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河北滦南农村现在丧葬习俗

回复 15# 的帖子

现在对丧葬礼俗的研究很多都是传统的那种,很少涉及到工业时代的火葬问题,确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而且,中国的殡葬改革制度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国外是有学者开始研究的,比如:Jonathan Carl Jackson:Reforming the Dead:The Intersection of Socialist Merit and Agnatic Descent in a Chinese Funeral Home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回复 16# 的帖子

我认为改革是对的,我地农村改革了快40年了,应该提倡,因为传统的丧事耗费时间长,封建迷信色彩严重,耽误农业生产。比如说我地农村,早上死了人,中午或者下午就出灵,这是应该提倡的

TOP

  旧时,每个村庄都有一座五道庙,村里死了人都要去五道庙烧纸,破四旧之后,扒坟拆庙,此习俗从此消失。下面介绍破四旧之前送纸的习俗:
  人咽气装裹好,停在堂屋东北角,承丧人叫道之后,孝女哭丧烧叫道纸,孝男去武道庙送纸,第一遍送纸叫做倒头纸,送倒头纸是亲人排队到“五道庙”(亦有称“五帝庙”者)烧纸,由男的先送,参加送纸的是“五服内的家人”,越亲的越在后边,排头的手提白纸灯笼,排第二者端小簸箕,里面盛烧纸。白天送纸也要打灯笼,因为这是为死人照路的。男的送纸回来,女的才慢慢地从家出来,她们排队和男人们相反,是越亲的越在前头:合着眼,哭着,叨念着,走一步,缩(退)半步,慢慢腾腾,因为此时两边站满了“看送纸的”人,在品头论足:看谁走得稳不稳,哭得像不像(悲不悲),看看媳妇们对老人想不想、孝不孝。有的“新媳妇”刚到婆家就赶上死人,“看送纸的”也就顺便看看新媳妇啥模样。

TOP

  实行火化之前,村里死了人要埋在村里坟地的,这就涉及到破土打墓。实行火化后村里建立骨灰堂,破土习俗从此失传。
  
  破土打墓:打墓就是由几个“打墓的”去死者的祖坟挖墓穴。墓穴应该挖在哪里,只有家人知道,各家的墓穴的方向都不同,头枕何方,脚踩何方,原有“风水先生”根据五行八卦已找好阴宅的位置,头冲的方向埋着该家的祖宗,然后依次向下排列,下一辈的人,埋葬时顶着上辈人的脚。如果,每一代人都是单传,几辈的坟就形成一条线,如每一代都有几个后代,这个坟盘就成了以祖宗坟为轴的大扇面形。所以要由承丧人去点明穴位,并亲自“破土”。就是承丧人扛着镐去坟地,选好位置刨第一镐,先刨一镐,然后扔下镐头不准回头,立即回家办丧事。按传统说法,“破土”有三层意思:第一,指点给打墓人挖墓的地点,第二,旧时挖人祖坟乃是大罪,主丧孝子刨了第一镐则表示是我先挖的,并且是我请人来挖的,我不怪罪;第三,表示挖开坟地冲出的晦气不会带回家里。打墓第一镐是为死者建阴宅奠基,所以,和为活人盖房一样,刨第一镐的大镐上要系上一缕“五色线”。
  大户人家打墓破土与普通人家不同。办丧事要请“文官点主,武官破土”。武官破土不是亲自去刨上一镐,而是主丧孝子用铁钉画上一个圈,武官在远处射出一箭,劲不能大,不能小,正好箭头朝下插进圈里,既可圆了主人的面子,又可耀武扬威,亦显示自己箭法高超。射完箭又被请回待茶,还另有重谢。能“文官来点主,武官来破土”的人家,谁还敢惹?破土以后的活儿,就是几个打墓的事了。主人家还要拿来点心和白酒(点心俗称“赏墓的果子”,一般是由闺女或娘家出钱买的)。
  墓打完以后,几个打墓的站在墓穴的上边用铁锹把下边的脚印刮掉,不然,下葬时将自己的真魂埋进去是要害病的。

