛况空前,每晚演出场里挤得水泄不通。前一年我在广西师大演讲,曾经许愿,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我制作的《牡丹亭》带到桂林,让广西师大的同学及乡亲们看到这出戏。第二年,我们真的做到了,而且还替出版社热闹了一番。我跟出版社结的可说是“牡丹缘”。

    中国出版业竞争激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能够脱颖而出,名列前茅,诚非易事。国外如美国的哈佛、哥伦比亚,英国的牛津、剑桥,这几家名校的出版社在英美以及全世界的学术文化界举足轻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影响不仅普及全国并能跨越海外,像余英时、许倬云这些海外学术界大师们的作品也被网罗旗下。广西师大出版社能够建立如此优良声誉,绝非偶然,我还没看见他们出版过一本浅俗媚众的读物。家乡能产生如此高层次的文化亮点,我深引以为傲。当总编辑刘瑞琳来跟我商洽出版我的作品集,我欣然同意,并感到义不容辞。刘瑞琳女士刚刚被《中国新闻周刊》选为“十年影响力人物”。在此,我特别要向她致谢,同时也要感谢为这套书花费大量精力的执行编辑刘哲双及曹凌志。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二日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2-13 10:18

(来自理想国微博,昨晚出版社同仁和白先勇先生吃饭聊天时的合影)
作者: 京师园丁    时间: 2011-12-13 16:48

我很荣幸,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北大看过全本的演出。
确实是难得的艺术佳作!
这样的传统戏曲作品太少了!
作者: 刘清春    时间: 2011-12-14 11:19

白先生闲雅从容,不愧世家风度。台湾子弟所存留的旧时文人性情,是珍贵的文脉。青春版《牡丹亭》的确迷人 最大的功绩来自白先生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1-12-14 20:28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死而复生,其中表现阴司情境的几出戏,反映了传统中国人对于阴阳世界的认识,可以作为十分形象的教科书来看。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2-1-11 10:41

白先勇先生《玉卿嫂》是重大杰作。
作者: zhouxiaowen    时间: 2012-3-23 22:09

我可喜欢青春版牡丹亭了,但无缘现场观看。很期待呢!喜欢昆曲,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化,但是每当我听昆曲或是自己哼些调子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问我是不是这个时代的银。唉,真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作者: 沙野    时间: 2012-3-23 23:04     标题: 哈哈。。。

桂林男人的细腻,加上台湾艳情文学氛围成就的佳作啊!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2-3-24 15:04

西南伤不起,想看千万里,赶紧出视频,干瞪眼不已。。。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2-3-25 19:47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2-3-24 15:04 发表
西南伤不起,想看千万里,赶紧出视频,干瞪眼不已。。。
我上课的时候多次引用青春版《牡丹亭》的段落来解说一些民俗事象,同时将其推荐给学生,好多孩纸看后都表示一下子被震住了。
我也是从青春版开始陆陆续续收藏观看了好多个版本的《牡丹亭》,有张继青老师的电影版的,也去上海看过在课植园内由张军领衔的园林版的,但总体看来,可观性上还是青春版的美丽。

张多可以到这里下载,其实早就可以下载了。当年我还专门到出版社去买过碟片。尽管后来可以下了,但仍不悔拥有一套正版的碟。
这个是百场纪念版的,记得以前我下的是首演版的:http://www.simplecd.org/id/2743282
这个是张继青老师的版本:http://www.simplecd.org/id/337610
这个是陈士争导演的,在林肯艺术中心上演过的版本,只不过是MP3,我倒是有这套碟:http://www.simplecd.org/id/253116


几个版本对照着看吧。厚厚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2-3-28 17:58

文化是共享的,不只是海峡两岸的历史冰河的融化剂,更是人类美美与共的必经之途。
从这个意义上,牡丹亭的青春是永恒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