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同站点书签
  • 叶春生主编:《典藏民俗学丛书》(上中下册)
    添加人:巴莫曲布嫫 时间:2008-10-01 17:32:55 已有 1571 人点击, 0 人评论
    典藏民俗学丛书(上中下册·精装) 当当网购书信息 作  者: 叶春生 主编 出 版 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2-1 字  数: 2200000 版  次: 1 页  数: 2706 印刷时间: 2004-2-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07060914 包  装: 精装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很高地位的经典丛书。丛书内含被誉为中国民俗学扛鼎之作的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妙峰山》,还有钱南扬的《谜史》、钟敬文的《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娄子匡的《绍兴歌谣》等,共37种39本,分为上中下三册,大32开,精装,附有原书插图及有关说明,计220多万字。   其中,史学大师顾颉刚编著的《妙峰山》,是中国第一部经有组织的实地考察而写就的民俗学经典,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田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一次打破了文史学家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思路。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第一册》,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考察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和演变,成为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对此后近一个世纪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被钟敬文当作民俗学界的《论语》。   丛书在1930年5月出版了最后一种:钱南扬的《祝英台故事集》。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70余年了,原书多数已经散失难寻,加之经过战乱和文革,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又曾被取消长达30余年,许多图书馆也早就没有了这套丛书。 目录 上卷 重版说明 丛书导读 1、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 2、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一册) 3、狼獞怀歌 4、苏粤的婚丧 5、台湾情歌集 6、民间文艺丛话 7、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三册) 8、吴歌乙集 9、民俗学问题格 10、广州儿歌甲集 11、谜史 12、孩子们的歌声 13、扬州的传说 14、苏州风俗 15、闽歌甲集 中卷 16、绍兴歌谣 17、情歌唱答 18、妙峰山 19、广州谜语(第一集) 20、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三集) 21、河南谜语 22、湖南唱本提要 23、初民心理与各种社会制度之起源 24、台山歌谣集 25、福建三种考 26、开封歌谣 27、福州歌谣甲集 下卷 28、淮安歌谣集 29、迷信与传说 30、海龙王的女儿 31、绍兴故事 32、广州民间故事 33、泉州民间传说 34、宁波谜语 35、梅县童歌 36、妙峰山琐记 37、民间故事丛话 38、楚辞中的神话和传说 39、祝英台故事集
  • 祁连休 程蔷 吕微:《中国民间文学史》
    添加人:admin 时间:2008-11-09 22:54:57 已有 2148 人点击, 0 人评论
    中国民间文学史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祁连休 程蔷 吕微 基本信息 ·出版社:河北教育 ·页码:60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346862X/9787543468627 ·条形码:9787543468627 ·版本:1 ·装帧:平装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文学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种是由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刊行的《中华民间文学史》修订而成的。共有八编,即神话编、史诗编、传说编、故事编、歌谣编、叙事诗编、小戏编、谚语编。 目录 导言 神话编 第一章 史前美术中的原始神话母题 第二章 汉语古典神话的主要类别 第一节 创世神话   第二节 人类起源神话   第三节 文化起源神话 第三章 东周时期的神话理性化浪潮 第四章 秦汉神话体系的重新组合与汉语古典神话的终结   第一节 洪水神话   第二节 三皇五帝传说   第三节 盘古神话 第五章 各民族的原始神话及古典化   第一节 族源神话   第二节 神话史诗 史诗编 第一章 我国史诗的分布及其特点 第一节 我国史诗的蕴藏及分布  第二节 “活形态”史诗  第三节 史诗说唱艺人与史诗的传承  第二章 英雄史诗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我国英雄史诗的分类   第二节 英雄史诗的产生  第三节 中小型英雄史诗的发展  第四节 长篇英雄史诗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早期史诗   第一节 南方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   第二节 早期蒙古英雄史诗   第三节 早期突厥语民族史诗  第四章 三大英雄史诗  第一节 《格萨尔》  第二节 《江格尔》  第三节 《玛纳斯》 传说编  第一章 民间传说的特征与历史分期  第一节 传说的特征及资料来源  第二节 民间传说史的分期  第二章 上古至战国末时期:民间传说的混沌期   …… 第二章 上古至战国末时期:民间传说的混沌期 第三章 秦汉至隋时期:民间传说的成立期 第四章 唐五代时期:民间传说的繁荣期(上) 第五章 宋元时期:民间传说的繁荣期(下) 第六章 明清时期:民间传说的弥散期 故事编 第一章 先秦至南北朝民间故事 第二章 唐宋民间故事 第三章 元明民间故事 第四章 清代民间故事 歌谣编 第一章 先秦民歌 第二章 秦汉民歌 第三章 六朝民歌 第四章 隋唐五代歌谣 第五章 宋辽夏金元歌谣 第六章 明清歌谣 叙事诗编 第一章 先秦至南北朝叙事诗 第二章 唐至元代叙事诗 第三章 明代叙事诗 第四章 清代、近代叙事诗 小戏编 第一章 小戏的传统溯源 第二章 宋元时期民间演戏的繁盛与小戏崭露头角 第三章 明代中叶至清代初年——小戏在与整本戏的互动中自成一体 第四章 清代中期以后——小戏的成熟与兴盛 谚语编 第一章 早期的谚语形态及内容(先秦时期) 第二章 谚语内容及应用范围的丰富和扩大(秦汉至隋唐时期) 第三章 谚语内容结构与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宋元明清时期) 后记 书摘插图 导言  一   古代官府对民间文学的采录是多方面的,并不限于歌谣。如《汉书•艺文志》著录“小说家”十五,千三百八十篇,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颜师古注:“稗官,小官。”并引如淳日:“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顾实认为稗官只是“闾胥里师之类”,可见稗官与乐府令尽管职位高低和职务性质不同,但都承担着采录民间口传作品的职责,反映了古代官府对于诗歌与小说不同的关注程度与不同的搜寻渠道。古代采集“刍荛狂夫之议”、“使缀而不忘”的传统一延续下来。如宋代李防《太平广记》“以野史传记小说诸家,编成五百卷,分五十五部”,就记载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明、清两朝文人笔记中的同类记载就更加丰富了。 与古代的官府采风不同,明、清两代文人受启蒙思潮的影响,在“观风俗、知厚薄”,“知得失、自考正”(《汉书•艺文志》)的实用目的之外,其辑录民间文学作品的目的首先出于鉴赏的原因。他们经常由衷地赞叹“闾阎妇人孺子”里巷歌谣之作的“真声”。当然,明、清文人在激赏民间作品“情真”的审美之余,同时也往往强调他们的辑录工作具有“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反正统性质,因此,这种功利态度与古代官府采风也就有了相反相成的性质。……
