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渔业节庆开发研究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中国渔业节庆开发研究

中国渔业节庆开发研究
            柴寿升,常会丽
    我国形形色色的节庆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类型多样的节庆活动遍地开花,传统节日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许多新创的和外来的节庆活动也是日新月异。节庆活动的繁荣与近年来节庆旅游的异军突起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各种各样的渔业节庆,如开渔节、钓鱼节、海洋节、渔人(民)节、鱼饰节、海鲜节等借节庆旅游的东风也日趋红火。我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节庆资源,但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现阶段国内学术界对渔业节庆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在把握渔业节庆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其对举办地产生的效应,进而总结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对渔业节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渔业节庆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般认为,渔业节庆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海洋、江河、湖泊、湿地、滩涂等水域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渔业、渔村、渔民资源为依托,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有组织的节庆活动。近年来我国渔业节庆发展很快,种类日益繁多,规模日渐扩大,影响也更加深入人心。渔业节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和渔业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导致人们对一些超自然的力量顶礼膜拜。辽阔的江河、浩瀚的海洋神秘莫测,人们对其既依赖又敬畏,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想象出来的可以护佑他们平安的各种神祇身上,并广修庙宇祭祀和供奉。渔民出海从事渔业生产活动前通常都要祈求神祇保佑他们顺利平安,这就是渔业节庆的最初萌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奠活动作为习俗世世代代保存下来,并且得到丰富和发展。现在的渔业节庆已经淡化了当初的迷信色彩,主要是作为一种地域或行业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当前,伴随着节庆旅游的日益火爆,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当地旅游业,一些传统的渔业节庆在形式、内容甚至举办日期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动和调整,以期更符合游客的口味,同时在原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普遍增加了商品展示和其他各种经贸活动,这些节庆已不再只属于民俗范畴。另外,许多地方政府以本地的自然生物和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新创办了一些渔业节庆活动,如螃蟹节、龙虾节等,其内容也更丰富,大都涵盖民俗展示、文艺演出、体育竞技、商贸洽谈、经济文化论坛等各种活动。

二、渔业节庆的主要类型
    根据所依托的核心资源的属性,渔业节庆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一)民俗文化类
    主要是以涉渔(海)民俗为主题的渔业节庆,根据各地民俗的不同往往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民俗类渔业节庆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渔业节庆,体现了海洋、渔业独特的文化形态,在文化传承的连续性上,许多民俗渔业节庆世代相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民俗类渔业节庆影响普遍较大。如已经成功举办六届的福建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节,让人们体验到了妈祖文化的独特魅力。祭海节也是独具特色的民俗类渔业节庆。“祭海”是沿海渔民在出海时祈求神祇保佑的盛大典祭活动,青岛地区渔民历来有祭海的习俗,以即墨田横镇周戈庄的祭海活动最代表性,迄今已有500余年的悠久历史。此外,较有影响的民俗类渔业节庆还有澳门醉龙节等。
  (二)特色产品类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水产品,形成当地的优势和拳头产品。以这些水产品为主题,举办各种节庆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拓展销路,造就品牌,同时也能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吸引广大的客商和旅游者,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如泗洪、高淳的螃蟹节,盱眙、合肥等地的龙虾节,浦口的青虾节,青岛红岛的蛤蜊节等,还有各地异彩纷呈的海鲜美食节,系统地宣传推介了地方特色海鲜美食,挖掘、弘扬了浓郁的海鲜美食文化,推动了旅游业和饮食业的发展。
  (三)体育竞技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为提高生理机能、改善生命质量,强身健体意识逐步增强。利用水域资源开展体育健身运动,亲水戏水,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由此也形成了各种体育竞技型渔业节庆,如各种类型的沙滩排球、帆船、帆板、滑水、游泳、泅渡比赛等。各地举办的龙舟节、海钓节、钓鱼比赛,如威海国际海钓节等,也是人们休闲放松,健身娱乐的有益形式。
  (四)艺术观赏类
    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开展艺术活动古已有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间艺术走向了市场,贝雕、贝画、渔民画和渔饰艺术节等艺术型渔业节庆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各地举办的沙雕节成为艺术类渔业节庆的常见形式。
  (五)综合类
    以各种类型的综合性的海洋节、开渔节、渔业博览会为典型。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的青岛海洋节是国内第一个以海洋知识、海洋科技、海洋产业为主题的大型科技文化节,在国内外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各地举办的开渔节,也有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趋势。象山开渔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如今早已超越了当初的范畴,涵盖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祭海开船仪式、海鲜美食节和经贸洽谈会等,综合性程度更高。

