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

王继如  发布时间: 2008-05-12 06:05 光明日报  




  
王继如,男,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43年,广东揭阳人。196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今改师大);后师从训诂学大家徐复先生和文献学大家张舜徽先生,获文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文献语言的研究工作。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训诂问学丛稿》、《敦煌问学丛稿》等。


  《老子》中的名言颇多,其中就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如今有不少人理解为“治学越多,离道越远”,也就是把它作因为关系看待。前些年某报学术批评版就有一篇以这八个字为题的文章,说“综观目前文艺学界的发展态势,老子在两千多年前讲过的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仍然可能成为我们的文艺学家当下面临的危险:读书越来越多、开会越来越多、发表文章越来越多、出版专著越来越多、开销的科研经费越来越多,但距离文学艺术反而将越来越远。”文艺学界的状况我无从置喙。但就我从事的行当来看,确实有一些类似的状况,只是“读书越来越多”一句却要排除在外,因为危险是读的少却写的多,于是那些“多”便多数只是字数上的增加,学术上的增加却不成比例。此文触目之处,是将《老子》的话理解为:学问做得越多,道术就越受损害。这真是异乎我之所闻。

  这八个字,出在今本《老子》第四十八章,其文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就文脉来看,老子并不以“为道日损”为坏事,而是认为这正是趋向道的途径。与上文的理解,真是大相径庭。老子之意,是为道的途径和为学是不同的,为学是要日有增益的,而为道是要日有减损的,一直减损到无为,这时就无不为了。为道日损是哲学上的命题,根本不是说道受到损害。

  旧本题河上公撰《老子注》卷下对“为学日益”的解释是:“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对“为道日损”的解释是:“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据其解释,所益所损者并不是“学”与“道”本身,而是“情欲文饰”这些东西。今人朱谦之《老子校释》则将这里的学限定为学礼,范围更小,朱氏并引《庄子·知北遊》“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为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124页)。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说:“为学是指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这里的‘为学’,范围较狭,仅指对于仁义圣智礼法的追求。这些学问是能增加人的知见与智巧的。”“‘为道’是通过暝想或体验以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道’。这里的‘道’是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中华书局1984年版,250页)所解最切近于河上公。张如松《老子说解》说:“(河上公)这个注释,颇得要领,确实揭示了‘学’与‘道’的实质”,其下便说明礼与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逐步背离(齐鲁书社1989年版,311-313页)。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非常服膺河上公的说解,说:“其说诚是。‘为学’指钻研学问,因年积月累,知识日益渊博。‘闻道(帛书乙本为道作闻道,然郭店楚简《老子》乙篇仍作为道,似仍以作为道为安——引者)’靠自我修养,要求静观玄览,虚静无为,无知无欲,故以情欲自损,复返纯朴。”(中华书局1996年版,54页)虽然对“为学日益”的理解较河上公宽泛,但主旨是一样的。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将“学”理解为“具体的知识(主要指学仁学义学礼与学文化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20页),同样宽泛。

  [魏]王弼撰《老子注》下篇则将“为学日益”解释为“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将“为道日损”解释为“务欲反虚无也。”显然,对学的理解更宽泛了,包括了一切知识与技能。但也更明确学与道是两种范畴的情形,为学者的途径就是要日有进益,而为道者的途径是日有减损。也就是任继愈所说的“(老子)指出认识总规律和认识个别的东西的方法应有所不同”(见《老子哲学讨论集》,转引自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并不是说读书读多了,道术就损减了。

  所以[清]张尔岐撰《老子说略》卷下说:“为学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为道者在返本,故欲其日损。损之者,无欲不去,亦无理不忘。损之又损,以至于一无所为,而后与道合体焉。为道而至于无为,则可以物付物,泛应无方,而无不为矣。”[清]徐大椿撰《道徳经注》卷下也说:“博闻广见之谓学,学在于外,故为学必日有所取益。虚空玄妙之谓道,道在于内,故为道必日有所裁损。”

  郭店楚简《老子》乙编和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两处“日”字上都有“者”字,傅奕本、范应元本亦有这两个“者”字。有“者”字意思就显豁了。不至于会产生上文那样的误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两句,并不是因与果的关系,并不是“为学日益”导致“为道日损”,而是并出而对立的关系,是说为学者与为道者途径相反。如将“学”作最宽泛的解释,则吴林伯《老子新解》所说相当清楚:“‘学’与‘道’反。‘为学’以求智慧,将‘日’增‘益’,则多而不精,以流于伪;‘为道’以求真知,将‘日’减‘损’,则少而精。”(京华出版社1997年版,113页)

  任继愈《老子新译》对这两句话的白话翻译很直白:“从事於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於‘道’,[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163页)。虽然任氏对老子哲学思想的评价并不见得为学界所普遍接受,但其翻译大体无误。《老子新译》当年是极其流行的普及本,接触《老子》者无人不知,而上文作者似也未放在心上。看来,书还是要认真读才行,并不是读书太多了。

