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日】安万侣: 《古事记》, 周作人 (译),2015新版

【日】安万侣: 《古事记》, 周作人 (译),2015新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8月1日)
精装: 22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208130524

《古事记》成书于712年,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典籍,现存最早的日本文学著作之一。
全书分为三卷,上卷所记是日本诸神的由来与神话传说故事,重心落在日本国土的形成和天皇的起始。伊耶那歧命、伊耶那美命两位神,奉天神之命造成国土。他们结为神婚,生产儿女绵延诸神,在“让国”、“天降”等事之后,最终天照大御神的后嗣神倭伊波礼毗古命出生,即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奉天命统治苇原之中国。中卷及下卷是从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的三十三代日本天皇的记事和传说,史实与虚构相混杂,所记主要是日本天皇的征讨与平乱,施政建制,皇室传说等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编辑推荐
众神,国土,君王,爱情;
捧腹,快意,扼腕,涕泣。
《古事记》,日本第一部文字典籍。它系统记述了日本原始神话与传说,于古老奔放的故事中,展开一场日本源流风貌巡礼。《古事记》承袭口传文学的生动、趣味,素材丰富,于神话、传说中穿插113首古代歌谣,孕育了日本民族诗歌——短歌的胚胎。
作者简介
安万侣,日本奈良时代(710—794)的文官,奉当时元明天皇敕令编写本书,其时官从正五位。本书是安万侣根据舍人稗田阿礼的口述,记录、编写而成。
译者: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一生著译传世约1100万字,其中翻译作品居一半有余。
目录
引言

卷上
一 伊耶那岐命与伊耶那美命
一 天地始分 /二 诸岛之生成 /三 诸神之生成 /四 黄泉之国 /五 祓除
二 天照大御神与建速须佐之男命
一 誓约 /二 天之岩户
三 建速须佐之男命
一 谷物的种子 /二 八岐的大蛇 /三 世系
四 大国主神
一 兔与鳄鱼 /二 蚶贝比卖与蛤贝比卖 /三 根之坚洲国 /四 八千矛神的歌话 /五 世系 /六 少名毗古那神 /七 御诸山之神 /八 大年神的世系
五 天照大御神与大国主神
一 天若日子 /二 让国
六 迩迩艺命
一 天降 /二 猿女君 /三 木花之佐久夜比卖
七 日子穗穗手见命
一 海幸与山幸 /二 丰玉比卖

卷中
一 神武天皇
一 东征 /二 速吸之门 /三 五濑命 /四 从熊野到宇陀 /五 久米歌 /六 大物主神之御子 /七 当艺志美美命之变
二 绥靖天皇以后八代
一 绥靖天皇 /二 安宁天皇 /三 懿德天皇 /四 孝昭天皇 /五 孝安天皇 /六 孝灵天皇 /七 孝元天皇 /八 开化天皇
三 崇神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美和的大物主 /三 将军的派遣
四 垂仁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沙本毗古之叛乱 /三 本牟智和气王子 /四 丹波之四女王 /五 非时香果
五 景行天皇与成务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倭建命的西征 /三 出云建 /四 倭建命的东征 /五 思乡之歌 /六 白鸟之陵 /七 倭建命的世系 /八 成务天皇
六 仲哀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神功皇后 /三 镇怀石与钓鱼 /四 香坂王与忍熊王 /五 气比大神 /六 酒乐的歌曲
七 应神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大山守命与大雀命 /三 矢河枝比卖 /四 发长比卖 /五 国巢的歌 /六 文化的渡来 /七 大山守命与宇迟能和纪郎子 /八 之日矛 /九 秋山之下冰壮夫与春山之霞壮夫 /一〇 世系

卷下
一 仁德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圣帝之御世 /三 吉备的黑日卖 /四 皇后石之比卖命 /五 八田若郎女 /六 速总别王与女鸟王 /七 雁生子 /八 枯野的船
二 履中天皇与反正天皇
一 履中天皇与墨江中王 /二 反正天皇
三 允恭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定各族氏姓 /三 木梨之轻太子
四 安康天皇
一 目弱王之变 /二 市边忍齿王
五 雄略天皇
一 后妃及皇子女 /二 若日下部王 /三 引田部的赤猪子 /四 吉野宫 /五 葛城山 /六 春日之袁杼比卖与三重之采女
六 清宁天皇与显宗天皇
一 清宁天皇 /二 志自牟的新室落成 /三 歌垣 /四 显宗天皇
七 仁贤天皇以后十代
一 仁贤天皇 /二 武烈天皇 /三 继体天皇 /四 安闲天皇 /五 宣化天皇 /六 钦明天皇 /七 敏达天皇 /八 用明天皇 /九 崇峻天皇 /一〇 推古天皇

