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新华社新闻报道禁用词(第一批)(民族宗教类)”解读

“新华社新闻报道禁用词(第一批)(民族宗教类)”解读

三、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

16.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

17.禁用口头语言或专业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不得使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

18.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僜人”,不能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僜族”等。

19.不要把古代民族名称与后世民族名称混淆,如不能将“高句丽”称为“高丽”,不能将“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泛称为“突厥族”或“突厥人”。

20.“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为一谈。不能说“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报道中遇到“阿拉伯人”等提法,不要改称“穆斯林”。

21.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报道,不要提“猪肉”。

22.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写作“杀”。

TOP

第16条,这一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符合实际。
比如“回回”,在明以前,是对从西域进入中原的穆斯林的统称,这个词源于“回鹘”,因此有时又特指宋金元明时期的突厥语民族,甚至特指今维吾尔族的先民。而到明中后期、清代,回回一词向指称“回族”过渡,回族之“回”也是来源于“回回”。所以“回回”至多是一个汉语他称,较少被认为“侮辱性称呼”。因此,使用“回回”是要注意具体所指,具体时空,这个恐怕是一般记者难以理解的,所以最好不用。

这样的例子还有,在西南地区,“罗罗”、“倮倮”原是汉族和少数回族、满族对一些彝语支族群的带有歧视性语气的他称,但是在民族史研究中,这样的族称在缺乏历史自称的情况下,不得不用。那么这样的话就不好说用不用了,而应区分特定语境、条件、情形下,如何使用。像“苗子”“回子”则是明显的歧视性、侮辱性他称,则应禁用。

至于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应使用全称,这个深表赞同。甚至新闻报道中也不应该出现“内蒙”“呼市”这样的口语简称,应称“内蒙古”“呼和浩特”。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1-29 12:32 编辑 ]

TOP

第18条,也同意,早该规范。
但也有问题,比如撒尼人确为彝族支系,那么应当成为“彝族撒尼人”、“彝族撒梅人”、“彝族子君人”,或者像“诺苏彝族”这样的称法也可以考虑。
像摩梭人,也应成为“纳西族摩梭人”较妥当,不然给普通读者的感觉就是“摩梭人”是单独族群,实际上他们和纳西族的关系是清楚的。这样的例子还有白族勒墨人、白族那马人。

像玛丽玛萨人,如果单独称呼则尚可理解,因为他们和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的族源关系尚不甚明了,但目前是归入纳西族的。
苦聪人,现已归入拉祜族,但因为他们的政治地位特殊,历史报道中单独称“苦聪人”也可以理解。
穿(川)青人,我有几个穿青人好友,她们身份证写的就是“穿青人”,这个单独称呼也可以。(但我个人理解他们是汉族族群,和屯堡人、客家人性质相仿。呵呵。)
例子太多了,还有他留人,你说彝族他留人,他们自己不认可,事实上差别也不小。那他留人还是可以单独称呼。但我认为“他留人”一词命名太草率,实际按自称音译应为“他鲁苏人”。
可见,族群支系问题复杂,新闻报道时应当谨慎,起码可以问问相关专家,大家搜一搜网上的相关新闻,乱七八糟,不堪入目。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1-29 12:53 编辑 ]

TOP

第20条
也很对。早该规范了。现在的新闻记者,最起码的“回族”“伊斯兰教”“穆斯林”“阿拉伯人”“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这些常识,都不清楚之间的关系。他们应当肩负部分起科普的任务。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很多人听说“汉族也有穆斯林”,就惊讶的不行。我们的初高中教育就应该有民族宗教常识的内容。

第22条
也很对。赞一个。
我们都是说“宰牲”,“宰”在回族汉语中是特指经过了阿訇念经的,比如宰鸡、宰羊。这和一般的“屠宰”“宰杀”是不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1-29 12:24 编辑 ]

TOP

这个恐怕只能局限在官方“新闻媒体”里,但不能扩大化,否则会激化矛盾,反而不利于民间沟通和理解。

TOP

回复 5# 的帖子

那你意思以前哪些胡说八道的报道,还应该放任不管?
人家本来就是说新闻媒体的规范,谁说要扩大化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