TOP

  实行火化之前都是用棺材下葬,涉及入殓习俗:
  旧时入殓的习俗:入殓(包括开眼光,撬秧,拨正,钉棺盖)
  村民们都吊唁过了,亲友们差不多都赶到吊唁了,开始作入殓的准备。
  铺材。先将棺材里面用白纸糊一遍,然后在棺材底洒一层草木灰,草木灰上铺一层谷草,上边再铺上棉花,棉花上是一层白纸,纸上边压两行铜钱,一行六枚(入殓前每隔一拣出一枚),表示为老人带上“压箱底”的钱,以备阴间去花用;拣出的则是死者留给子孙的“福钱”。
  开眼光:用白线绳拴上酒壶到井里汲一壶水,提上来后不许沾地,叫做无根水,然后用稻草把酒壶拴上挂在门上,长儿媳用酒壶里的水为死者洗洗眼睛,念叨着,眼观六路啊,叫做“开眼光”。
  撬秧:村里的老人拿着扁担进来撬秧,连撬三下,一边撬一边对着门口喊:撬秧了,躲开风口啊。院子里的所有人都闪到两边,不对着门口,免得被“殃”打了,怕“殃”打后生病的。
  撬秧之后,孝子拿一个口袋,兜住逝者的头部,抬到外面灵棚的棺材里,灵棚对着正门口。棺材大头冲着正门口,逝者的头在棺材大头一侧;逝者抬出堂屋时,上面要遮着一块布,还要把兜逝者头用的口袋扔上房顶。
  拨正:把亡人放进棺材紧接着就是拨正了,孝子拿着一杆秤一面镜子在逝者面部晃动:喊三遍:爸爸或者妈,明的是镜啊,灵的是秤,拨的是正啊。告诉逝者灵魂不要走偏。
  
  钉棺。拨正之后亲人们最后瞻仰一下遗容,但不许哭,免得泪水洒在死者身上。然后钉棺楔(xie些),此时孝子们(死者亲人,原来在过堂屋守灵者)跪在棺材后边(死者脚下)。当钉前左楔时,“劳忙的”(也有孝子负责的)喊:“头往右躲。”后边跪着的就边哭边念叨:“××,头往右躲。”钉前右楔时就喊“头往左躲”,钉后左楔则喊:“脚往右躲。”钉后右楔时喊:“脚往左躲。”总之,是亲人们祷念着告诉死者,躲开钉下去的棺楔,不要被棺楔伤着。钉完棺楔再起灵,就是把垫在棺材下的长凳正过来,将棺材放在上边,再将供品摆在棺材(灵)前,准备开吊。

[ 本帖最后由 蝈蝈儿 于 2015-6-8 21:22 编辑 ]

TOP

  破四旧之前喇叭参灵吊孝习俗(失传40多年了,凭着村里老人们叙述整理)
  白天,还有个吸引人的仪式,就是“参灵吊孝”,哀乐队选出一人。到死者灵前“参灵”,他是以喇叭吹奏代替哭声,边走边吹着哀痛的乐曲,头上、两肩、两肘上顶着五盏油灯,灯火不许灭,灯油不能洒,哀乐不能断,还要下跪行礼,参过灵再退回来。吹鼓手走到灵前,司仪高喊:孝子跪下,请啊,请啊,请啊,孝子谢。一共转三圈。一表示鼓乐队对死者的悼念,二则显示表演的精湛技艺。参完灵,办丧事的主人要有赏,闺女、姑爷还要另外加赏。其他人也可点曲,谁点谁出赏钱。

TOP

  实行火化之前的习俗:开吊和文官点主,殡葬改革之后这习俗已经取消
  开吊的时候孝子不是跪在棺材两边,而是跪在棺材后面。
  普通人家开吊和富户开吊不同,有简有繁,一般人家是直接到灵(棺材)前吊唁,而富户因亲朋太多,就在前院设一“虚灵”,亲友一般就在“虚灵”前吊唁,至亲在“虚灵”前吊唁完毕还要到后边“参灵”,吊唁时,亲人们始终跪在灵后低头,不能大声哭。
  点主。“虚灵”,就是用纸扎的牌楼,两边挂着挽幛,供桌上摆着祭品,祭品后是死者神主。“神主”就是死者的牌位,在这里代替死者接受吊唁,以后,有家庙的送进家庙,没有家庙的放在家里供上,也要按时烧香祭祀。
  写“神主”牌有一定程序。富户要请当地的“官老爷”“点主”。神主牌的“主”故意少写一点,只写一个“王”字,由孝子双手端着托盘,盘上放着用红布盖着的缺少一点的神主牌,全体孝子(妇)暂时脱掉孝服、孝帽,摘下白色挽幛,因为“点主”是丧事里的“喜事”,负责点主的“官老爷”或绅士,用一支新毛笔蘸白芨和(huò)朱砂(后由中药白芨演绎为白鸡血),在“王”上点上一点而成“主”。点完后背手将毛笔一扔,这时全院的人都来抢这支笔,谁抢到笔象征谁有福:学生抢到意味着要高中,商人抢到意味着要发财……点完主,点主官被请到客堂吃茶饮酒自有重谢,孝子将神主牌供在“虚灵”上,全体陪灵者重新穿上孝服,挂上挽幛,准备开吊。
  诵读祭文。开吊前,亲友及孝子、孝妇都候在灵前,由总执事诵读祭文。祭文是一种哀悼性的文字(即现在的“悼词”),祭文(写法见后文)中主要追记死者生平并称颂死者,但是偏重于对死者的追悼哀痛,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使前来吊唁者及陪灵者都沉浸在悲痛气氛中。
  吊唁。亲友们虽已在停灵或入殓后吊唁过了,还必须开吊时行既是悼念又是告别的礼节。吊唁开始,一般是:两个司仪,一个喊请且烧纸,另一个喊某村某某上香点纸,一个喊伺候,请啊,请啊,请啊,孝子谢。普通人家,亲友们低头向前,哭着拈香,跪拜,然后退出。凡是姑爷(女婿、妹夫等)只跪拜不哭。富户则大礼参拜,如三拜九叩的“九拜礼”等,这就是俗语说的“请客(qiě邑且)烧纸”。
  烧纸。客人、亲友烧纸是送给死者去阴间的“路费”、“安家费”,亲人们烧纸是对死去长辈的孝心,不但开吊烧纸,从一开始烧“倒头纸”、“五道庙”送纸到送行、出殡,整个过程都要烧纸。纸,就是纸钱,又称冥钱。活着的人认为死去的人到了另一个世界,是需要钱的,过“奈何桥”、上“望乡台”、见“五殿阎罗”、要通过“牛头马面”,都要花钱,“有钱能使鬼推磨”,花些钱免得受罪,能不下地狱,早早托生。
  这样的开吊只是一般人家及富户。还有更富的人家,场面就更阔气了。据说,西高庄开吊席棚搭满全村,村东西两头是牌楼和吹鼓手的台子,席棚内两边陈列着纸扎的金山、银库、车、马、童儿,做工考究,可与实物媲美。凡来吊孝者有人接过坐骑、车辆,随着响起长号,通知主宅,主宅里是“头道云牌、二道鼓”,知会里边来吊唁的了,然后响起笙管笛箫“十二音乐”,吊唁过“虚灵”,孝子过来谢孝。然后由执事领到客室待茶,并发给标志,标志是蓝、黄、白三色小花,开饭时按花色的档次分别入席。

