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民俗学沈阳年会侧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10-30 16:23:04 / 天气: 冷 / 心情: 郁闷 / 精华(1) / 置顶(1) / 个人分类:亲历侧记

查看( 441 ) / 评论( 15 )
  中国民俗会2015年年会10月23号至26号在辽宁大学举办,这是继2014年8月份河大读本科期间“民俗学属性与范式学术研讨会”之后,际遇的又一次盛大学术会议。
  21号周三,志愿者团队已提前进驻,但上午英语、下午历史民俗学、晚上政治,一天课。所以虽然迫不及待,却力不从心,晚上19:30下课后,找间教室拜读林耀华先生佳作《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接着读完两章,写得真是出神入化、呼之欲出。
  第二天一大早就坐公交来到新校区,涵月宾馆在哪儿?博雅楼在哪儿?也是问的环卫老师,这也是次日晚上顶风冒冷校门口接站的原因,因为不希望老师们下了出租车摸不着北,迎接他们的只有黑夜和严寒。来到涵月宾馆,直觉告诉我,大厅里站坐的就是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们,叶涛老师在北面坐着面向大家,去年来河大开会的时候也见过,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意思打招呼,就借机和邵老师去了会场,不料半路被支回来给志愿者们引路。回到宾馆,就鼓足勇气向叶老师问好,叶老师、张多学长也把大家介绍给认识。一见如故的感觉,或伴随着一丝诧异:你就是梁聪呀?平时网上挺活跃的,没想到现实生活中这么腼腆、不爱说话的一个人儿。
  也许由于民俗学论坛广泛的影响力,不少老师也都晓得梁聪这个代号,相遇辽大更是添上一层温暖与亲切。“文章合为时而著”,因为部分懂你,所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期达到一种“肥而不腻,口有余香”的效果,所以一般也就不会“无病呻吟”。于洋学长(老师)还说文笔很好,夸别人文笔好,就像称赞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还是一件蛮值得欣慰的事情。
  22号上午在402培训基本顺利,虽然电脑连不上网,但通过手机USB网络共享,问题得到很好解决,朱卿兄也点头称赞。但下午WIFI开的是223教室,USB共享不了,转到双号楼上午培训的402,也就没有了WIFI,只好通过“爱辽宁”上网,但是信号时断时续、网速也不给力,最后折返223,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同时“时间都给耽误了”,向巴莫老师及志愿者同仁道歉!最后巴莫老师还是很有耐心地讲完所有培训任务,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进行主站操作并号召大家加入到相关志愿服务的行列。
  中午和多哥、月姐在清真食堂吃的;傍晚天比较冷,就和同学们来碗汤面,饭后施静几位女生想要买围巾、手套,不知道为何最终没有买。考虑到要取电脑,还有一些资料,就赶回老校区,下公交车,大家就在议论,不怎么能想明白,为什么女生六人寝一年一千,男生四人寝一年八百?经过建行自动取款机,都进去查了查,顺便取点钱,划过学费之后,大家变得都有点穷,那就发红包呀!所以,回到寝室一晚上就捣鼓这个事儿,题目都想好了:辽大办年会,上万红包任你来抢。“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将于10月23号至26号在辽宁大学举办,为了表达版主的冲动和喜悦之情,特将集藏一年的红包倾囊而出,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关注与支持,谢谢!”不知道咋回事儿,难道来势太猛,领取红包的页码崩溃了,全是乱码。最后改由后台发放。晚上11点多,建军兄打来电话,说李扬教授也要来,请准备一辆自行车,久仰大名,也就迅速联系会务组和其他同学,很快就征到一辆。
  第二天打包一笼包子、两个花卷,就去给令法博士采集银杏叶,一塑料袋,话说结了果的银杏树,叶子药用价值更高。就近在食堂门口采了起来,还有女生偷拍被发现,瞬间感觉自己像个采花大盗似的,采完才被告知原来是黄得快,不是银杏叶,倒掉,又一路小跑到银杏路,这回肯定不会再犯错。适逢辽大第三届银杏节,早上已经聚集不少人拍照留影,树枝也比较高,索性豁出去,拍就拍吧!最后大家有幸赶趟校车,也正好在宾馆处有一站,买的包子、花卷车上就吃一半,放在包里,而后又放在会务组窗台上,一直没来得及,后来听杜实兄说什么东西有味就给扔了,想必也有它们吧!