三、渔业节庆对举办地的效应与影响分析
  (一)促进渔业和渔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民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类有责任也有义务加以传承与保护,而民俗文化有相当一部分依托节庆活动来体现。合理开发民俗类渔业节庆资源,能有效地促进渔业、渔村、渔民等传统渔业文化的认同和传播,也使一些渔业和渔区民俗风情得以保留并有所发展,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另外,渔业节庆作为渔区的旅游吸引物,是渔区发展节庆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这在主观或客观上都促进了涉渔民俗的保护。例如,龙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一种,其产生、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湖南省岳阳的汩罗江是龙舟文化的发源地,每年在这里举行的岳阳国际龙舟节弘扬了屈原的“求索精神”,展示了“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龙舟文化内涵,极大地促进了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
  (二)丰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当前大多数旅游资源是静态的,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较差。渔业节庆活动使地方渔业文化以动态的方式得以再现,丰富和完善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类型与结构,实现了旅游地旅游资源动与静的完美组合,提高了旅游的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度,增强了旅游地的吸引力。如湄洲妈祖文化节的举行,将静态的妈祖岛与动态的文化节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提高节庆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善城市形象节庆。
    活动期间高强度、全方位、大规模的宣传报道以及所引起的广泛关注,往往会形成巨大的轰动效应,使人们对整个节庆举办地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短期内强化节庆举办地的城市形象,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中国盱眙龙虾节相继获得“IFEA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2006年度中国十大节庆”、“中国十大饮食类节庆第一名”等称号,大大提高了盱眙在江苏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带动性强、涉及面广的产业。渔业节庆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带来大量游客的同时,还会带动交通运输、购物、餐饮、住宿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旅游地整体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举办渔业节庆需要一定标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在客观上促进了渔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各地以渔业节庆为契机举行的各种类型的经贸洽谈会,更是给地方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如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暨经济贸易洽谈会,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发展”的方针,突出“生态·和谐·发展”主题,自2004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仅前四届就累计给滕州市带来了超过100亿元的投资,为地方经济的发
展注入了活力。[1]
  (五)开发渔业节庆是解决我国传统渔业面临问题的有效方式当前,环境质量恶化及过度捕捞等不合理开发造成的资源衰退,与周边日韩、越南等国家渔场划界导致的渔场萎缩,自然灾害频发、油价上升引起的生产成本上升,使我国传统渔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开发渔业节庆资源,开展节庆旅游活动,发展休闲渔业,把渔业同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缓解了传统渔业生产的压力,增加了渔民收入。另外,休闲渔业是一种环保和节约的发展方式,体现了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是今后渔业发展努力的方向。当然,渔业节庆活动的开展也不免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节日期间大量客源的涌入,将给举办地交通系统、接待服务、餐饮住宿服务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还会造成噪音、废弃物污染,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带来物质供应紧张,引发物价上涨,加重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负担;如果不加以控制还可能造成景区旅游超载,使景区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影响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前节庆活动往往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导致过度商业化现象,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2]游客和外来人员涌入所带来的外部文化,会与本土文化产生摩擦和冲突,导致本土文化破坏甚至同化消失。