  古人也有将这两句统一起来理解的。如[宋]叶大庆撰《考古质疑》卷4就由《庄子·大宗师》颜回坐忘的事而明白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义。《庄子·大宗师》说颜回为学进益,进益到忘仁义,再进益到忘礼乐,一直进益到坐忘,坐忘就是“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已近道的本原。以至孔子也要向他学习。叶大庆说:“观此一章,老氏之言思过半矣。盖老氏之言二句当作一意。且为学日益于何处见之?以其为道日损也。学而至于为道日损之地,如颜子之忘仁义、忘礼乐、以至于坐忘,方可谓之日益。扬子曰:‘颜子以退为进。’其有知于此乎?”是认为学之益就是道之损,颜回为学方面的每一次进益,都是为道方面的每一次减损,而每一次减损,都向道的本原接近一步。近人锺泰《庄子发微》也在颜回坐忘的故事后申明《老子》此两句之义:“以学言,则谓之益;以道言,则谓之损。损与益非二事也。郭子玄注云‘以损为益’,可谓知言矣。”(上海古籍2002年版,164页)至于其次序为什么依次为忘仁义、忘礼乐、坐忘,书中说得非常明白。

  宋代李纲撰《梁溪集》卷142《学箴》:“学以致道,积于厥躬。人而不学,智有盲聋。凡百君子,学然后知不足。非琢成器,何贵于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为损资,学为道本。未尝务学,何以绝为?赤子匍匐,乃能奔驰。明以告子,学以聚之。”则强调益学之后方有可损而为道的依据。

  这些,我只能看成是哲学上的解读,而不是语言上的训诂了。这种哲学上的理解,也和上文的理解大相径庭。

  时至今日,由于一些学者前期准备知识不足,或者逞其师心,这句话就有些很奇异的解说了。如尹振环的《楚简老子辨析》一定要说郭店楚简乙篇的“学者日损”上面没有脱一“为”字,而且将这一段译为:“学者一天天增多,[功名欲望与伪行伪善也会随之增大与漫延],因而遵行大道的人会一天天减少,减少再减少,总要回到无私为上来,无私心无私为,则无所不为。”(中华书局2001年版,277-278页)所说的离谱,对照上文自知,无庸赘言。张吉良《老聃〈老子〉太史儋〈道德经〉》则说:“‘学者’,指学习‘为道者’”,“为道”句解释成“寻求事理天天分析”,该段译成“从事学习的人知识天天增益,寻求事理的人材料天天分析。分析再分析,以至于没有一点主观的成分。没有一点主观的成分,就没有事情做不成的。”(齐鲁书社2001年版,78、212页)“损”何来分析之义?“无为”是“没有一点主观的成分”吗?这种理解,完全脱离语言文字。如今一些推翻古典、别出心裁的解释,有不少与此类似,实不足为法。

TOP

谢谢silver:)
学习了

TOP

想起“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那句口号。
学与道不能以一分为二观点释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长见识啦~

TOP

后续的那一句更重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TOP

我妹妹是不学无术的典型。她最喜欢的,就是一边看着肥皂剧磕着瓜子,一边乱翻书,然后进行离经叛道地乱弹,满口无稽之谈。因为她虽然不以理性的原则读书,但是古怪得可爱,我常常就不予正面回应,甚至不理会,免得扯进了无逻辑的泥潭中。
有一天,她一边看选秀,一边评点老子,用的全都是指点江山的定论式语句。比如看到“无为,则无不为”这一句,她说,老子有流氓无产者的精神。无为,则无不为,就是没有不能“为”的事了;而且,还可以无所不为。比如,彻底无产了,还怕什么资产阶级?老子就是要没有后顾之忧地闹革命打江山,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她轻巧巧地,把老子嫁接上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我倒是一愣怔。看来,不能无限度地否定80后的读书方式。

TOP

作為80后的一員,同意樓上的說法——“不能无限度地否定80后的读书方式”。!

TOP

道是先天的,因此愚夫蠢妇也有。学的过程却不知不觉丧失。
所谓秀才酸腐也。当你追根究底彻底搞清楚后,在他人眼中你已经成了魂魄离散的书呆子。接着你必须坚持修道,直到魂魄合一,方成至人。呵呵,说起容易做起难。

TOP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此语,尚有一解:
读书越多,越缺德,越来越缺德,以至于什么正经事都不做,不做正经事,也就什么事都可以做了。

故,子云:女子无才便是德。——汝辈小子,莫读书,休要学坏了。

正言若反,吾儒正言之,老祖反言之尔,儒道互补,道通为一,曰:不学无术。

TOP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09-11-19 01:37 发表
我妹妹是不学无术的典型。她最喜欢的,就是一边看着肥皂剧磕着瓜子,一边乱翻书,然后进行离经叛道地乱弹,满口无稽之谈。因为她虽然不以理性的原则读书,但是古怪得可爱,我常常就不予正面回应,甚至不理会,免得扯 ...
因此在博士妹妹看来:学术只能当瓜子磕,不能当饭吃!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