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保护古堡文化遗存,展现一带一路风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8-20 10:40:02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查看( 590 ) / 评论( 8 )

保护古堡文化遗存,展现一带一路风采
——以张家口堡子里为例

陶立璠

  【按】这是2016年8月为参加在张家口举办的“冬奥会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的论文,粘贴在我的空间,请方家指正。

  2012年6月,本人有幸参加了在河北蔚县召开的“晋冀鲁豫辽五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村镇长论坛”,来自中原及东北五省的131名村镇长参加了会议。按照会议组织和主持者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郑一民先生的话说:“村长是基层的代表,名村名镇的保护离不开村民,请代表村民的村长镇长参加,就最有意义。何况,保护好了,最受益的也是他们,只有他们重视了,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这段话的意义在于,确认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即传统村落的保护离开了村落居民,离开了村落事物的主持者——村长和镇长,就有可能流于形式,传统村落自然也就得不到有效地保护。

  我不止一次参加过郑一民先生组织的村长、镇长论坛,获益匪浅。2012蔚县论坛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参观、考察了蔚县的村堡及村堡文化。在当前全国展开的传统村落保护中,中国北方地区的古村堡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分布地域广阔,历史悠久,而且在中国传统村落建筑中,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空间和文化空间。如果保护得好,它和福建地区的土楼、围屋建筑一样,同样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村堡文化是古老坞壁建筑和坞壁文化的延伸

  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村堡建筑、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在全国村堡文化中是十分罕见的,它已经引起许多建筑学家、民俗家和旅游部门的关注。河北属于中原地区,村堡遗存如此之多,如果将中国西北地区的村堡文化进行综合考察,将会使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出现新的局面。

  中国的村堡建筑始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从其建筑传统而讲,无疑是古老的都城建筑在民间的运用。考察村堡建筑,我们定会感到这一建筑无疑是吸取了都城建筑的防御功能,只不过缩小了规模,用于传统村落建筑之中。从村堡的分布地域看,主要是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尤其是古老的长城沿线。河北、山西首当其冲。这一地区不仅长城建筑最为雄伟,而且村堡建筑星罗棋布。如果沿长城向西行进,直到甘肃的嘉峪关,会发现村堡建筑是北方边陲地区最古老的村落建筑形式之一。我的老家在甘肃河西走廊的永登一带,那里几乎村村有堡。我家所在的村落就叫源泰堡子,附近还有萧家堡子、马家堡子等。源泰堡子是杂姓居住的村堡,而萧家堡子、马家堡子是同姓居住的村堡。这一地区还有以古代烽火台命名的村子,烽火台又叫“墩子”,兰州新区就有叫山子墩、四墩子、五墩子、六墩子的村子,这些村子中同样建有村堡,供人们休养生息。

  谈到古堡建筑,不能不联系到古老的坞壁建筑和坞壁文化。

  早在秦汉时期,社会的基层组织是乡、亭、里,它们既是行政组织,也是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单位。这些乡、里、亭一般都要设置栅栏,防止野兽和盗贼侵入。而在社活动乱时期,这些乡、亭、里往往成为敌寇掳掠财富与人口的目标。因此百姓便在乡里大族的率领下,逃往山林陂泽,聚众凭险自卫,从而形成“坞壁”和坞堡建筑。

  坞壁,又叫坞堡、坞垒,是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住宅形制。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坞壁是古代建有围墙的防御设施,又称坞、营坞、坞候等。汉武帝时,为防御匈奴,在北方及西北边塞上筑有大量坞壁。后世的军堡便是这种坞壁的延续,称之为军坞。军坞分内坞与外坞,出入口置门户,有军卒把守。坞内有屯兵和住人的房舍。除军坞外,地方豪强也可以营建自己的庄院,这种庄园实际上是地主豪强建造的坞壁。周围有高墙,门上有门楼,四角有角楼,有的还有高层的楼橹建筑。门楼、角楼和楼橹乃至墙垣高处开有镃望孔或射孔。坞内建有坞主的居所、卫士和奴婢、仆隶、乐队等的居处。此外还有仓廪、手工业作坊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坞壁建筑的高峰期。由于社会动乱不止,为躲避战乱,民间的坞壁,多选择山林险阻之地,宜守宜农是坞壁建设的根本目的。这种坞壁往往以宗族与乡里作为团聚的纽带。世家大族或地方豪强自为坞主,或称宗主。他们以宗族、乡里关系组织地方割据武装。被控制的宗人、乡亲实际上是坞主的私人部曲。当然也有以流民结集的方式建造的坞壁,其坞主由流民公推有才能或宗族势力相对强大者任之。一般来讲,坞主多为豪强地主。他们组织私家武装,借助坞壁加强防御。曹操手下的爱将许褚年轻时在家乡聚集数千户人家,建造坞壁抵御贼寇。《水经·洛水注》记载,洛水所经之处有檀山坞、金门坞、一合坞、云中坞、合水坞、零星坞、百谷坞、袁公坞、盘谷坞、范坞、杨志坞等,可见当时坞堡林立的现实。1936年,陈寅恪在《清华学报》上发表了《桃花源记旁证》一文,考证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在洛水上游的檀山壁附近,不在南方的武陵地区;《桃花源记》中提及的“先世避秦时乱”指的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苻秦而非赢秦。陈文发表之后,在很长的时期内,引起学界的争论。

