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国方言面临“断绝”危险 课堂该不该只教普通话?2012年01月13日 15:14

我国方言面临“断绝”危险 课堂该不该只教普通话?2012年01月13日 15:14

我国方言面临“断绝”危险 课堂该不该只教普通话?2012年01月13日 15:1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王平字号:T|T946人参与45条评论打印转发
“天乌乌,要下雨,海龙王,要娶某……”经典的闽南语童谣,曾伴随几代泉州人成长,但今天的泉州孩子却可能欣赏不了,因为他们中许多人听不懂闽南话。

泉州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一个名为《闽南语的传播与传承要从少儿抓起》的提案被摆上桌面。提案说,许多泉州孩子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对闽南语却是“不会说,连听也是一知半解”。学校老师给孩子评价是:“没有‘地瓜腔’,发音标准。”正面评价的背后,却是文化传统流失的堪虞现状。

在中国旅行,从南走到北,民风民俗一路变,一个村一个山头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这种差异性正是地域文化的魅力所在。闽南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中有多重要,已经无需论证。毫无疑问,包括福建在内的各个地方如今都已经注意到当地文化的珍贵,并开始为“文化走出去”做准备。这个过程中不能忘记,方言与文化之间有不能割舍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方言正是文化的土壤之一。如果方言断绝,文化的根脉就会受损。

闽南歌曲哀婉动人,闽南语抑扬顿挫也独具魅力,没有闽南语,就没有歌仔戏,没有闽南语,福建人敦厚亲切的“地瓜腔”和福建性格都会走样。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在地的才能“走出去”,福建不能没有闽南语。

“当我们的子孙后代听南音如聆‘天外之音’,看高甲如观‘哑剧小品’;只懂得现代汉语‘日历’、‘台风’、‘客人’,而不会说闽南语‘历日’、‘风台’、‘人客’,那真是闽南人的悲哀!”委员们在提案中提出,通过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闽南方言课程,建设闽南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等措施,传承闽南语。

从娃娃抓起,教会他们标准的普通话,也教他们把祖祖辈辈使用的语言传承下去,这确是目光长远的意见。

相关新闻:·既要推广普通话也要保护方言·“多文化之都”浙江廿八都 141种姓氏13种方言·由浦兴路街道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四幕方言剧《情满家人》日前在浦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上演。·申城将建吴方言文化博物馆何亮亮:普通话方言应并存 民众可相互学习我国确定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闽南语 孩子会 闽南话

TOP

方言在现在的未成年人中的掌握情况表现出“普通话化”,原因主要有“母亲语言影响普通话化”、“同龄人方言古音弱化”“语言环境普通话化”。但是这并不是“推普”之过,是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随着“地球村”的形成,语音趋同不可避免。

TOP

是的,是这样。可是我们就对方言再没有什么保护的措施吗?还是对于方言,就根本没有必要去采取措施保护?对方言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吗?希望大家讨论!

TOP

目下实际是,推广普通话已然用不着太费力,反而保留方言艰难。珍惜即将消逝的本地文化,其实核心是使我们尊重切身生活,小地方也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其实很多保留传统的努力,明知道很多项目最终会彻底消失。但我们在努力,这份坚守,最终化为一种爱惜自己 爱惜周围人的健康品质,文化多种可能性的幸福选择。而非操之过急的跟随大潮流,撞到走的慢的父老乡亲

TOP

保护方言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问题在于,我们以哪个时期的方言为“标准”?同一种方言,从十几岁到八九十岁的年龄段,方音都不一样,新词产生和旧词消失也不同。同一种方言,不同社区的方音也不一样。我们难以找出所谓标准音。方言学上也只是说“代表方言”,不等于标准。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倡导个人(个体)注意使用和关注“母语”方言。至于要求大家都学习方言,分辨方音差异,那是语言学学者的任务啦。
      方言的变化是自然规律,我们不能强行逆转,只能尽量保留下语言资料,作为文明史的承传手段。研究方言是必要的,人为改变方言变化时不必要的。推普客观上加速了汉语方言的同质化,但是方音自身的抵抗力也是在起作用的。普通话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吸收方音,国家标准也是要根据语言的自然变化而修改的。
      愚见愚见,,,,

TOP

其实每个地区的方言还是很强大的,尤其是一些小城镇。

TOP

湖北黄石和咸宁的方言就比较难懂。我的同学说阳新方言,字的发音多半是第一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