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端午习俗与屈原文化”大讲堂在河南鲁山举办

“端午习俗与屈原文化”大讲堂在河南鲁山举办

为振兴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2018年6月15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屈原学会共同主办的“端午习俗与屈原文化”大讲堂活动在中国最早的屈原庙所在地河南鲁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五十余人参与了研讨活动。

  大讲堂共分四讲。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教授做了题为《屈原与端午节》的主题演讲。他指出,端午节虽然并非源于屈原,但祭祀屈原文化元素的加入提升了端午节的文化品位,使其从传统的防病逐疫的民间节日,提升为弘扬民族正气、爱国情怀的民族祀典。屈原是先秦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热爱祖国,心系人民,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赢得了千秋万代的敬仰,端午节也因此成为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节日。今天我们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就是要传承爱国主义这一核心理念,让屈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连山从2005年发生的“中韩端午之争”说起,深入剖析了这一文化事件的来龙去脉。他指出,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不是中国的端午节,而是韩国本土民间信仰的产物;同时又指出,朝鲜半岛的端午节,源于中国的端午文化,是中华文化深刻地影响周边文明的标志。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汉字文化圈国家无不以学习中华文化为荣。随着近代以来国运的衰落,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开始降低。他认为,文运与国运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富强文明的国家就没有伟大的文化。

  中国民协顾问夏挽群做了《端午与屈原研究的中原视野》的学术演讲。他指出,端午习俗发源于中原,屈原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早在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就出现了祭祀屈原的庙宇,说明祭祀屈原文化早在汉代就已经在中原流行,后世中原地区的端午节更是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展开。屈原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投身抵御外辱,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为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以“端午龙舟竞渡”习俗为对象,详细阐述了端午龙舟竞渡的起源、来历以及发展演变过程。他指出,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物,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赛龙舟不仅有助于培养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更有助于提振攻坚克难的民族士气,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注入精神力量。

  当天上午,中国民协、河南省民协、鲁山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了“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鲁山)端午节“开幕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程建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活动管理处处长侯仰军,中共鲁山县委书纪杨英锋等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4000名师生朗诵《离骚》
四千名中学生在开幕式现场朗诵了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略显稚嫩的吟诵震撼了全场,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屈原像揭幕和端午祭拜屈原等仪式活动。

  大讲堂在网易新闻直播平台上进行了现场直播,高峰时段,近五万人在线收看和关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