  《桃花源记》意境图

  坞壁之所以大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和当时的社会动荡直接相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290多年里,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政权轮番更替。战争对城市乡村的破坏不可胜数,而每一个新的政权上台,都不可避免地修复和建设都城。在中国历史上,这一时期是都城建设最多的时期,留下了许多新的王城,前后共计有20多座。都城的兴起与毁灭代表着一个朝代的兴起和结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国家分裂的格局下,这一时期也是士族形成、发展达到鼎盛并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

  士族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部分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都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士族庄园是政治、经济特权和隐逸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士族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而且有众多的依附农民和隐逸之士。士族在政治上位高权重,在生活上寄情山水,通过构筑仿照自然的庄园工程,享受山林野趣。士族庄园建筑起于东汉,不同的是东汉时期的庄园大都是私人园林,它的建造受皇家园林影响很深。如《后汉书・梁统传・附玄孙冀传》载,东汉权倾一时的梁冀“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又广拓林苑,禁同王家。”而在战乱时期,这些士族又借宗族势力,为躲避战乱,逃往山林陂泽,建设坞壁,聚族而居,建造了坞壁这一兼有防御、生产和生活功能的设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壁,伴随历史已经消失。现在只能从出土的陶城堡略知其建筑梗概。陶城堡为一有墙围绕的方形城垣建筑﹐如城制而规模甚小。城内建有住宅,是百姓生活的方式之一。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出土的砖画,画面上有一个建有望楼的小城堡,堡墙上有雉堞,旁边题一“坞”字,这大概就是坞壁的形象再现[1]。

  嘉峪关出土的砖画坞壁

  广州东郊麻鹰岗出土的陶坞堡

  魏晋·画像砖·封建主的氏族庄园

  汉墓壁画坞壁图

  由出土和文献中记载的古老坞壁联系现在的村堡建筑,使历史记忆在现实中得到验证。其实,在北方长城沿线的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的农村,还存留许多城堡和村堡式建筑。这些村堡都是四面有高高厚厚的围墙,墙的四角建有炮楼,用以防御。堡内街道胡同纵横有序,还有寺庙、戏楼等公共设施。一般南边开门,街道两旁是住户或商铺。大的村堡可以容纳上百户乃至千户人家。有些村堡同姓居住,有些村堡杂姓居住。村民平时在此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战时或遇到土匪侵扰时,村堡又便于防御。这种村堡式的聚落,正是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坞壁”建筑和坞壁文化的遗存。

  古村堡在北方许多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一般叫做“堡”或“堡子”。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堡是“有围墙的村镇”。可见“堡”的空间范围至少是一个自然村,大的堡子建筑群也可以构成村镇。村,分自然村和行政村,堡子一般作为自然村存在。中国的传统村落按其成员构成来讲,可分为同姓村落和杂姓村落。北方地区的堡子就兼有这两种性质,如张家口的堡子里,在最初建造时,虽属于军堡性质,后来渐渐演变为杂姓村镇。而以姓氏命名的村堡,如张堡、马家堡、梁家堡等一定是同姓村落的村堡。

