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客邮”在西藏近现代史的作用——以信息传播为例

“客邮”在西藏近现代史的作用——以信息传播为例

  “客邮”在西藏近现代史的作用

  ——以信息传播为例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12级中国少数民族史 112212304 王亮 叶健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清末英印殖民主义入侵我国西藏时所开办的“客邮”这一侵略产物的简短历史,着力分析英印殖民者将其做为信息传播的服务中介对我国进行经济、政治与军事活动。作为现代信息传播在西藏的最早产物,为西藏的信息传播打下了现代化的基础。通过与当时我国在西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个国家要实现有效的边疆统治,必须要以系统的信息传播体系为基础,尽早建设信息传播机制,才能在信息传递与舆论两方面占据制高点。

  关键词:客邮;信息传播;边疆治理

  一个国家主权无法得到保障,其信息传播也就为外国入侵者所占有,并为殖民活动服务,由于受此牵制,本国的信息传播力因后发弱势将大大削弱。“客邮”这一特殊的邮政在中国的形成,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西藏的产物。所谓“客邮”,就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西藏强行开办的主要为侵略者服务的邮政。

  一

  从17世纪初始,西方殖民者就在我国西藏领土上打着“传教”“游历”“探险”和“通商”的幌子,进行各种文化侵略活动。18世纪后半叶,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据点的英国殖民者逐步探寻西藏的各种信息,为其殖民侵略活动做先期调查。1772年,英国人皮格尔打着“通商”的借口,溜进了西藏,搜集各种情报。此后,英国人便以各种借口来往于西藏。虽然是极少量的人物,但是从西藏攫取的各类信息极为重要的。主要是地形、人口、交通、经济等方面信息,比如,西藏边境入藏的地形勘察、西藏需求广泛的茶叶市场等。此后,便是政治活动的开展。1811年,英国人汤玛斯·曼宁乔装打扮,化装成僧人潜入拉萨,以离间西藏地方政府和清中央政府的关系为活动目的,后为驻藏大臣阳春等人发现,将其驱逐出藏。[1]P40但英国人并没有放弃寻找机会进入西藏,只是不断地变换着手段。

  二

  1886年,印度做为英国入侵西藏的前哨阵地,首先出兵占领了哲孟雄(今锡金,当时仍为西藏藩属国),并在哲孟雄首府甘托克建立了邮政代办处。这样,甘托克的邮政代办点便随着英国的入侵活动而开始为其侵略做信息传送服务。

  接着,在1888年,英国侵略军第一次对西藏发动了侵略战争,在隆吐山战役中,由于清朝中央政府受英国施压,而命令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撤卡退兵。西藏地方政府没有执行命令,而是同仇敌忾,反击侵略者,藏军终因装备和战略上的劣势,以多输少,隆吐山战役失败。英国第一次武装侵略西藏达到了目的。其结局是,中国被迫1890年2月在印度加尔各答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强占我国西藏热纳、隆吐山、则拉里等地。[2]P299在此次战役中,前线与拉萨的军情报告速度远远落后于英军与印度基地军情输送的速度,致使英军一步步进藏,而藏军得到的指令迟迟不能到达前线而一步步倒退,隆吐山及以南的大片土地在英军毫不费力的情况下,被侵略者先期夺走,并使对方误传信息,造成隆吐山等地为英国殖民者所占。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的签订,更加助长了英国不断提出过分要求的野心。英方又不断提出了通商、通邮、游牧等问题。1893年,清政府驻藏官员被迫与英国在大吉岭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英续约条款》,共十二款,其中第七款规定了双方来往传递文书的办法:“印度文件递送西藏办事大臣,应由印度驻扎孟哲雄之员交付中国边委委员,由驿火速呈递。西藏文件递送印度由中国编务委员交付印度驻扎哲孟雄之员,照章火速呈递”。[3]P41第八款又规定:“中印两国所有往来文稿自应谨慎呈递及往来送信之人,亦应令两边委照料。”[4]P42在条款中,英国不通过中央政府而直接与西藏地方政府进行的“文件递送”的要求,是对我在藏主权的进一步蚕食,为英国下一步利用此便利越过中央政府及清中央驻藏大臣与西藏僧俗上层直接交流,甚至以此直接地进行分化西藏上层,鼓动西藏上层与中央王朝对峙埋下了隐患。