  • 道心人情——中国小说中的神仙道士
    添加人:王思维 时间:2009-04-01 11:56:36 已有 656 人点击,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大图作  者: 黄景春,李纪 著 出 版 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262 印刷时间: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I S B N : 9787532619481 包  装: 本书是《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中的一册,丛书的的特点是“丛”,一本一本独自成书,而又集成一丛,或者许多小丛又汇合成大丛,有如《四库全书》那般的浩瀚。至于集合成丛,有的是围绕一个主题,有些则以形式分类。本丛书的书目,并无一致的主题,从内容上看不到紧密的逻辑联系。其中有谈神仙与人生理想的,有谈宫观的,有谈祭神的,也有说养生,论小说,范围非常的宽泛。如果说有什么统一之处的话,那就是所谈的中心话题都是道教,而在谈论时表现出的现代视野。
  • 道教风俗谈
    添加人:王思维 时间:2009-04-01 11:58:57 已有 674 人点击, 0 人评论
    作  者: 史孝进,刘仲宇 主编,黄景春 等编 出 版 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2-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348 印刷时间: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I S B N : 9787532613311 包  装: 平装 本书取名为《道教风俗谈》,是想向读者介绍中国风俗中的道教影响,指出道教在民间风俗中渗透的普遍和深入。风俗这样东西,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难以分割。然而每一时代的人们依着某种习俗生活,却不一定知道它们的来历,恐怕多数人也不会去考查它们的来历。所谓相沿成俗,就是指人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相互沿袭着它们。影响中国民俗的因素很多,道教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有人想要明白中国民间风俗的来历,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就不能不考察其中的道教因素。
  • 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中国现代历程的文化研究
    添加人:王思维 时间:2009-04-01 12:02:07 已有 655 人点击,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大图作  者: 高丙中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445 印刷时间: 开  本: 16开 印  次: 纸  张: I S B N : 9787301142974 包  装: 平装 在诸学科的分工中,人类学是关于异国、异文化的日常生活之学。这种定义的人类学,要纳入中国社会科学的体系却不是容易的事情。发达国家的人类学主要是调查异国他乡(又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落后社会”)的学问,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模仿来他们国家做调查的(西方)人类学家的做法在自己国家进行类似的研究,发展成“家乡人类学家”。他们是在西方人类学家对世界的表述框架中开展对于自己社会的表述。只有在下述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走出去看世界并表述世界:1)他们的国家在突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2)他们不满已经表述的世界图景,3)他们具备国外田野作业的经济条件、知识工具(如对象国的语言)、社会路径(进入具体社区的社会关系)。这恰恰就是中国的当下状态,所以就有中国的人类学田野作业成规模地走向世界。 排在文集第一篇的文字是在记录,最后一篇文字完成得最晚(2008年1月整理),也是在记录。这种记录像是流水账,也显得有所选择,关怀着呼之欲出的一些东西。人类学是从日常生活的普通性中做出文章来,那些惊天动地的事件是政治学、历史学占据着的研究对象,我们混迹于小地方的普通人的生活中也无缘见证大事件。写流水账写出文化,那是一种预期,我将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落实。
  • 民间叙事的多样性
    添加人:王思维 时间:2009-04-01 12:04:28 已有 797 人点击, 0 人评论
    作  者: 吕微,安德明 编 出 版 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3-1 字  数: 370000 版  次: 1 页  数: 450 印刷时间: 2006/03/01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7726671 包  装: 平装 本届论坛的组织者们确曾设想过一种标新立异的会议方式:既然会前已把所有的论文都贴上了论坛网页,而且从理论上说所有的与会者都已通过该网页在会前阅读了全部论文,那我们何不干脆就直接进入讨论程序,直接就几个场次的中心问题展开争辩?但思来想去,论坛的组织者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比较激进的计划,他们在最后一刻胆怯了、退却了,于是论坛开成了人们所惯常经历的那样。固然,与会者的思想是活跃的,交锋是尖锐的,气氛是热烈的,态度是坦诚的,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也往往给人以启发,但受时间的限制,讨论往往是点到即止,从而留下了 遗憾。 如果拿本届论坛与2003年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次网络会议相比,两次会议可以说各有千秋。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不少前沿性的问题,与会者大都是从各自的问题意识介人讨论的,那一 次会议提出的问题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民俗、民间文学研究是应当告别田野、回到文本还是应当文本与田野并重或更注重田野?民间文化传统的本真性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引进的西方民 间文学和民俗学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普遍方法,还是我们建构意识形态的特殊资源?我们如何通过对钟敬文先生学术成就的评价把握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未来发展的契机?但是,这些问题 尽管鲜活,讨论的结果却仍然让人感到有些泛泛而论,也就是说,基于感性认识的意见居多,具有理论深度的知识积累还不尽如人意