  上午去采购一些药品,创可贴、感冒颗粒、消炎药,甚至还有救心丸,隋老师很有经验、列了一个清单。倒是希望它们派不上用场,但不久就听说巴莫老师患上重感冒,so sorry to hear that. 回来也就一件事,接站、接站,还是接站。如今70高龄的史耀增先生每年年会都会来,住在马路对面的如家。办过住宿以后,史老先生执意要送给小梁一本专著《合阳民间俗语里的民俗》,香港一家公司出版的,朋友圈、空间得瑟一下,结果放在会务组给弄丢,空留一张照片,好伤心!母校河南大学也来两位老师、两位研究生,郜老师、马老师坐飞机来的,和洪展同学在校门口迎接,当跟洪展说老师还有差不多半个小时就会到,坐飞机来的,她显得很吃惊,“你知道机场离这儿有多远吗”?加上天气有些冷,我们就先回宾馆,但总害怕老师提前到,于是拿本会务手册回到校门口,想着等候的时候把次日非遗演出的节目单录下来贴到论坛上,充分利用时间嘛!不一会儿老师们就到了,洪展说半点的时候来,所以没赶上,就给打电话出来迎接。
  这也就开启了接下来基本的接站模式:从涵月报到处往如家带,回来的时候在门口迎接,领着老师们前去报到,再往如家带、再迎接、再报到的循环,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站岗的保卫老师换了两三个,闲着就唠唠嗑、走动走动。将近10点钟的时候,站岗的老师也回屋,就剩自己一个人,考虑到出租车都停放在校门西侧,就试图往那边走一走,突然发现三个男生簇拥着一位女士就过来了,近一看认出了胡博士和林博士,想必中间就是王霄冰教授,喜出望外,赶紧上前打个招呼。真是没想到王教授会有如此的“吸引力”,指引着学生走近她,影行行止。最后中山三位博士把老师护送回宾馆。继续,重新燃起耐心和希望,从来没有像那天这样喜欢过出租车,满是期待。
  又过一会儿,若男姐一行从校园里走了出来,从背后问到,梁聪你怎么还在这儿呀?当然不会被那样萌萌哒的甜美嗓音给吓着啦,反而感觉很温暖,“时候不早了,这么冷,赶紧回去睡觉吧”!嗯,学校十点半以后就不能随便进车,要登记了,到这个点儿就回去!突然想起黄鸿先生的相声“我一个出租车司机还怕等人吗”?等啊等啊,终于从出租车上下来一位老师,“您是来参加民俗学年会的吗”?是的,南昌市民俗博物馆梅老师,感觉自身价值又一次得到升华一样。到了宾馆,报到处已经收摊,办完住宿手续,就转身离开。路上一直在想,再有老师来报到怎么办,黑灯瞎火的?也无能为力,毕竟手头也没有老师们的到站和航班信息。可以原谅吧?套用南池兄一句话“他们都成年人了”来安慰一下自己。
  我们四五个没回老校区的同学,就挤在如家旁边两间小旅馆,围绕中心,辽大师生们简直了,省吃俭用的。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到学生食堂吃套餐,隋老师也吃过一次,还给同学们买了回头客非常多的豆浆。回来洗个热水澡吧,哎呀妈呀,淋浴拧的那个玩意儿没了,垫个毛巾死活也拧不动,好容易活动活动,那水温,忽冷忽热的,热得烫皮、凉得发抖。身为办事从来不喜欢隔夜的人,想着把会议论文下载、保存一份吧!复制题目、下载、粘贴、保存,一个接一个,一百七十多份,趴在床上,整个人也不感觉累了。
  第二天,开幕式,致辞、合影加主题报告。大家趁虚而入,争先恐后和乌爷爷及其他大咖们合影,自己只愿做一个安静的男子,默默地坐在前排,而不去打扰任何一个先生。结束后就一直待在会务室,想着整理乌爷爷的录音,也就废寝忘食了。谁料下午分会场要提供几台笔记本,就拎着四五台过去。暂时没有什么任务,就找一间教室,接上电源,整理整理上午的照片,乌老的讲话肯定不行了,教室里有其他同学在自习,所以不方便也不可能放录音。那就写一个报道吧,《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隆重举行》。也许欠些火候,就没有发。
