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过年还要磕头吗

过年还要磕头吗

拜年要磕头,这个习俗象是要推出历史了。我的小村庄里,各个家族逐渐也停了。这个不愿意磕头的,大约是媳妇,本来跟叔伯婶子感情就不深,怕脏了新衣服,也就可以理解了。即使很传统的老人也不是对所有人都苛求,大约埋怨自己家的媳妇不磕头。比如一个老太太就认为,人家大学生媳妇学历高,不磕头可以,你这些文盲的嫂子还跟风,作怪。
这点我不大同意。个人以为,农村走出去的所谓“人物”,更不能丢了本色。
     其实磕头也只是形式一个,一年一次,也没啥吃亏的。多转几户人家,听村民拉拉家常,这样,我们的所谓“城里人”也就多一点了解底层生活的机会。报社让记者写“新春走基层”,老记者很奇怪,年轻人怎么没东西可写。其实,到处都是线索,感人的故事。初五晚上还在卖包子的那个姑娘,二十岁不到却守着冰冷的霓虹灯。上前多谈几句,那就是很好的人物故事。
      我们的年轻人每天为电影里的爱情所掉泪,看不到 身边的感动,是什么呢,丢了本色,观望生活 浓厚的人情。怎么就丢了呢?
     记得有人描写炸情妇的高官段义和,在村里却是评价特别好的。因为他的车一进村就停下了,下车步行中,见人就打招呼,婶子大娘的叫不停。当然他是有问题的官员。但不可否认,老百姓念叨这个人不忘本。

   记得今年有媳妇搞怪,磨蹭着不出门、不磕头、不拜年,初一十五也不叫孩子出来玩。“堵上门子朝天过”。她的孩子长起来也不是村里人,因为从小就不见人。她的女儿也长大了,可大半个村子的乡亲都不认识。我相信,这孩子结婚出嫁那天,没几个村民会去看看,因为不知道有这么个孩子。可这样的孩子将来也要和公婆相处的,她这样封闭,怎么组建一个健康的家庭呢?即使将来高中皇榜,他的性格也就有大问题,因为这孩子没有学过 走出宅门 关心普通人、认识这村庄

TOP

回复 1# 的帖子

形式总是包含着最深刻的内容。心中若有感恩有敬重,头磕起来也许并不难。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感恩这样的词汇里面可能就有 施舍 回报啊 的等级思维。而磕头的确也是等级思维所存留,但目前我们需要沟通方式 我们需要关心周围的人
个人还是有些倾向于一种 西体中用的思维 我们可以保留继承祖辈的习俗 其中的内涵慢慢置换,但文化共通的一些理念 真诚沟通 关爱 永远值得继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