  自古以来,中国北方村落的“堡”,是村落建制的一种。它的流传地域遍布全国,但主要在北方边陲地区。而且和边陲地区的防御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村落建筑样式,在北方长城沿线地区分布很广。从建筑性质上讲,可分为村堡、军堡和城堡。河北蔚县历史上曾有“八百庄堡”之誉,有村则有堡,遇堡便是村。这些庄堡中既有村堡,也有军堡和城堡。据实地调查,1985年代,保存有300多座;2010年代保存有200多座。形制基本完整的有100多座,保存较完好的有40多座[2]。经历岁月的沧桑,许多村堡已经消失且消失的速度惊人,但还是留下不少村堡,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应该倍加重视。

  废弃的村堡1

  废弃的村堡2

  张家口堡子里文昌阁

  甘肃民勤瑞安堡

  河北蔚县西古堡

  河北蔚县古堡

  二、村堡的文化史价值

  在村落建筑样式中,堡的建筑以其分布地域的广泛,建筑样式的独特,在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堡的种类表现不同的价值功能。

  堡,根据功能的不同,一般分为城堡、军堡、屯堡、村堡数种。

  城堡,一般意义上指中世纪欧洲的建筑物。当时的欧洲贵族为争夺土地、粮食、牲畜、人口,不断爆发战争。密集的战争导致了贵族们不得不修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堡,守卫自己的领地。城堡除了这种军事上的防御用途外,它还有政治上扩张领土和控制地方等用途。

  中国关于这种建筑不叫城堡,而叫城池、城邑、城郭、都城等。

  城池,原指城墙和护城河,由城隍(护城河)和城郭组成。包括城墙、城壕、月城、城门、城楼等部分。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古代的城池,一般代表国家,至少它是国家的地标性建筑。中国古代的王朝,都建有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也都建有城垣构成的都邑。都邑是诸侯国统治的中心。这种都邑建筑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并且直接影响到村镇建筑。村堡就是缩小了的都邑建筑。

  军堡,顾名思义是一种防御性建筑,由军队把守。长城是最大的防御体系,无论秦长城还是明长城,都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而修建的边墙。以长城为界,区别内外。为了防御的需要,长城沿线都修建军堡,供军队驻防之用。如明代的宁夏,位于黄河河套地区,此处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读史方舆纪要》称其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上噤喉”。宁夏长城位于黄河之东,所以被称为“河东墙”,每隔30里修筑一军堡,每隔60里筑一城,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河北张家口的堡子里建筑,又称张垣、武城,自然属于军堡建筑。此外还有屯堡,屯堡不一定建在边陲地区,只要有军队驻扎屯垦的地方,均可以修建屯堡。最典型的是贵州安顺地区的天龙屯堡。它是明代消灭元军势力,平定西南边疆之后,为了巩固边疆,朱元璋下令在云贵高原建立卫所,屯田守边。形成如今独具特色的屯堡建筑和屯堡文化。

  民堡,或称村堡、堡子。一般指平民百姓居住的自然村落,兼有生产和生活双重功能。和一般村落不同的是,堡是带有围墙的村落。这在北方地区,特别是长城沿线各省,随处都可见到。以往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诸省,都是村堡星罗棋布之地。直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村堡还是村民生产和生活的空间。而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社会稳定,村堡防御功能消失,村堡文化随之逐渐衰落。目前在许多地区,村堡不是拆毁,就是变为残留物。保存比较完好的,当属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村堡。蔚县自古有“八百村堡”之誉,现在保存完好的村堡尚有三百多座,对待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应该对其进行普查,并建立村堡志,使村堡文化得到延续和保护。

  2、独具特色的村堡建制

  无论是军堡、村堡,都是根据实用功能规划建设的。军堡一般既是军事机构又是行政机构,所以规划比较完整。张家口堡子里原来是以军堡的需求建设的,所以又称“武城”,具有城堡的性质。堡分内堡和外堡。堡内当时就建有守备署、协标署、中营署三处,此外还有屯兵营房及军用粮仓、草场等。据道光《万全县志》记载,“张家口下堡城,县东南30里,高三丈二尺,方四里有奇。”据《品读张家口堡》作者刘振英测量结果,张家口堡南北长374米,东西长550米,四周建“堡墙”(垣墙),墙基厚二丈七尺,堡墙高约三丈二尺,素土夯筑。堡墙上是宽阔的马道,四角建有戍楼。四周是护城河。根据古城建设的规制,为城者辟四门,为堡者辟二门,所以堡子里修建时,在东边和南边开门。东门叫永镇门,南门叫承恩门。而且为了防御的需要,东门和南门都建有瓮城。这只是城垣建筑。至于堡内道路、住宅分布、公共建筑的布局,在《万全县志》所载张家口下堡图中可见一斑。不仅堡内,就连堡外的设施也一应俱全。如堡内有守备署、中营署、协标署、理事署、户部署、粮厅、仓廒、义学、万寿寺、真武庙、城隍庙、关王庙、圣庙等;堡外设有税务署、驿传署、教场、关帝庙、火神庙、东岳庙、龙王庙、三清宫、财神庙、药王庙、马神庙等。如此众多的神庙,构筑了堡子里军民的信仰空间。

