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年会讨论】论文提要与作者简介

叶涛:

东岳信仰的在地化探析——台南东岳殿考察札记

起源于山岳崇拜的东岳信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官方正统祭祀与民间神灵崇拜两种不同的信仰传统,东岳信仰的民间传统又因时代变化、地域差异、佛道教因素的介入等缘故,各个庙宇都有其在地化的过程。
东岳信仰自明末传入台湾以来,结合地域文化的特点,适应当地民众信仰的需求,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仪式,在台湾民众的信仰文化中独树一帜。台南东岳殿是台湾东岳信仰的起源地,可称作是“全台首庙”。
本文从东岳信仰在地化的角度,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对台南东岳殿的历史源流及其现状进行考察,特别关注到台南东岳信仰的仪式在区域民众信仰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并从东岳信仰的历史与功能等方面,对台南东岳信仰及其庙祀的价值予以初步探讨。

【作者简介】叶涛,1963年生于山东省费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TOP

余敏先:

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的尴尬生存状态
(一)尴尬的学科定位;(二)尴尬的课程设置;(三)尴尬的研究队伍。
二、中国民间文学陷入困境的原因解析
(一)历史的原因:五四知识分子的这种优越心态自觉或不自觉地导致了民间文学研究对象的狭窄和模糊。首先,把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限定在“劳动人民”这一范围,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其次,受阶级意识的影响,“劳动人民”一词被冠以鲜明的政治色彩。
(二)学科自身的原因:1、搜集整理的方法不够科学。2、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重新界定民间文学
(一)民间文学概念的重新界定;(二)民间文学重新界定的理论意义;(三)民间文学研究的理论核心
四、机遇与挑战

【作者简介】余敏先,女,安徽寿县人。硕士。安徽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学。

TOP

张多:

信息社会与现代民俗学发凡

信息技术革命为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之变革,网络上的日常生活成为现实。现代民俗学研究必然面对信息社会为人类带来的急促“变迁”。民俗事象和民俗主体在信息的世界里同样构成了一个生活的整体。民俗学在研究信息社会的民俗时,要关注“民”与“俗”关系的重置;信息时代新民俗的产生与传统民俗社会的转型;信息社会的生活事实与变革。而要研究这一命题,就需要先提出信息社会民俗学的概念,关注它在普通人的经验和意识中如何呈现,并阐述其基本轮廓。
信息社会的民俗变迁与全球化、城市化、发展、危机等人类社会面临的转变性难题息息相关。信息时代的日常生活决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虚拟投影,因为网络世界本身正在改变着日常生活。技术的发展永远是普通人难以预料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超出了人类文明史的任何经验。民俗在适应这变革的时候,一方面是发挥自身所长的调试机制,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种种挑战。民俗背后那个“意义世界”指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的“意义”也同样会在信息社会生根发芽。变化太快,经验太少,这就是面对信息世界的困惑。我们正在经历人类有史以来最急促的一次文化变迁。

【作者简介】张多,男,回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11级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俗理论、民间文学。

TOP

张虎生 陈映婕:

转经:身体的救赎之舞

身体是一架复杂的文化机器,不纯粹是生物性的,同时也是历史的、文化的、经验的、惯习的和传承的。特定的文化模式对身体自有一套文化定义和管理、运用方式。宗教与身体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宗教不仅强调创设一套系统完整的神性宇宙观,还重视用身体去实践教义与教规,从而达到宗教式灵与肉的契合。在西藏社会传统的宗教体制下,藏传佛教并不十分要求西藏的广大普通民众对教义持有深刻而全面的认知,只强调出于一个极度简化的宗教诉求,去执行极度简化的身体实践,并且用人生最大化的时间反复进行操演。西藏的广大转经人对身体的宗教式运用,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达到了一种极高的水平。他们以身体和行为展演为核心的日常宗教实践,都是用局部或全部的身体,严格操演着特定的宗教规范和治疗仪式,从而达到人和神之间的沟通。