  逛逛论坛,奇怪,第七分会场怎么没有人直播?趁着茶歇的机会问问多哥,原来安排过人,可能没有到位。那就你吧,临危受命。但下半场刚直播一会儿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儿。我坐在左侧第二排,前方第一排还有一位学姐吧应该,红色电脑,也是马不停蹄敲着键盘,时不时拍拍照,虽然没有直播,该是考虑着录播吧,之后应该会补上。就把自己开的第七分会场直播删除,如释重负。专心润色报道《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隆重举行》,发到论坛,并配上十来幅照片,因为拍出来的照片都比较大上传不了,所以需要先截个图,也就花费一些时间。没想到事后中国民俗网陶立璠先生也进行了转载。
  晚上有非遗演出,应广大与会者强烈要求,周老师献上两曲古典吉他独奏。结束后跟着一些老师、同学率先回到宾馆,大厅里正好遇见王霄冰教授、田兆元教授:梁聪,最近哪里有咖啡馆或者什么地方,领着我们一块喝个茶吧!饺子、白酒、小菜,桌上感觉广州、上海和中原走出来人思维方式真的有点不一样,尤其是那种自主找课题、项目,服务社会的意识,备受启发。跟老师们一块回宾馆,并到会务室取了大家的包包和充电器。
  回到旅馆,就去做中午没来得及的乌老录音整理,智杰同学也不介意放录音,一会儿就呼呼睡着了,隔壁传来XXOO的声音,怎么说呢?我也是醉了。乌老的声音有点小,也因为大家都没有带耳机,所以手机外放音量就得调高,以致于大家一鼓掌,声音就飚了上去,不知道会不会打扰到隔壁呢,至少没有找过来理论啥的。做事儿不喜欢过夜的人,整理完录音已经凌晨两三点。
  25号周日,接到隋老师一项任务,要给开幕式主席台就坐的辽宁大学党委书记周浩波先生打印、装订一本论文集,从多哥那儿讨一份电子名单,做了两个表格,一份是信息汇总,包括姓名、单位和职称,从表上可以清晰看出中科院来了多少研究员,北师大来了多少教授;另一份是论文目录。本想着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在邵老师看来,给书记看的,丝毫不能马虎,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就这样,定下稿来就已经下午四五点,差不多一天也就在忙这一件事,也没能到会场听听会。
  李扬、王霄冰教授下午三点半的车,被请来会务室晒晒暖,的确,阳光非常好。李老师给大家讲自己传奇般的经历,相信大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王老师谦和儒雅的言谈举止也给在座者以深刻的印象。相机就在身边,想想还是别了,美好的回忆留在脑海、字里行间便好。
  完事儿赶紧到打印室,也来不及,眼看六点大聚餐的时间就要到了,于是先交两百押金,撤回宾馆。快要开始,好想上去和咱们志愿者一块,敬大家一个酒,也许接待能力有限,终于还是和我们辽大同学默默走开,大家去了京华肥牛,饭菜也非常丰盛,但心里总不是滋味儿。不一会儿,建军兄打来电话,也就有了后来的故事——酒逢知己千杯少。当晚周老师不在,我们就在他屋,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26号考查,上午北陵、下午故宫,车上导游给大家讲了满族人不吃狗肉以及把乌鸦视为祥瑞之物的传说。北陵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部分志愿者在大政门前的合影,大政门是传统榫卯建筑,将近四百年,看起来像蒙古包也像一顶帽子,在正门前合影也就有步步高升之吉祥寓意。开往故宫的旅游大巴,辽大会务学姐给与会者每人发放50块钱就餐补助,可惜辽大同学没有单独发,中午就由若男姐请客,在刘老根旁边吃的熏肉大饼,经济实惠,好吃不贵。本想把邓博士送到公交车上,还是拗不过若男姐,加上刘慧姐等一块去逛街。路上发现两幅非常有意义的扑克牌,老家开封《清明上河图》以及封皮一个胖娃娃的年画,礼轻情意在,送给两位留作纪念。