  清·道光《万全县志》载《张家口下堡图》示意图

  军堡和村堡的建筑在规制上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村堡是居民居住的空间。这种空间同样要有堡墙相围,以便防御。堡内根据需要规划道路、分布住宅,建造公共设施,如圣庙、广场、戏楼等。大的村堡住户可达上百户。这种村堡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生活空间,农业、手工业、商业一应俱全。也有些大户人家,独自建堡,供同姓家族成员居住。许多以姓氏命名的堡子,大都具有这种特性。《找寻蔚县古堡》的作者,走访了所有的蔚县古堡,并向我们展示了20多座古堡的风采,就其各类古堡的规划建设而言,就具有很高的文化史价值和认识价值,让我们穿越时空,体验古人在村落建设中的聪明和智慧。

  2、村堡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空间

  村堡既是建筑空间,又是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就建筑而论,村堡建筑集中了中国城池建设的特点和规制。比如为城者辟四门,为堡者辟二门,所以大的村堡辟二门,小的村堡只开一个门。城墙用素土夯筑。条件好一些的村堡,堡门的建筑雄伟壮观。堡门宽大厚实,用铁皮包裹,施以铁钉,不仅可以抵御兵燹匪祸,而且保证日常生活的安定。堡内的建筑布局上因地制宜,精心策划,堡内建造了规模不等的各类大小庙宇、戏楼。民宅建筑,街巷规划错落有致,衬托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如蔚县地区有城有堡。城大于堡,一般北墙不开门,在城墙上都建设玉皇阁;堡小于城,一般北堡墙上盖真武庙。玉皇是诸神之尊,而真武大帝是玄武之神,预示可以镇守一方,保护村堡居民的安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蔚县村堡的庙宇之内都会有精美的壁画,不仅绘有《佛本生故事》、《三圣图》等神仙故事,而且绘有《百工图》一类反映民间生活场景的图画。这种信仰空间,是堡民的精神家园。

  村堡内的民宅建筑,充分继承了河北、山西民宅建筑风格。山西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西古堡的民居建筑,就具有明清民居的建筑风格。据专家考证,暖泉古民居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蔚县众多古民居的缩影,也是我国北方汉族民居的代表。特别是它的建筑艺术价值尤为突出。这里的民居全部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白灰青砖墙体、板瓦筒瓦双层覆顶,层顶起脊吻兽,富于变化。迎山、春棚、单坡、屋顶巧妙结合;门窗、门楼精雕细作,油饰彩绘。建筑布局分为连环套院型、里外套院型和单四合院型三种。连环套院型有“九连型”、“六连型”、“四连型”等,这些建筑主要是有钱的大户人家居住。各房院尊卑分明,功能齐全,环境舒适,豪华气派。里外套院型和四合院型一般是中等富裕人家居住,用材也很考究、工艺精细。大门楼、二门楼、砖雕影壁等配置齐全,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是暖泉古民居的一大特色。走进这里的古民居,犹如走进雕刻艺术博物馆,大门口的上马石、抱鼓石、雕花基石、木制雕花门头、兽头、雕花木柁头、雕花窗格和房顶上的各样砖雕等,充分显示出建筑师们的精湛技艺。

  如果走访张家口地区的古村堡,每个村堡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一年四季的生产习俗节日习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异彩纷呈。每个村堡都会有自己的故事讲述给你听。比如蔚县南留庄堡的人们会向你诉说,相传明清时期有位南方商人来到北方,住在此地,他遍访能工巧匠,历时12年建成一座村堡,取名“南留庄”,意即南方人留下来住着的村庄。南留庄堡最突出的建筑特点是,此堡内有东西三道街、南北六道巷,沿正街南有六个出入口,北有三个出入口,共18进院落连环相扣,构成一个九连环门的大院。由此看来,村堡既是一个综合性的建筑群,又是一个时空文化的博物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演变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畅想的空间和无尽的文化享受。