四、中国渔业节庆开发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发展迅速中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各地纷纷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开发出种类繁多的渔业节庆活动。但由于对资源的依赖性,渔业节庆多分布在沿海、沿江、沿湖、沿河等地。总体分布,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就全国来看,集中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湖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广大的内陆地区渔业节庆相对贫乏。
  (二)缺乏特色,主题雷同
    对于节庆活动的参加者来说,节庆的主题特色是否鲜明是吸引力的根本所在。渔业节庆活动要做大做强,靠的是独特的主题。目前不少渔业节庆的创办并不是立足本地文化和资源,而是盲目跟风、强行攀比。不少节会大同小异,形式重复,内容相似,缺乏特色。同一主题的节日在全国可以有几十甚至上百个,例如海鲜节等。
  (三)品牌意识差,宣传促销力度欠缺
    当前我国渔业节庆活动虽然名目、数量繁多,但与国外比较成功的渔业节庆活动相比普遍规模不够、档次不高,更缺乏面向世界的胸襟和眼光。通过举办这些节庆活动,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轰动效应,但能做到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的节庆活动屈指可数。[3]节庆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不足,难以做大做强,不仅是我国渔业节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更多城市节庆所普遍面临的困境。“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举办较好的渔业节庆的参与者也都以当地居民为主,外地乃至海外旅游者很少,参与的形式也以散客为主,团队很少,这说明节庆活动在宣传、包装乃至促销上都有待提高。
  (四)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化运作不规范
    目前的很多渔业节庆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政府行为的干预,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运作,这导致节庆活动普遍缺乏创新和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在全国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渔业节庆活动中,很多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有的虽经受了时间的检验而持续办了下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并加强管理。[4]另外,规范性是渔业节庆活动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很多渔业节庆活动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缺乏连续性与规范性,总体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
  (五)民众和游客的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很多地方的节庆活动只注重少数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的参加,讲究排场,不重社区参与,沦为纯粹的政绩和形象工程。另一方面,由于节庆理念上的缺乏或偏差,国内许多节庆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的倾向,在诸如主题选择、操作方式、活动内容、管理模式等方面雷同现象严重,使得人们对时下的一些渔业节庆活动失去了兴趣。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民众和游客对渔业节庆的参与度不高。
  (六)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目前大多数的渔业节庆活动缺乏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没有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思路,限制了自身的长远发展。由于很多渔业节庆活动由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低,有些领导把节庆的举办作为抓政绩工程的机会,举地方之力大张旗鼓地花上时间、精力、经费举办,却很少考虑节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政府领导的更迭、政策的改变,这些节庆活动的地位、主题、内容甚至举办场地都会随之变化,不利于节庆活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节庆品牌的培育。
  (七)节庆的文化内涵薄弱
    目前,国内对渔业节庆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一是对渔业节庆的经济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产业”看待,忽视了节庆的经济产出。二是对渔业节庆的开发利用还处在较低层次,开发中重硬件,轻软件;重节庆的表面化包装,轻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重短期利益,轻长远规划。导致渔业节庆缺乏文化内涵和发展底蕴,限制了节庆的深度发展。

五、促进中国渔业节庆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实施品牌化战略,走特色经营之路
    当前我国渔业节庆虽然数量众多,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但是渔业节庆从总体上看流于泛滥,精品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渔业节庆不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实施渔业节庆品牌化战略,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渔业节庆,用“金牌节庆”给举办地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整合区域资源,提升节庆文化内涵
    社会在发展进步,渔业节庆活动也应该与时俱进,吸纳一些新的元素,抛弃一些过时的东西。渔业节庆的开发模式,要在深度挖掘本地特色与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力求在原有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市场、旅游者新的需求和关注点,搞好节庆活动的定位。另外,渔业节庆开发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在策划方案上,要体现文化内涵;在节目的编排上也应该着力渲染节庆的文化氛围,以渔业特色文化作为节庆的核心吸引力,办好各种渔业节庆活动。
  (三)完善政府职能,走市场化运作之路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渔业节庆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走市场化道路。这需要各级政府在渔业节庆服务上把握好定位,不再大包大揽。从宏观上负责节庆的整体组织、宣传、策划与综合协调,然后把节庆活动交给市场,走出一条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渔业节庆的成功举办,不仅需要苦练内功,还需要外部推动,必须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在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推介,扩大节庆活动的覆盖面,增强节庆影响力的基础上,组织专人赴外地甚至海外市场宣传促销,在广泛吸纳本地居民参与的同时,招徕更多的外来游客和客商,切实提高节庆的知名度,深化节庆宣传促销效果。[5]民众参与性是决定渔业节庆生命力的重要方面,缺乏群众基础其归宿只能是灭亡。节庆组织者要广泛宣传,增进群众了解;另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就节庆的形式和内容向民众广泛征求意见,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节庆活动中来;在内容的编排上尽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以渔船和渔业设施为活动道具,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五)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国渔业节庆活动规模小、规格档次低、综合效益差与目前渔业节庆理论研究的滞后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基本上没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渔业节庆理论研究,理论与渔业节庆实践反差明显,不仅落后于其他学科领域,而且同城市节庆的研究也有着很大的差距,无法给渔业节庆活动提供专业、科学的系统指导,严重制约着渔业节庆的发展。中国渔业节庆要获得长远、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刻不容缓。[6]

参考文献:
[1]节会办.滕州召开第四届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暨经济贸易洽谈会动员大会[EB/OL]. (2007-08-07) [2010-01-12].http: //unn. people. com. cn/GB/22220 /87925 /98090 /6081900. htm.l
[2]张香荣.节庆活动对旅游地的影响及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 (8): 194-196.
[3]陈素平,黄波.论我国传统节庆品牌的培育[J].社会科学家,2007, (2): 115-118.
[4]柴寿升.我国城市节庆经济的发展研究[ J].求实, 2005,(S2): 107-108.
[5]郭伟.上海节庆旅游的发展对策[J].技术经济, 2001, (2): 45-47.
[6]张洁,黄远水.我国节庆旅游研究综述[ J].平原大学学报,2006, (3): 10-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