  为进一步扩大在藏势力,英国人并没有甘心紧紧达到通商、“文件递送”的目的。1903年7月,英军上校赫斯班率军侵入我西藏康马宗(现日喀则地区南部康马县),并在康马宗设立了第一所战地邮局。这是英国人在西藏境内开办的第一所邮局,便是“客邮”在西藏的开始。据英国人哈沃贝克所著《西藏邮票及其邮政史》一书中提到,这家邮政所在短短的5个月中使用了八种邮戳,有的邮戳中还有编号。由于时间的短促和条件的限制,这些邮戳都是不正规的。[4]P46除此分析外,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康马宗所办邮政所为军民两用的邮政所。一方面为英军军事情报传送于印度与西藏之间。另一方面,除英国内部人员用于与印度、与英国之间的通信外,为以后的西藏人与印度由于信仰关系而通信通邮提供了便利。但是,后一形式在最开始并没有得到藏族上层和普通民众的认可,只是随着英国对西藏侵入的深入和西藏上层对英态度的变化而发生了作用。

  1904年,在西藏江孜,西藏军民为抗击英国侵略者,与敌人浴血奋战,奋战三个月后因粮尽弹绝,被迫突围。这就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江孜保卫战。在此次战争中,从双方实力和作战时间上看,西藏军民1.6万余人对抗英军3000人的进攻,虽然人数上占有优势,但英军除现代化机枪大炮的火力猛攻外,其先期以邮政局作为幌子而对西藏进行勘察和情报传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英军所占西藏城镇的步步深入,军事上步步为营,战地邮政局也一一建起,从而建起一条可靠的军事信息网,为其及时与后方进行联系,及时补充兵员与物资,进行进军提供便利。他们不仅在江孜驻扎军队,还架设电线直达哲孟雄和印度。为后期加深电报线进行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

  当时清政府方面对于西藏信息传播呈现出,一方面西藏的各种事务的决策须经西藏噶厦政府和驻藏大臣一起商议解决,另一方面像外敌侵入,西藏内乱等事要上报中央得以裁定。英国入侵我国西藏,中央与西藏的信息传递在西藏之外的北京至成都之间以电报线连接,在成都至拉萨主要靠驿站这一传统方式进行传送。拉萨至成都多山路,崎岖难走,部分路段驿马也难行,所以往来信息传送单方面就须一个月以上。双向进行政令的通达需要近两个月,这样,西藏的信息不能及时传至中央,造成中央对西藏的侵入动向一时难以捉摸,而英军的后方哲孟雄用完善的邮路系统相连,且路途很短。这种情况指导20世纪30年代还存在西藏与中央信息不畅的弱势。据我国藏学界老前辈柳陞祺先生上世纪30年代在西藏的回忆录中讲,从西康、青海、云南到拉萨要两月乃至三个月,印度与拉萨之间又有闲点,而拉萨于任何内地之间却没有,印度与拉萨之间有邮政,住在拉萨,要与内地以及世界各国通讯、信件必须经印度邮政的传递。至于我们的邮政,最西只到金沙江东的西康德格县,而与隔江以西的西藏中断,没有联系,须靠便人传递。[5]P40

  这样信息不畅、反应缓慢导致英军能在1904年3月31日侵入江孜至同年8月3日侵入拉萨,清政府竞没能及时发令派出军队迎战英军,仅凭西藏军民苦苦支撑。虽然清政府在外交上对于英国明显占劣势,但其落后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英军侵入拉萨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周德仓教授的《西藏新闻传播史》介绍,1904年9月,英军侵略军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拉萨条约》之后,于同年年底撤出了西藏。但根据这一条约第五条“西藏应允,所有自印度边界至江孜,噶大克通道不得稍有阻碍,且应随时修理,为副贸易之用”。[6]P117以此用邮政所所联成的邮路以对西藏进行经济与贸易侵略。

