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将出台 姓在前名在后

《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将出台 姓在前名在后

《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将出台 姓在前名在后

中新网 2010年10月18日 04:11 来源:新京报




  人名拼音应“姓在前名在后”

  《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即将出台,标点符号、数字用法规范已完成修订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昨天表示,《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即将出台,此规则将明确规定,人名汉语拼音拼写方式予以统一,要求姓在前名在后。

  专家称姓名拼写存乱象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首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闭幕。李宇明昨天会议间隙接受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会出台一系列相关规范,其中包括《标点符号用法》和《数字用法》修订,《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和《汉语拼音正词法》的修订等。李宇明介绍说,现在人名汉语拼音拼写上出现了比较混乱的现象,需要规范。“国际场合的运动员和国际会议上的学者姓名书写都有这个问题,把外国人也搞乱了。”

  同时,《标点符号用法》和《数字用法》修订工作在技术上已经完成。李宇明介绍说,此次修订就是对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用法的规范和认可,比如数字用法修订,主要涉及的是对阿拉伯数字用法的修订,“比如3、5人”现在规范使用为“三五人”,标点符号用法上比如标题上允许用空格等。

  方案公布时间取决于行政程序

  李宇明表示,《标点符号用法》和《数字用法》的修订在技术上已经完成,已经经过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在正在走行政审批报批程序,“至于啥时间能向社会公布,要看行政程序要多长时间。”

  李宇明称,《标点符号用法》《数字用法》修订的态度比较审慎,到各地都进行调研。去年7月至8月,《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的44个汉字字形微调问题成为最受关注和质疑的问题。

  - 观点

  “自主招生应树立母语精神”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昨天批评说,高校领导人获得招生自主权之后,不考语文反映了国人没有树立母语的精神。

  此前媒体报道说,在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中,上海有四所高校或放弃了对理科生考察语文科目,或干脆规定全部考生仅测试数学和英语两科。

  李宇明表示,现在确实存在母语教育的弱化现象,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语文课并不感兴趣,如何让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是语文教育的一个课题。昨天对出席研讨会的专家的现场调查显示,母语水平的滑坡问题是专家在语言文字问题上最关心的问题。(记者郭少峰)

TOP

人名拼写宜遵从公序良俗

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19日 18:48 来源:每日新报

  17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称,《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即将出台,它明确规定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要“姓在前名在后”,而《规则》的公布时间,只取决于行政程序(详见07版)。

  诚然,把“张三”拼成“San Zhang”,不过是公民权利范畴的个性选择,即便不规整,谁也碍不着。如果非得立法矫正,不但像是“强扭西瓜”,还有越俎代庖之嫌。更何况,对于国人而言,姓名的拼写次序与传承已久的姓氏文化休戚相关。因此,保障民众姓名权,尊重其姓名拼写的自由,是权力谦抑和权利维护的题中之义。

  然而,名字的“元功能”,无疑是便于识别。姓名拼写讲求规范,也正是为了简单易认,减少社会交际成本。不然,无序可循之下,人家很可能“颠名为姓,认知错位”,把“张三”叫成了“三张”。事实上,正因缺乏明文规范,在国际交流场合,不少人在名字书写上姓名混淆,如同一团乱麻,令人难以厘清。化解繁琐的姓名辨识问题,解颐之方就是确立细节化的书写规范,孰先孰后,让人一目了然。

  事实上,过分夸大姓名拼写的“自主权”,也容易陷入“权利绝对化”的迷圈。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拼写姓名,既是为他人识别添了便利,也是规避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做登记、交换名片等。要带来双重裨益,增添生活交往的便捷性,就不可能不在“姓名拼写的权利”上作出适度让渡。

  故而,立规则限制“姓名拼写”的自由,也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现实演绎。捍卫姓名拼写的权利,与遵循拼写规范的义务,就像公民社会性的“硬币两面”。追求书写个性,不应摒弃遵守拼写规则的前提。

  当然,“先姓后名”也体现着民族的文化认同。长期以来,我们的名姓称谓就保持着自身特质,统一规范,也是对姓名文化的一种秉持。在北欧许多国家,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人名词表,抵制“新潮”或强势的“洋名”入侵,也拒绝违背识别规律的姓名,以维护姓名传统。

  姓名拼写,宜遵从公序良俗。当情绪化的执拗,肯向统一性的“先姓后名”拼写规则“低头”时,你我的名字,才能既易于识别,又能映衬出自身的文化气质。

  文/佘宗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