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观音阁  武陵旧事之51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观音阁  武陵旧事之51

观音阁  武陵旧事之51
  
  武陵旧有“四寺一阁”之说,当然如今无一留存于世。四寺为青山红莲白云独松,这一阁,即观音阁。
  旧城东南角处,河水绕紧围城墙,依基石而流,正角处有一桥,昔人名之观音桥,以隔河而望为观音阁之故。
  查同治版武陵志书,桥卷:积庆桥,县治东关外,前明弘治年间,知县傅亨昌建。崇桢二年,节推许公望斗摄县事重建,康熙十一年,山水堵涨,冲决无存。普安桥即积庆桥,邑令宣葆光,徐如浩重修。邑人李昌平有记。也就是说,县治东关外,有一桥,名积庆桥,亦名普安桥,为前明所建,后清重修。但武陵县东龙山所阻隔,一水绕城而过,正东无桥可寻,仅仅东南处有一桥,即观音桥。我疑心这观音桥即前明时积庆桥。翻看同治版县志《艺文卷》,李昌平在《邑侯徐公创修桥梁义渡记》一文说:溪水自西来,绕城而东,水浅不可以航。然遇骤风急雨,则山水暴涨,洪流怒湍,势如万马奔腾,居民临河欲渡者,虽咫尺若隔千里。其后遂修板桥一架,附以小舟置水,至是虽遇山涨汹涌,民行水上皆坦途矣。这一桥位置在东关外,则与八十岁以上老人记忆相符,县东仅仅此桥,观音桥无疑即是积庆桥了。它是武陵1958年以前,过县治河进县城四桥之一了。其余三桥分别为西关街西头方义桥石桥,城南两架马家菜园木板桥。
  由普安而积庆,那是普遍安康的带有佛学意味的追求,形成俗众民间的积庆之心理么?而积庆,亦指行善积福,那依然是佛味浓厚,到乡村民间想象中的接踵而来的喜庆之事了。于是,架桥修路,积庆有余,成为当时富裕者文化追求,以振兴家族在乡里的名声。发展到后来,地以阁名,桥也随之而改,竟然成为观音桥了。而观音,那依然佛味最佳的指代称呼的。它的名字划了一个圈儿,由佛入欲,继而入佛。留在当地的心目中,是观世音的大慈大悲积庆普安。
  观音阁,县东二里,明弘治年建,康熙五十一年重修。山坏水绕,旷野平畴,倚郭眺望,娱目骋怀,诚胜境也。由此可见,弘治年间,傅亨昌不仅仅修建了积庆桥,也修建了观音阁。据同治版县志载,傅亨昌是武陵第五任知县,也是弘治年间第三任知县。其在位时为弘治十二年,正德三年离任。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后共十八年。傅亨昌于十二年到任,那是公元1499年啦。弘治一朝由于孝宗的励精图治,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称为“弘治中兴”,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认为孝宗雄才大略,不亚于太祖、成祖。由武陵一邑的山林小县,重视修桥建阁,可见一斑。
  观音桥的位置,相当于今天的月弓池桥位置,或者略微偏东一点点,因为县城旧墙当缩后十余丈处,在现在县医院正门略南处。木板桥因水涨而拆除,水势消涨而重架。过桥即见一街,那就是观音阁街。街南那片空地,解放前即观音阁,街北一山,1946年时建有“抗日烈士墓”也是在这个地方,墓碑之上铭刻众烈士姓名。抗战期间,武陵壮丁编列41000名,占全县男性人口的41%,月征兵112人。到抗战结束时,国民军事委员会恤金188人,《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171名,后查无音信者623人,其余无众统计。2010年,竹溪县城关镇观音阁村4组发现三座东汉古墓。目前挖掘了两座墓地,出土了包括陶器、釉陶器、青铜器、铁器、石器等430余件文物。出土的一组古代文书工具是十堰地区首次发现,对于研究东汉时期汉字书写及文房用具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可见文化积累厚实沉凝,其来有自。
  由文化积累而成一阁,它在当代佛学界的位置,在这个寂寞的年代里,少有人知罢了。
  2011年7月19日,“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台北树林海明寺开山老和尚、102岁高寿的悟明长老圆寂。他俗名李林泉,生于1910年,河南商水县人,1949年赴台,先后创立大悲院、海明寺、美国洛杉矶护国禅寺等,也曾担任日月潭玄奘寺,西云寺住持。
  谁个能够想到,这位名闻于世的高僧,走进佛学世界的第一步,与武陵观音阁切切相关呢?他之所以能够踏上世界“僧王”之路,第一个阶梯的步伐,最年青的住持也是在这儿,武陵观音阁完成的呢?