TOP

  破四旧之前的习俗:送行。破四旧五道庙拆除此习俗消失。
  送行就是把亡者从五道庙送到西天大路,九莲灯照路,金童玉女一路伺候,骑马坐着轿到西天;送行要串着村里每条街道走,第一就是让乡亲们看看门发丧的规模,第二就是让乡亲们路祭烧纸,凑西行的路费,多带点钱;
  出殡前一天晚上要举行送行仪式,落忙的要端着一簸箕生饺子或者面条,一个脸盆,脸盆里放着酒壶酒盅,一杆秤,一面镜子,针,菜刀,梳子;
  
  把九莲灯里面插上蜡烛,落忙的扛着九莲灯照亮夜空在前面引路,后面孝子们抬着莲花椅(莲花椅上放着逝者的生前数)和纸车马,金童玉女去武道庙上贡送行送亡人去西天大路;
  孝子们排好队,喇叭吹起,孝子们抬着莲花椅一路上念叨着:××跟着前数走啊,一直到武道庙。后边儿媳妇打头带着孝女们一路上合着眼大声哭号,有的还会边哭边唱。
  送行队伍绕行到村里的武道庙,在庙台上给五道将军供上饺子面条,点上香,给五道将军烧上几张送行纸,为的是请求五道将军让逝者来世托生人,再多赐予几年阳寿。
  烧完送行纸,然后人们挨个对着莲花椅给前数行礼,司仪高喊,请且上香孝子伺候啊,请啊,请啊,请啊,孝子谢;这时候看热闹的人山人海品头论足。
  行礼之后长儿媳给生前数洗脸梳头扎耳朵眼,给生前数拨正,具体做法是:拿着开眼光用的酒壶,棉花沾水比划一下,再拿梳子和镜子比划,念叨三遍,洗洗脸梳梳头照照镜子上车呀。再拿着针比划念叨三遍,扎扎耳朵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啊。最后一手拿一杆16两的秤,一手再次拿起镜子,念叨三遍,明的是镜啊,灵的是秤啊,拨的是正啊。
  然后后孝子抱起生前数,围着纸车马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念叨着,爸爸或者妈,上车呀,把前数装到车里,装车之后纸车马剁掉马腿代表要走了;最后送行队伍下庙,串村来到十字道口把纸扎烧掉。落忙的点起火,孝子们跪在地上大声哭号,火熄灭停止哭声代表亡人真正的告别乡邻平安西去了,这时候看热闹的无不落泪。(送行不拿金银宝库和猪,留着去坟地烧)
  下庙时候,村民们都会抢五道庙台上的饺子,叫做福饺子,吃了有福气。
  在村外十字路口烧纸扎代表四通八达,送行的时候路过别人家门口都会有烧纸摆供的叫做路祭,有要烧纸摆供桌的,大只宾会喊:伺候!孝子跪下!请啊,请啊,请啊。孝子谢,孝子起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