  三

  1908年4月20日,中英又签订了《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该章程允许英国在西藏境内开办邮路。规定“往来边界传递邮件所用传递夫役,……凡于所经之处应由地方官尽力相助,与藏官所用传递文件之役夫同受一律保护”。这一章程,使英印在西藏长期开办邮政所的这一侵略行为得以确立。使原来的战地邮局均变为英国的邮政代办处。亚东至拉萨设立了十二个外国驿站,亚东噶大克设有电信局。自帕里到江孜的轻班邮件每隔一日发班一次,重邮包(包裹、印刷品)每星期发班一次。

  由此,以条约形式确立的西藏“客邮”的确立。据周德仓《西藏新闻传播史》所载,1907年2月,驻藏大臣联豫向清廷呈递《详陈藏中情形及拟办各事折》,提出推行“新政”的主张。其中担心当时西藏“电路未通,邮局未立,影响公务传递和军事建设。[7]P119此时英国第一次侵略战争已结束三年,当时西藏地方与中央的信息传递可见一斑。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央蒙藏委员会主任黄忠信入藏致祭十三世时才带进去中央与西藏直接联系的电台。

  四

  至1947年,印度宣告独立,英国在西藏所办的商务和邮政被印度所继承。当时印度在亚东、帕里、江孜三地设有的邮电机构公开对西藏本地营业。

  邮政方面,邮路从中印边境通往江孜,在沿途驿站内设有邮差,负责用蓄力转运邮件。

  电信方面,自20世纪20年代,英国在中印边境开办有线电报,通往江孜,并沿线设维护点。

  邮政、电信方面的所有设备,经营均为印度政府所掌控。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西藏的“客邮”遗留问题,仅仅宣示了对西藏的主权。所以西藏的“客邮”并没有因为英国的撤销对印殖民而撤走。在西藏这一殖民侵略行为为印度所继承。直至1955年4月1日,印度政府将西藏所办邮政正式交给中国为止。据《中国西藏邮政史》的介绍,为印度所接管这一时期西藏邮政发生了奇特的现象:1954年有一封自拉萨寄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信封上共贴了三种邮票,一种是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邮票,一种是新中国邮票,到达江孜后又贴了印度邮票。[8]P54这是邮政史上罕见现象,成为邮史奇闻。这种殖民依存仍旧在持续着印度势力在西藏的信息攫取活动,为西方在1959年之前的继续策划、分化西藏上层势力,进而煽动十四世达赖改变立场,外逃印度,公然站在分裂祖国的立场上起到了反面的信息传播作用。

  五

  “客邮”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存在共51年(1904年至1955年),虽然为西藏近代的新闻传播事业之源,受到当时西藏上层的接受和欢迎。但是作为英殖民主义对西藏侵略的手段之一,并为其军事行为、商业经贸及分裂中国的政治目的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由此可得,一个国家要实现其政治统治,必须实现其信息传播媒介的首先控制,这是一项行政系统的基础工程。信息的畅通才能使行政管理更加有效,其他各项活动才能得以保障。这样深刻的历史教训让我国近代对边疆西藏的统治费了不少周折,但也起到了警戒作用:即清末张荫堂新政中办理邮政所的措施。国民政府官员入藏后建邮政局,携带电台,以及中共中央解放西藏伊始,就对西藏新闻传播体系进行有效地建设。

  参考文献:

  [1][3][4][8]刘原.西藏邮政邮票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

  [2]黄玉生,顾祖成等.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

  [5]柳陞祺.拉萨旧事[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

  [6][7]周德仓.西藏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 本帖最后由 yejian85 于 2013-11-30 13:19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