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讲座预告】——万建中:民俗的生活意义

【讲座预告】——万建中:民俗的生活意义

讲座题目:民俗的生活意义
讲座时间:2015年5月22日(周五)
        下午14:30开始
地点:辽宁大学崇山校区博远楼308
主讲人:万建中


主讲人简介:
    万建中,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民俗学会和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俗文学学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艺学专业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博士。

  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搜神记>的神异世界》(台湾大村文化出版1998年)、《解读禁忌——中国民间散文叙事中的禁忌主题》(商务印书馆2001年)、《禁忌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国民俗通志·生养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民间文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民俗史·民国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国民间散文叙事文学的主题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中国民间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中国饮食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15部学术专著,主编《中国民俗图文书系》(9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年)和《新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2002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2009年,“民俗学”课程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民间文学引论》被评为“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2007年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 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学科研究,民间口头叙事文学、民间禁忌、中国民俗史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

    2015年5月22日北师大万建中教授来辽大作了题为《民俗的生活意义》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在辽宁大学崇山校区博远楼308室举办,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的老师及12-14级民俗学专业研究生收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万建中教授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对民俗的生活意义进行了精彩阐述,从而使同学们对民俗的生活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万建中教授首先通过区分“民俗”和“风俗”概念,从而阐释了民俗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风俗是一种基本生活现象,其最本质的特征体现在“风”字上,即风俗就像风一样具有自然而然的发生性。而民俗与风俗的不同,则体现在“民”字上,即民俗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风俗,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现象的一门重要学问。然后,万建中教授论证了民俗的两大基本特征:文化性和生活性。所谓生活性就是指民俗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具有生动现实性;而文化性则是指民俗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共鸣。接着,万建中教授以形象的框架图阐释了民俗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即民俗是上层建筑中最底层、最基石、最稳固的文化,这种基石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理性基调。最后,万建中教授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我国的各种民俗现象。万教授将东西方民族形象地比喻成“食草民族”和“食肉民族”,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化选择,正是我们定居农耕的生活方式孕育了我们国家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
    第二个环节是,同学们对万老师提出专业学习上的问题,万老师对每个问题都给以了认真细致的解答。最后一个环节是,由本校民俗学专业周福岩教授对万老师的讲解予以总结。


                                                       (稿件由刘艳军提供)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有一种对“文化”的理解是“文弱书生化”,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通过阶层的流动,完成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转变。

另,讲座一般都是聆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