  下午转故宫,下起小雨。工人师傅正在到处喷漆,也就没转多长时间。回到宾馆,最后的晚餐,大搓一顿吧!晚上和刁哥、智杰留在会务组收场,多哥一行浩浩荡荡下来也就搜刮一两盒方便面,纸杯也没用着。刁哥买来饮料和啤酒,还有熏肉大饼,饭饱酒足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第二天装箱将剩余物品运回老校区。若男姐、多哥、建军兄来蹭周福岩老师的课“社会理论与文化哲学”,想必肯定牢记一个观点:爱是先于理性的。中午大家去吃马家烧麦,而后取完东西,上课的上课、返校的就返校,建军兄晚上8点的车,还在我们寝室一起回听乌爷爷的录音,并做了补正……

TAG: 红包 接站 辽宁大学 旅馆 论文集 年会 史耀增 药品 银杏叶 志愿者

没头脑和不高兴 归有光 发布于2015-10-30 17:29:46
能把这篇文章推到微信公众号上吗?
没头脑和不高兴 归有光 发布于2015-10-30 17:31:46
当然不会被那样萌萌哒的甜美嗓音给吓着啦,反而感觉很温暖,
齐鲁青未了 齐鲁青未了 发布于2015-10-30 17:32:42
感谢梁聪的辛勤付出和认真工作,志愿者团队和辽大同学的共同努力,确保了会议的顺利举行,你们是最棒的!
多多益善的民俗空间 张多 发布于2015-10-30 17:37:40
回复 3# 的帖子
归有光似乎又有一个鲜肉级男神了
虾哥的个人空间 虾哥 发布于2015-10-30 17:48:44
希望有机会见到小聪师弟和众位师弟师妹们,大家辛苦了
梁聪的个人空间 民俗学梁聪 发布于2015-10-30 18:05:11
回复 2# 的帖子
好像有错别字诶
静候佳音的个人空间 静候佳音 发布于2015-10-30 21:10:51
因为路过的超市没有围巾手套啊,所以就冒着严寒回老校区啦
brook王发布于2015-10-30 22:51:39
献花
致辛苦而又安静的美男子😘
梁聪的个人空间 民俗学梁聪 发布于2015-10-30 23:26:20
回复 6# 的帖子
除了小聪,就剩一个在读师弟了
chxj02的个人空间 chxj02 发布于2015-10-31 13:08:49
感谢梁聪,
感谢辽大文学院的同学们,
祝愿你们学业精进,
祝福你们前程似锦!
沛县孟令法——爱你一万年,依然一个人! 孟令法 发布于2015-10-31 15:43:52
感谢梁兄,银杏叶已经风干,下一步泡茶喝了!
多多益善的民俗空间 张多 发布于2015-10-31 16:47:07
回复 12# 的帖子
晒下照片嘛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民俗学梁聪

民俗学梁聪

梁聪聪,男,河南开封人,2015年6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考入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师从吉国秀教授,2016年1月加入中国民俗学会。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3245
  • 日志数: 19
  • 建立时间: 2015-05-29
  • 更新时间: 2018-07-1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