TOP

  引言
  (周作人)
  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学,称为奈良朝文学,著名的只有两种,散文有《古事记》 ,韵文总集有《万叶集》。奈良朝七代天皇,自元明女帝和铜三年(公元七一〇)迁都平城,至桓武天皇延历三年(公元七八四)再迁,七十四年间以现今奈良为首都,所以有此名称,而事情极有凑巧的,安万侣奉敕编纂《古事记》,在和铜四年九月,一方面《万叶集》的主要作者大伴家持,有人说他便是编集的人,也于延历四年八月去世了。这两部书恰好正与这一朝相终始了。
  奈良朝文化全然是以中国文化为主的,在推古女帝时圣德太子摄政,定宪法十七条,政治取法隋唐,宗教尊崇佛法,立下根基,为二十年后“大化革新”的发端。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改元“大化”(公元六四五),于次年下改革的诏旨,以后天皇也有了谥号,这年号与谥法两件中国特别办法的采用,于日本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最重要的是文字的借用。宫廷政治与宗教(佛教)上用的全然是汉文,当时社会上有势力的人大抵有相当的汉文化,能写作像样的诗文,安万侣的《上古事记表》便是一篇很好的六朝文,而孝谦女帝的天平胜宝三年(公元七五一)所编的《怀风藻》里所收汉诗一百二十余篇,作家至有六十四人之多,可以知道这个大概了。但是这种借用的文字,假如想用了来做文艺作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在利用汉字偏旁,造作日本字母(假名)之前,不得不暂时借用整个汉字来拼音的方法,写成一种奇怪的文体。不过这也不是新的发明,中国翻译佛经里便有这一体,即全篇的咒语固然如此,此外经中重要语句,也时常这样的保存原文的音译,如《妙法莲华经》中普门品中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一例。奈良朝的文学作品,便是以这种文体写作出来的。
  《古事记》三卷,据原序所说,是和铜四年(公元七一一)九月开始编集,于次年正月完成的。编集的人是安万侣,口授的是舍人稗田阿礼,而最初审定的乃是第四十代的天武天皇。所以安万侣的工作只是在于编写,不过这工作也是不可看轻的,盖事属初创,有许多困难的事情,《上古事记表》中说得好,特抄原文如下 :
  “然上古之时,言意并朴,敷文构句,于字即难,已因训述者,词不逮心,全以音连者,事趣更长。是以今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训,或一事之内,全以训录,即辞理叵见以注明,意况易解更非注。 ”今录《古事记》第一节的后半,以见一斑:
  “次国稚如浮脂而,久罗下那州多陀用币琉之时(琉字以上十字以音),如苇牙因萌腾之物而,成神名,宇麻志阿斯诃备比古迟神(此神名以音),次天之常立神(训常云登许,训立云多知),此二柱神亦独神成坐而隐身也。”书成九年之后,第四十四天皇元正女帝的养老四年(公元七二〇),《日本书纪》三十卷成功,安万侣也参与其工作,由舍人亲王监修,这是一部汉文的日本历史,就书名看来,也可以知道这是国际性质的,但因此有这一个缺点,便是如日本国学者所说,里边有的是“汉意” ,至少如作为文学看,其价值不如《古事记》的纯粹了。这正如《怀风藻》尽管是像样的汉诗,但是要看文学上的日本诗歌,也不得不去找《万叶集》来看,正是同一个道理。
  《古事记》的内容,是由两种材料混合编成,这便是序文里所引天武天皇的诏书中所说,帝纪与本辞。所谓帝纪就是记载历代天皇的历史,凡天皇御名,皇居,治天下,后妃,皇子皇女,升遐,御寿,山陵这些事实,在大葬的时候当作诔词去念的。现在虽然没有传本,但在那时代,恐怕已经有汉文记载存在,叫作什么《帝王本纪》之类。至于本辞,也称作旧辞,那是别一种性质的东西,用现代的名称来说,即是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这是古代口头流传的文学,讲述奇妙的故事,凡是诸神行事的是神话,属于英雄的是传说,若是同样故事而说的不是专属神或人的,便是民间故事了。天武天皇诏书里,虽说“撰录帝纪,讨核旧辞,削伪定实,欲流后叶”,意思是二者并重,但实际是未能达到目的,犹如把竹片接到木头上去,完全是两截,没法子融接得来。不过,这却是正好的。《古事记》的价值,不在作为一部史书上,它的真价乃是作为文学书看,这是一部记录古代传说的书,在公元八世纪时所撰集,这个年代在亚洲各国不算很早,但在日本却是第一部古书了。在那么早的时候,来敕撰一种故事书,事实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历史书的幌子底下,才能生产出来,而《古事记》就真是这样出来的。三卷中第一卷完全是神话,所记是神代的事情,第二三卷是记人皇的事情,自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凡三十三代,除单纯的帝纪以外,所有故事都是传说的性质,内容虽相似,但所讲的主人公乃是人而不是神了。三十三代中间,仅神武天皇等十三代,于帝纪之外,有本辞的材料,成为中下卷的内容,其他二十代便没有故事,只剩枯燥无味的帝纪,而且那有本辞做装饰的十三代,其帝纪也是同样的枯燥,所以《古事记》三卷的价值,完全在于旧辞,即是神话与传说,帝纪一部分乃是应有的枝干,有了这枝干才能作为挂上新衣的钩子,这许多传说乃能说得有条理有系统,而不是一部杂乱无章的传说集了。古来有一句话,叫作“买椟还珠”,这《古事记》里的帝纪正是史实的珠子,但我们觉得有兴趣的,却在那些附加的装饰,正合得上那句买椟还珠的古话了。
  把《古事记》当作日本古典文学来看时,换句话说,就是不当它作历史看,却当作一部日本古代的传说集去看的时候,那是很有兴趣的,不过要简单的说明,却不是容易的事。一国的神话与传说,有些是固有的,有些是受别国的影响的。日本受印度、中国的影响很深,在《古事记》里很明显的看得出来,如第一五七节天之日矛,便很有印度故事的色彩,连言语也有关系,其自中国的为第一〇六节的御真木天皇,一六三节的圣帝之御世,一七四节的雁生子,都有歌功颂德的模仿痕迹,若其出于自己创造者便很不相同了。日本传说自有其特色,如天真,纤细,优美,但有些也有极严肃可怕的,例如第一三八节的仲哀天皇的仓卒晏驾,即是一例。那是日本固有宗教的“神道教”的精神,我们想了解日本故事以至历史的人所不可不知道,然而也就是极难得了解清楚的事情。
  周作人
  一九五九年一月三十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