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小城镇建设激活彝乡文化

小城镇建设激活彝乡文化

中国民族报 2014年8月22日  □ 陈武帅

  走进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一排排独具彝族民居风格的房屋屹立在道路两旁,具有彝族美食特色的农家乐让人流连忘返。整洁宽阔的民族文化广场和海草赛马场,成为展示彝族原生态文化的舞台;白色的墙上,绘有展现“撮泰吉”舞蹈、月琴表演、铃铛舞表演、彝族婚俗等场景;电线杆、路灯穿上了彩绘的“花衣裳”;商店、宾馆和小饭馆的招牌则均采用彝汉双语书写……这是板底乡小城镇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

  近年来,板底乡依托厚重的彝族传统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为抓手,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老百姓安居乐业。

  板底乡板底村,一个文化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村寨,2011年,获得“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称号;2013年,被国家民委列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前,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该村多方筹措资金25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30亩、拥有120个经营门面、400余个摊位的规模化集贸市场,从此告别了无集贸市场的历史。

  安启凤做民族服饰加工已经8年了,在彝族服饰缝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一个民族服饰加工厂是她最大的愿望。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出资10万元注册了板底乡民族服饰加工厂,生产的彝族服饰深受游客青睐,常常供不应求。

  “手工缝制一套彝族服装要1个月,而用机器加工只需要3天。每套售价1600多元,是手工制作的一半,因此服装很畅销,收入也增加了。”安启凤高兴地说。

  近年来,板底乡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民族语言文字、服饰、歌舞、器乐、手工等民族文化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民族歌舞《阿西里西》、《撒麻舞》、千人铃铛舞、乌蒙欢歌等,被开发为板底中小学课间操。

  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使游客纷至沓来。今年,板底乡举办的“苦荞花摄影节”吸引了众多摄影家的眼球;板底乡“火把节”也登上了央视四套荧屏,为宣传和推介板底民族风情旅游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板底乡民俗文化旅游的品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