  三、保护古堡文化遗产,展现一带一路风采

  堡子里向来被认为是张家口的“原点”和“根”。先有堡子里,后有张家口,是历史的定位。史籍记载,堡子里建于明宣德年间,至今已经有近600多年的历史。作为军事要塞,张家口堡子里无愧于“北门锁钥”,战争中从未失守,故有“武城””之誉,雄冠北疆,发挥了稳定边疆的作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堡子里又成为中国北方“茶马互市”的商埠。使其由单纯的军事要塞演变为兼有贸易功能的边境城市,开始了新的旅程。据《张库通商》记载,辛亥革命之后的张家口堡子里,对蒙古贸易的商号就有1600多家,年贸易额达到1.5亿两白银。民国时期,张家口堡子里的票号、钱庄多达42家。张库大道指张家口到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商道。它的兴盛,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国外资本和公司入驻张家口堡子里。联系到古代丝绸商贸之路,张家口堡子里无疑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之一。汉唐时期丝绸之路造就了敦煌文化,明清以后茶马交易及国际通商延续了并开拓了古老的丝路文化。而古老的村堡文化无疑是张库通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居住在村堡中的人们,或多或少参与了张家口商埠的开发和建设。张库大道在沉寂了一个世纪之后,今天又焕发了生机。国际奥委会批准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主办冬季奥运会的申请,这无疑为张家口增加了荣耀和机遇。在冬季奥运会举办时,大批的运动员、国家政要,记者将会云集堡子里。他们除了观看体育比赛,必然要体验盛会举办地的历史及人文风采。而军堡、村堡是张家口的地标性建筑,饱含着历史沧桑。张家口堡子里以其历史文化的厚重著称于世。更有特色的是,张家口地区星罗棋布的村堡与堡子里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是难得的文化景观。为此,希望在冬奥会筹办中,能引入张家口地区多姿多彩的村堡文化。首先,对张家口地区的村堡文化进行全面普查,在此基础上编纂《张家口村堡志》,记录厚重的村落史;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村堡的有效保护,筛选出保存完好的村堡,借冬奥会之际,展现张家口村堡文化的风采;其三,希望在冬奥会设施规划建设中,能吸收村堡文化要素,特别是运动员村的设计,如果能使其具有村堡文化特色,必定会受到各国嘉宾和运动员的欢迎;其四,为了使冬奥会设施可持续利用,建议有些场馆冬奥会后稍加改造,建成博物馆,如“中国村堡文化博物馆”,弘扬古堡文化的辉煌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古堡建筑和文化源远流长,从坞壁到古堡,分布地域很广,福建的土楼建筑就是来自北方的客家人带到南方的坞壁和古堡式建筑。福建的土楼已经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张家口地区的村堡建筑和文化如果保护得好,同样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作为冬奥会筹备的重要实践,张家口必然会承接历史文化遗产,重新展现一带一路风采。

  [1] 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嘉峪关晋墓的发掘》,载《文物》1979年第6期。

  [2] 林胜利《找寻蔚县古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分享到:

TAG: 堡子里 古堡 文化遗存 一带一路 张家口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 发布于2016-08-20 10:58:07
图片不能上传,遗憾。
Silver的小屋 silver 发布于2016-08-20 15:09:20
图片需要单独上传,然后插入文中。
一笑堂 宁锐 发布于2016-08-20 17:25:26
保护古堡文化遗存,展现一带一路风采
张家口地区的村堡建筑和文化如果保护得好,同样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作为冬奥会筹备的重要实践,张家口必然会承接历史文化遗产,重新展现一带一路风采。
张润平 张润平 发布于2016-08-26 07:25:11
向陶先生学习!岷县的古堡也不少,不下五六十做。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 发布于2016-08-26 20:10:25
是的,在甘肃也只有边远地区保存古堡,不知岷县的古堡生存状况如何。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 发布于2016-08-26 20:11:50
我的家乡兰州地区的古堡已荡然无存。
张润平 张润平 发布于2016-08-27 13:35:19
岷县的,因大多建在山巅悬崖间,故保存多完好。
sania发布于2017-02-27 10:57:40
一带一路上的急需保护的文化遗产!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