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梁景文访谈]大仙信仰源于香港经济的成功

[梁景文访谈]大仙信仰源于香港经济的成功

大仙信仰源于香港经济的成功
——访香港城市大学梁景文教授
□ 卢云峰

《中国民族报》2008-9-19

  卢云峰(以下简称卢):您的第一本书是有关黄大仙的,您为什么对黄大仙信仰感兴趣?能否讲讲在研究中最主要的发现?
  梁景文:我最早是在1984年大年初一看到黄大仙庙的,当时庙里人山人海。震惊之余,我希望弄清楚为什么他如此受欢迎。后来我发现还没人做过关于黄大仙信仰历史的研究,或是给出其备受推崇的解释(信众给出的一般性解释是庙因灵验而受欢迎,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我不能仅仅满足于这种解释)。我写的这本书包含对黄大仙庙历史的研究和发现,以及一种对黄大仙在香港广受推崇的解释:我认为他是因为优越的区位而受到欢迎。黄大仙庙最初是在村郊的荒地,而这里聚集了19世纪50年代来到此地的流浪者和穷人。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在奋斗中,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会向黄大仙祷告,因此黄大仙也得到较好的口碑。在某种意义上,黄大仙的成功源于香港经济的成功和香港人民的成功。
  卢:您是第一个将经济范式应用到解释中国宗教的社会学家。在您看来,这种范式的优点何在?
  梁景文:这种宗教范式很有用,因为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宗教及“宗教企业家”为了获得信众和支持者是如何相互竞争的,同时帮助我们弄明白为什么历史上有一些宗教会比其他宗教更成功: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更多的服务。在一个可以自由选择寺庙或神殿的社会中,是否进入这些宗教场所取决于人们对他们的感受时(不但在香港,在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如此),这就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解释。当然,在绝大多数社会中,国家是影响宗教经济的因素,就如其同样影响世俗经济一样。
  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世事是如何发生的,但没有哪种理论复杂到能够涵盖一切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实,因为特定的事实往往比一个个的普遍理论复杂得多。
  卢:民间宗教的寺庙在中国大陆复兴很快,您认为是哪些因素带来了这场复兴?
  梁景文:人们愿意相信神存在而且会在人们期盼和奋斗时给予帮助。当听到有关某位神如何帮助人的故事后,人们就会试图向这个神寻求庇佑。于是,一些有钱的个人和团体便出于各种理由投入大量钱财在寺庙上。其中出众的寺庙就会通过很完善的管理和很好的位置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经营这些新寺庙的“企业家”则具有在寺庙规划和发展上的丰富技术和知识。
  卢: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您却非常关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那么在研究中国宗教时,您认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梁景文:一些最出色的有关中国民间宗教和寺庙的研究是人类学家做出的,对这些方面感兴趣的社会学家必须阅读和学习这些成果。


嘉宾简介:
      梁景文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对民间宗教黄大仙进行了多年的追踪研究,目前带有两个研究团队:一个主要研究香港的佛教组织;另一个团队的研究项目则是环境和能源政策,即城市如何在现在和未来应对环境危机和日益增长的能源供应问题。梁教授及其团队目前正在对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城镇进行比较,希望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他们分别是如何制定其环境和能源政策的;并希望将好的经验引入到香港。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