  李林泉八岁时,一个花明柳暗的暮春时节,一天早上,正在上学的路上,忽然碰到一个游方的和尚,同他眨眨眼。这个和尚身穿灰色僧袍,脚穿齐腿的长筒袜子,道风巍巍。他勐然看到这个和尚,心头一怔,彷佛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在那一瞬间,和尚的背影,便消失在黄沙漫漫的千年古道上了。而这以后,他的脑海里,便常会出现那和尚的影子。后来,他对妈妈说:“我喜欢穿和尚的袜子!”
  三年后,武陵观音阁住持能静法师,与其父亲会面。能静法师姓王,是他父亲的好友,成为开启他探索佛学旅程的剃度恩师。能静法师出家前曾是军队里的一名营长,脸膛见方见棱,大眼灼灼放光,手中还拿着一把三尺多长的方便铲,看起来如同少林武功高强的僧人,他说:“王伯父!听说出家修道还要练武功,少林寺的和尚都会高来高去,是不是真的呀?”能静法师答道:“孩子!和尚不修仙道,也不学剑术,和尚的目的只是成佛。但若你想学武术,伯父可以教你,且出家学佛,将来是九祖升天、同证菩提的。”也许是学武术的许诺、也许是“九祖升天”的奇闻,他对出家心向往之,于是在父亲的同意之下,以十四岁童稚之龄便依止在能静法师座下。
  武陵城东的观音阁内,他开始了四年小沙弥的生活,法名“仁恩”,号“悟明”。一开始童心未泯的他似乎并不能领悟经书之中的奥义,也难以静下心来做些研究,直到他15岁时,与《大悲忏》相遇。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午后,在寺院里晒一箱箱堆积如山的经书,无心的东翻西找中,发现了一本《大悲忏》,而《大悲忏》的忏文一开始便印着观世音菩萨的十大愿文。也不知为什么,这观音菩萨的十大愿文,莫名地吸引着年少时的他。于是心血来潮,便拿着《大悲忏》向能静师父请益。经过师父的讲解,在他的心灵深处,便对观世音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并于佛前发下大愿:“世尊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咒,而堕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自此,“观音法门”成为他毕生的修持,并大力加以弘传。
  仅仅一年之后,他便接下观音阁主持之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佛寺主持。
  几十年后,现在的观音阁,成为武陵最漂亮的沿河公园广场啦。观音阁不见踪影,烈士墓不见踪影,每日晨昏,来此游乐玩耍者众,不见有人谈论武陵的过去了的人与物啊。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3    邵子南  
武陵旧事之14  缝纫机  
武陵旧事之15  画册子
武陵旧事之16  特价书
武陵旧事之17    武衙门 
武陵旧事之18  土车站
武陵旧事之19  读书室
武陵旧事之20  菜店
武陵旧事之21   广播站 
武陵旧事之22  户房 
武陵旧事之23  药王庙 
武陵旧事之24  罪恶值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6  邓家巷子 
武陵旧事之27  自来水
武陵旧事之28  医校  
武陵旧事之29  卫生局 
武陵旧事之30  第二楼
武陵旧事之31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2  三岔口 
武陵旧事之33  南较场 
武陵旧事之34  苹果园  
武陵旧事之35  灯光球场 
武陵旧事之36  竹林边  
武陵旧事之37  汽车队 
武陵旧事之38  文化馆
武陵旧事之39  戏台  
武陵旧事之40  薪传
武陵旧事之41  交通局
武陵旧事之42  汽车站
武陵旧事之43  丁字街
武陵旧事之44  南门外
武陵旧事之45  大礼堂
武陵旧事之46  山二黄  
武陵旧事之47  建筑队
武陵旧事之48  孙世武
武陵旧事之49  三元寺 
武陵旧事之50  县医院 
武陵旧事之51  观音阁  
  
  
  
  
  
  

悟明长老.jpg


1.jpg


沿河公园十二属相亭.jpg


沿河公园.jpg


龙王垭茶.jpg


地棋亭.jpg

附件: 龙王垭茶 [时间:2011-9-16 21: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