【作者简介】张虎生,西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历史学(藏族史)硕士,法学(民俗学)博士,艺术学(戏剧戏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历史、西藏文化、民俗学等。陈映婕,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员,民俗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俗学、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TOP

张金荣:

试论清明传统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的消解、变异和传承
——以北京地区清明节习俗为例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俗流传已久,深入人心。但是在现代城市空间中,清明节俗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城市,作为周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较之乡村,它自身新陈代谢的速度较快,民俗活动本来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现代化的变迁日新月异,生存环境的改变,国家政策的干预,参与主体的变化,生活的多样化更是对清明节传统习俗造成很大的冲击,一些传统习俗逐渐消解。清明的节日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异,由传统的以血缘为单位,向以地缘、业缘、学缘为单位转化,公众活动的增加,新的表达方式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清明节的内容。在城市空间中,虽然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着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使得人们经常在科学与传统的路上徘徊,在政策与情感之间挣扎,持续原有清明节节日行为有了一定的困难,文化变异也在逐渐改变着原来的传统,但是仍然有一条情感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感恩,本文将沿着这条主线展开论述,呼吁人们思考生命、感恩生命、热爱生活。

【作者简介】张金荣,女,籍贯:河北,北京联合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文化史,指导教师:张勃。

TOP

张勇刚:

客家古村──江西赣县白鹭民俗田野调查

客家古村白鹭位于江西赣南地区赣县,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江西客家古民居村落,民俗文化极其丰富。

【作者简介】张勇刚,男,1978年生,汉族,安徽庐江人,现为赣南师范学院民俗研究生,曾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

TOP

朱以青: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

文化生态、文化多样性问题的提出,是传统文化在危机中寻求保护的一种内在诉求。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但20世纪末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文化的同质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之下,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面临生存危机,文化差异减小,文化趋同加剧,文化多样性锐减,文化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在新千年到来的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通过了《保护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文化多样性由此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有关文化多样性研究及实践中,无论是学术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生态环境不但塑造了人类不同的体质,也塑造了人类不同的文化模式,由此形成了人类多元的文化。犹如生物多样性之于自然界,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文化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文化是文化生态系统生命力的体现,是文化生态平衡的保障。对此问题的关注表明人类已开始反思原有发展模式,为了人类的普世价值,尊重他者文化,尊重文化差异,保护各种面临消亡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

【作者简介】朱以青,1987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后在山东大学从事教学及编辑出版工作。

TOP

蒙文论文 存目

席·哈斯巴特尔: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教授、博士
《胡尔奇布仁巴雅尔说唱的<胡仁乌力格尔达那巴拉>的创新性》

哈斯其木格:赤峰学院蒙古文化历史学院,教授、博士
《蒙古民歌与民俗学的关系》

铁安: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科尔沁乡土传说中体现出的生态观》

毕力棍达来: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关于史诗<江格尔><总论>中的“三”数》

阿赛音吉日嘎拉:鄂尔多斯市额托克前旗民政局局长、祝颂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鄂尔多斯祝颂词的几点特征》

何赛音朝克图:赤峰学院蒙古文化历史学院,副教授
《关于蒙古族饮食禁忌的多维度考察》


萨义: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副教授
《关于蒙古民俗搜集与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八宝:赤峰学院蒙古文化历史学院,博士
《萨满诗歌的演唱习俗》

阿民布赫:赤峰学院蒙古文化历史学院,教授
《蒙古族祭火习俗》

TOP

================================  完  ===================================

TOP

         辛苦楼主!

TOP

楼主楼好高

辛苦了

TOP

感谢……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辛苦了!!!留待学习!

TOP

又是一次盛大的聚会,别忘了帮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版面,顺便约稿喽,学林,文化产业 ,还有会议通讯稿别忘给我

TOP

楼主辛苦,学习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