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洋节”凶猛来袭 “土节”路在何方?

“洋节”凶猛来袭 “土节”路在何方?

“洋节”凶猛来袭 “土节”路在何方?

九江新闻网   时间:2009-01-20 06:31:16   来源:九江新闻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也日益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在生活快节奏的都市中,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洋节”也越来越受人青睐,很多传统节日在今天就越发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曾几何时,当我们试着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节味”已被“商品大潮”淹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面对来势凶猛的洋节,传统民俗节日又如何才能站稳脚跟。

元旦VS圣诞 圣诞狂欢元旦冷

  随着2009新年钟声的敲响,2008年已经走到了岁末。也许是元旦和春节相隔太近的缘故,又似乎是圣诞节越来越为人所喜爱的结果,每年的元旦总是少了几分热闹,多了几许冷清。走在大街上,我们总是感觉不到新年的味道:商场布置的还是圣诞树、圣诞老人;超市里虽然已经布置得红红火火,但那都是为迎接春节而做的准备……与刚刚过去的圣诞和即将到来的春节相比,每年元旦的味道似乎特别淡。

  今年,九江的腊月四处寒意袭人,但这却丝毫没有降低市民们迎接圣诞的激情。2008年的12月24日,西方节日中的“圣诞节”,九江的街头又着实“火”了一把。彩灯、彩球、礼品、促销和圣诞老人,让九江的繁华街路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而前来感受快乐的年轻人群体中也多了许多中年人的身影。圣诞节当晚,九江市区处处车水马龙,各大商家更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各种促销活动、文艺演出以及造型别致的圣诞树更是将当晚的节日气氛演绎得淋漓尽致。

  时隔一个星期,我们再次迎来我国的传统节日——元旦。当晚,记者发现,联盛、派拉蒙、步步高等大型超市商场似乎“忘记”了元旦的存在,圣诞的气息似乎还没过去,春节的气氛已经初露端倪。许多超市外的玻璃上还贴着“圣诞老人”、喷着“圣诞快乐”的字样;干货、冷冻食品、礼品盒等春节的必备品已早早摆在了超市里最显眼的地方。一家超市的负责人介绍,元旦当天的客流量比圣诞节至少减少约三分之一。

  面对这种现象,我市有关人士分析:元旦处在圣诞节和春节之间,身处夹缝难聚人气。对于越来越喜好过节的国人来说,刚刚过完圣诞节,接下来的春节才是最重要的节日。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把元旦当成了一个双休日来过。或许是因为生活中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太多,没有特色、没有新鲜趣味的东西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元旦前有圣诞节,后有春节,不久还有情人节,它们都有专属的人群捧场,而原本就属于所有人的元旦相形之下显得更加无所谓。

情人节VS“七夕” 情人眼里有不同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人已经记不起这一天,或者根本就没有过过这一节日。网上一份网友调查显示,有60%的网友表示没有过过七夕节,有40%的网友表示过与不过都无所谓。

  七夕节的淡漠直击着传统文化的流逝,但与之含义类似的西方情人节却以燎原之势席卷着我国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年的2月14日,那些手捧玫瑰的花童似乎从地底下钻出来一样,在大街上随时会有人跟上来让人买一束玫瑰花送给身边的女友或爱人。那些头脑机灵的商家会大肆宣传情人节促销活动。花店的玫瑰花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情人节当晚价格可能翻了几番,甚至出现脱销的局面。

  虽说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重视七夕这个中国情人节,但七夕的商情与情人节相比,还是显得有些冷清。照理说,七夕节更符合中国国情,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可七夕节为什么就不敌情人节?

  如果说七夕节是水墨画,带着一种悲凉的话,那情人节显然是热烈的红色油画,而这红色正是“浪漫经济”滋生的“温床”,也许这种表现形式并不深厚,但它却直白、热烈,符合年轻人的情趣。虽然许多人认为,只要对商家进行引导,七夕节的“浪漫经济”就会越来越红火,但许多学者则认为,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时尚的、适合现代年轻人审美需要的七夕节载体。玫瑰、巧克力是情人节的象征,但七夕节的文化符号是什么呢?一些学者还提出,与情人节相比,七夕所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在中国人眼中,情人是与婚姻、家庭、子女距离较远的一种人际关系,因此,情人节是年轻人的节日。而我们的牛郎、织女却是有儿有女的夫妻,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不仅是夫妻相见,也是母子相见,这个节日是否可以重新定位成中国家庭节呢?

“洋节”来袭 “土节”该何去何从?

  当生活方式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时,我们又如何坚守“本色”?我市有关人士认为,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因为外来节日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绝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的文化生日,要教育民众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本民族传统。“洋节”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自己。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研究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出来。节日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盛典,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

  与传统节日衰弱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地方节日至今保持了勃勃生机。去年10月中旬,北京师范大学的民俗学博士陈映婕来到浙江桐庐县富春江南岸,调查民间地方节日。在调查中,当地流传广泛的“时节”引起了她的注意。时节是当地人们非常重要的节日,重要性甚至超过春节。他们每个村子过时节的具体日期不一样,节日的长短也不一样,短的一天,长的需一周。每年下半年,他们进入过时节的时间,并以过时节的名义建立人际关系、增进业务往来,使时节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也是时节在当地流传不衰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现代都市人崇尚洋节与桐庐县时节兴盛的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紧密联系。不同的是,时节是利用吃喝扩大人际交往,而洋节是给了都市人放松的一个理由。陈博士认为,时节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历久不衰的原因,也是很多传统节日衰落的原因。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清明、端午、中秋列为法定节假日,有助于唤醒公众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但传统节日不能一设了之,要展现其形式,赋予其内涵,才能让传统节日根植于现实社会。(记者 孔凡超)

编辑:汤淑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